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6期

新媒體從業者如何堅守職業道德

——以“返鄉日記”事件為例

張 宇
2017年07月20日16:50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性的操守有時候會變得讓人難以理解,人們對職業道德的堅守認識角度也不盡相同。在職業道德規則面前,新聞工作者首先應該堅守專業主義的職業道德,合理規范新聞報道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地報道事實真相,杜絕虛假新聞。本文就“返鄉日記”新聞報道事件來論述新媒體工作者應該如何堅守專業主義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人性嬗變﹔新媒體﹔堅守專業主義﹔新聞報道﹔職業道德

2016年新年伊始,一篇關於《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庄|返鄉日記》的微信文章在社會上引發了不小的反響,隨后新華社又發文,証明該篇文章為杜撰虛構,更是引發網友們的激烈爭論,而所有的矛頭也都指向了記者本人。

作為年前剛剛在紐約參加完頒獎典禮,成為ICFC“2015國際健康新聞報道獎”的六名獲獎人之一,且三年五次獲大獎的記者,竟因為這篇文章成為虛假報道的反面典型。

從新聞傳播學上看,這說明新媒體不論在傳播途徑、傳播形式上如何“新”,在內容上必須堅守新聞專業主義,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規范採寫,在扎實的証據之上寫新聞稿件。筆者從這一事件中認識到:作為新媒體工作者,應該認真遵循自己的職業操守,並從主觀因素中認識到人性這一因素不能嬗變,從而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初步認識。

一、新媒體從業者應該尊崇專業主義的職業道德

“返鄉日記”是某雜志社編輯部布置給記者的一項春節返鄉“作業”,文章中對家鄉的部分情況未經實地採訪就隨意杜撰,所描述的種種景象觸目驚心。這篇文章發表在雜志的微信公眾號上后,一時成為熱點,被各微信公眾平台不斷轉發,於是這篇被認為是“黑鄉”的文章持續發酵。特別是一些網站在轉發時又進行“標題”改造、添油加醋,以至於在社會上造成廣泛影響,驚動了有關部門和權威媒體出面澄清。

事件發生后,記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回應,解釋說爭論之文是隨筆雜記,非新聞報道,“返鄉日記”是雜志社微信公眾號上所開設的欄目,多用各類題材寫作,原標題為《春節隨筆: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庄》,各網站在轉發時篡改歪曲。

通過記者本人的回應可以看出,一些媒體所辦的新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存在一味迎合新媒體傳播特點、放棄新聞專業主義和基本操作規范的問題,給新聞報道和公共傳播帶來了種種本不該發生的情況。

從微信的轉載和原標題的篡改,以及各種網上傳播的發酵行為,表現的正是人性這一視角在不斷嬗變,這就與新聞媒體人應堅守職業道德、實事求是的原則相違背。新聞報道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嚴守客觀實際報道原則,新聞工作者應該嚴肅對待自己的寫作行為,不能因為一己私利或一時興致,捏造事實、歪曲事實,炒作新聞。新聞工作者應該立足於人性化的職業道德操守,堅守專業主義,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該在踐行職業道德中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擺事實,講道理,為事實而報道,堅守人性的道德操守。

二、缺乏專業主義的任性新媒體是在自掘墳墓

從現代傳播發展的趨勢來看,人人都是自媒體,這是技術革新的必然結果,也是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目前,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媒體,都是這一演化過程中出現的“百花齊放”景象。在這個階段,新媒體如何自律,是否堅守專業主義,都影響著新媒體的發展。職業操守和道德底線是自媒體、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傳播平台向前發展的基礎。試想,如果所有媒體都不顧事實亂說話,這種不遵守職業操守的現象發展下去,整個社會將會是怎樣的情形?

