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丈母娘薛甄珠成網紅 對女兒的愛讓人動容

《我的前半生》劇照
劇中的薛甄珠紅唇卷發,造型時髦,並且不斷奉獻表情包。
劇中的薛甄珠紅唇卷發,造型時髦,並且不斷奉獻表情包。
劇中的薛甄珠紅唇卷發,造型時髦,並且不斷奉獻表情包。
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話題頻頻,最近則是戲中的丈母娘薛甄珠,初時因為過於勢利精明而遭罵,后來因為護女心切獲得網友理解。不少影視作品中,丈母娘的形象都被臉譜化,甚至黑化,觀眾對此是否認同?
丈母娘薛甄珠成網紅
《我的前半生》女主角的媽媽薛甄珠(許娣 飾)成了最新網紅,成為人氣最高的配角。
劇中,羅子君的媽媽薛甄珠將丈母娘的“世俗功利”和“強勢護女”演繹得十分傳神。她走路帶風,永遠是大紅唇、大卷發搶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看似活得貴氣,其實很市井、愛貪小便宜。她表現得市儈。羅子君離婚以前,她帶著小女兒經常來羅子君家裡搜刮、借錢,看到披肩、手提包、高跟鞋等東西都想據為己有﹔看到別人開豪車、住豪宅,都忍不住八卦一番﹔還對羅子君的保姆呼來喝去,當面擠對不爭氣的小女婿,有“拜高踩低”之嫌。其生活中也非常精明,甚至自己帶著小剪子去超市挑菜。
可是在護女上她不遺余力,得知羅子君離婚時,她不惜一切為女兒出頭。比如她第一時間罵女婿陳俊生,還會聲情並茂地試圖挽回女兒的婚姻﹔到公司和“小三”凌玲大吵一架﹔為爭奪外孫的撫養權和財產,她大鬧法庭﹔對追求女兒的老金,最開始是嫌棄,后來又同意。
而在大大咧咧之外,薛甄珠又展現出溫情一面:不斷安慰和鼓勵絕望的大女兒﹔對小女兒恨鐵不成鋼,但關鍵時候還是要接濟﹔連和老華僑談黃昏戀,也說是為了減輕女兒負擔。
薛甄珠在劇中的表現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影視劇對丈母娘缺乏善意?
《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早期的表現,惹來很多網友的討厭,但是隨著她在劇中的行為,后來,越來越多的人被圈了粉,“她獨自帶大兩個女兒,不容易的,才會嫌貧愛富”、“最開始很煩她,其實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所做所想都是讓女兒們過得好一點”。“她把羅子君的圍巾和包包拿走,說是自己要的,實際給了小女兒,說是姐姐心疼妹妹,很會做媽媽”。
還有觀眾為演員的表演點贊,“很接地氣,很生動,連吵架都那麼有喜感”。
實際上,不少國產劇對丈母娘的形象都有相似的描述,且基本缺乏善意:犀利、俗氣、愛攀比,為女婿設關卡。
電視劇《中國式關系》中,男主角馬國梁(陳建斌 飾)的前岳母閆桂英讓網友恨得牙痒﹔《小別離》中,張亮忠的丈母娘就跟外孫大吵大鬧,沒有底線地保住女兒財產﹔由雷佳音主演的《丈母娘來了》裡,丈母娘被刻畫成超級愛錢、推高房價的“推手”。
有人夸張地表示,丈母娘的確是一個“生猛的物種”,但更多的人認為,劇裡的丈母娘容易讓人產生誤解,“這不科學,不能代表大多數!”“這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而制造的,現實生活中很少見”。
為什麼丈母娘話題受關注?
為什麼影視劇中越來越多地展現丈母娘形象。這和中國社會的現狀有關。
傳統意義上,“婆媳關系”歷來是被討論最多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當下的中國都市家庭裡,丈母娘和女婿的關系成為了棘手的中國式的家庭關系。在網上,網友們甚至成立了“如何搞定丈母娘”、“丈母娘恐懼症”、“丈母娘嫌我沒錢和房子”、姑爺成立自救聯合會”等話題小組,已經反映了大家的現實焦慮。
有分析認為,由於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家務仍然會落在女方頭上,丈母娘因為疼愛女兒,越來越多選擇和女兒住在一起,方便照看以及撫養外孫一輩。所以,丈母娘和女婿如何相處就變得愈加重要。
在網上有不少女婿表示,丈母娘會更細致,能把一日三餐的生活料理好,培養小孩也很盡心,但言語瑣碎、管得過寬、喜歡把關,對年輕人干涉太多,這些都非常困擾當事人。
隻不過,與婆媳正面大戰不同,由於丈母娘平時更關心柴米油鹽,女婿更關注工作,彼此接觸的機會、關心的問題重合不多,所以並不會起直接沖突,即使有了矛盾,女婿一般都會回避,或者隱忍。
然而,無論怎樣,丈母娘對女兒女婿一家依然是付出型,“各種看似不可理喻的言行背后,都飽含她們對女兒深沉的愛”。(曾俊)
頭評
以愛為前提尊重和理解
文/曾俊
薛甄珠成為新網紅,說明角色讓人愛恨交織,有了共鳴。之所以有共鳴,是因為有真實的社會基礎。難道在我們身邊,每個女婿口中都有一個不好對付的丈母娘?
這到底是怎麼了?老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可是如今,在大眾話題中,卻是丈母娘越來越挑剔,女婿越來越有壓力。
事實上,輿論和影視作品的塑造難免極端和偏頗,在實際生活和相處中,我們就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還是要看具體情況,多愛護、珍惜她們。作為女婿,要盡可能把丈母娘當成親人一樣來對待,不要以為她們照看家庭是天然的責任,要尊重和理解她們。
作為丈母娘,因為愛而大量付出令人感動,但千萬不要以愛的名義進行情感綁架,“為你好”也要講分寸、有限度。此外,最好還要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不要隨意侵犯他人的隱私。
所以說,如果雙方能在愛的前提下,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可能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