對於“返鄉日記”這篇文章,相關部門如何處罰,目前尚不清楚。但新華社“一錘定音”的客觀報道已經讓讀者或者說是網友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這在客觀上必然降低公眾對該記者和此雜志微信公眾號的信任度,進而影響其社會公信力。

與傳統媒體所辦的新媒體相比,個人或其他機構所辦的新媒體,由於缺少新聞專業知識的指導,造假情況更為突出,造成的危害更大。很多自媒體在“歧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走向了違法犯罪的深淵。

2013年,國家相關部門對秦火火、立二拆四等微博大V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處理,其微博賬號被關停,二人各被判刑3年。2015年,國家網信辦又關停了一批微博,處理了一批網絡大V。同時,國家網信辦近年來不斷約談新浪、騰訊等網站,要求網站加強自我糾查。

據新華社報道,2014年8月,騰訊公司首次對微信公眾號進行梳理,截至當月25日,暫停微信公眾賬號311個,永久關停微信公眾賬號46個。此后,網站以及國家網信部門公布了多批被關停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

從公布的消息來看,這些微信公眾賬號都存在違背《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行為。從新聞傳播學的視角來看,這些微信公眾號均缺乏“專業”指導,內容或簡單粗暴、或低俗、或導向錯誤,雖然迎合了不少網友,吸引了大量粉絲,但這些微信、微博卻在自掘墳墓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自取滅亡。

嚴打這些不法公司、個人所辦的新媒體,也為傳統媒體所辦的新媒體敲響了警鐘:新媒體在日常運營中一旦丟棄了專業主義的指導,放鬆了警惕,必然會走上歧路。

三、新媒體從業者“賣萌”別丟了應有的職業道德

現階段,不少新媒體在傳播新聞事件的同時,為了吸引公眾眼球,故意夸大新聞事實,甚至不惜顛覆新聞事件的真相,借助炒作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殊不知,丟失了職業道德和人性的原則,根本不配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丟掉職業操守和專業主義去惡意炒作來實現自己所謂的工作目標是堅決不可取的。

為適應或者迎合新的傳播形式和途徑,甚至一些傳統媒體所辦的新媒體都放下姿態,丟掉“節操”,通過“賣萌”“標題黨”“設置懸念”等手法吸引用戶、吸引粉絲,這種方式的用意原本無可厚非,也有一些比較成功的例子。但關鍵是如何把握這個度,尤其是不能丟掉權威性、真實性這些專業的、基本的看家本領。

那麼,這個“度”該如何把握?讓我們再次以“返鄉日記”事件進行分析、探討。

在“返鄉日記”事件中,從記者的回應看,他也認為微信公眾平台推送的作品是可以和媒體正式刊登的報道有所不同,不僅是體裁和寫法的不同,在調查過程、事實把握上,都有不同的標准。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為了完成選題策劃任務,可以虛構、嫁接、情緒化,突出個人體驗。這就是一線採寫者的認知或者說是態度。

由此來看,部分一線人員並沒有把新媒體平台看成是專業的,或者說“正式”的發布平台。一線的採寫記者這樣認為,如果負責把關的媒體負責人也是這樣認為,那麼一篇虛假稿件便會大搖大擺地發布到新媒體平台上,這樣會給社會和一些事實主體造成許多不良影響,甚至造成經濟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家媒體這樣做,而其他媒體和新媒體平台又如法炮制,甚至添油加醋,再加上一些不負責任的轉載者擅自更改標題,肆意傳播,進而竟出現“集體約炮”這樣聳動的字眼,最終的結果會如何?必然導致虛假報道滿天飛。新媒體也是信息傳播的工具,與傳統媒體的傳播性質是一致的,如果新媒體這樣肆意妄為地亂來,必將嚴重影響媒體單位的公信力,導致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度降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哪一個行業,都應該堅守各自行業的靈魂,也就是堅守各專業主義和職業操守,新聞行業更是如此。新媒體在新的環境下進行新聞事件的報道和傳播,媒體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專業主義,立足於堅守人性道德。其次,一線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堅守媒體報道的職業操守,無論是傳統媒體報道還是新媒體報道,都應該認識到專業性報道與職業道德操守同行的必要性。不能任性地肆意妄為,應該從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出發,從專業主義和職業操守出發,認清事實,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努力杜絕虛假報道。無論是哪種新媒體形式,媒體人都應該把新媒體平台看成是正式的發布平台,說事實,講實話,做一名合格的高素質、專業的、堅守職業道德的新聞人。

(作者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級穆青實驗班學生)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