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繡春刀》延續好口碑 武俠電影尚缺"現象級"作品

2017年07月25日07:19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繡春刀》的秀與鏽:一部諜影重重式的武俠片

沉寂多年的武俠片憑一把“繡春刀”再露鋒芒。延續2014年第一部不錯的口碑,眼下《繡春刀·修羅戰場》集結張震、張譯、雷佳音等演員,上映不到一周,在不少電影網站的口碑評分破8,票房逼近2億元。

昔日飛檐走壁、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士,成為影片中隨歷史沉浮,無法左右命運的悲情小人物。遭朋友背叛、愛而不得、為名利所困,主人公的失落與掙扎讓當下的普通人也能找到感情投射。一板一眼的打斗戲碼,在特效特技滿屏飛的玄幻作品中獨樹一幟。綜上種種,作為原創電影,“繡春刀”系列在充斥天價改編網絡文學的影視市場更顯難得。

不過,在感受到新意之余,觀眾也有不滿足。不見了瀟洒多情、劫富濟貧的“俠盜”楚留香,嬉笑怒罵也熱血激揚的黃飛鴻,豪邁不乏柔情的東方不敗,叛逆不失可愛的玉嬌龍,在《繡春刀·修羅戰場》中,人物有個性但仍欠豐滿,也直接導致《繡春刀》難以成為《新龍門客棧》《臥虎藏龍》那樣的“現象級”武俠經典。

絕世武功難掩小人物的掙扎

“明朝那些事兒”是影視文學舞台的熱門題材之一,僅以“錦衣衛”命名的影視劇就有十余部。而作為華語電影類型中最為成熟的題材之一,武俠更是經歷幾代人的闡釋,要講出新意,再度喚起觀眾興趣,並不容易。

2014年,《繡春刀》 第一部圍繞三個底層錦衣衛展開。今年第二部《繡春刀·修羅戰場》,歷史背景往前推至明朝與后金的薩爾滸之戰。故事把“江湖之遠”與“廟堂之高”結合在一起,以小視角展現大時代的興衰風雨。

主角也不再是絕對正義的化身。沈煉眼見下屬酒后調侃被逼入絕境,也隻得自保﹔而為救心上人,失手殺了有背景的同僚,也難掩恐懼和懊悔。陸文昭想要在亂世“換個活法”,卻借著理想之名,背叛朋友,濫害無辜。為世道所累,被人情羈絆,縱有一身的絕世武功,卻連安穩地生活也難。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龔金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繡春刀》把俠客放在非常具體的現實困境之中,表現他們內心的矛盾和掙扎。相比於過去,他們的形象是中性的。”

雖然上映以來積累了不錯的口碑,《繡春刀·修羅戰場》在排片第一的情況下卻沒能實現票房的徹底爆發。究其原因,在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看來:“缺乏與觀眾的共鳴點和口碑的概念點,想說它好,說不清好在哪裡。”《繡春刀》在故事和人物上都有一些創新之處,鏡頭語言的運用也足夠成熟,可在情節設置和歷史背景的駕馭上,還有不少硬傷,單是男女主角張震與楊冪的感情戲,就讓不少網友感到“出戲”。

玄幻當道,武俠難續輝煌

伴隨中國影史近百年的武俠片已蟄伏多年,“繡春刀”出鞘之后,不知是否還有后來者續寫傳奇?或許,《繡春刀》的困境,也是當下武俠類型片發展的困境。

越是成熟的類型領域,越是有著更多難以逾越的經典。

創作上的反套路與突破創新成為近20年武俠片破題的關鍵詞。不再滿足於復仇、奪寶的主題,新千年的武俠片有了更豐富的思想內涵。在嘗試之中,喝彩與爭議同行。成功者如李安,2000年的一部《臥虎藏龍》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竹林試劍的飄逸之美,將東方的寫意美呈現於世界影壇﹔也讓玉嬌龍的天性叛逆與現實困境,和當代觀眾產生共鳴。爭議者如張藝謀,《英雄》嘗試在“荊軻刺秦”的故事裡融入“天下”的世界觀,《十面埋伏》將畫面的唯美推向極致,雖然成功打入海外市場,可對於國內觀眾而言,抽離了快意恩仇的俠客精神,武俠被簡化成了“文化符號”。

而從受眾來看,缺少武俠文化熏陶的新一代電影觀眾,似乎對玄幻、盜墓等新興題材更感興趣。早年間70后、80后一代看著古龍、金庸的小說長大,令狐沖、楊過、楚留香、陸小鳳等人物個性鮮明,深入人心,武俠片也就有了天然的文化基礎和親近感。而如今的年輕一代,盜墓、玄幻、穿越、動漫成了閱讀的關鍵詞。相應的,奇幻大片、古裝言情穿越成了銀幕熱衷的IP。就連武俠起家的徐克,也在近年拍攝的狄仁杰系列、《智取威虎山》等片中,大量試水玄幻元素。

這也引發一些編劇的感觸。一位編劇曾感慨:“近年創作武俠小說的作家不多,少數在網絡發表武俠作品的作家反響寥寥。讀者都轉而看盜墓、探險題材的小說。作為編劇,沒有優秀的武俠小說文本可以拿來編成電影劇本,直接創作的難度更高。”市場的式微從2015年《聶隱娘》的票房滑鐵盧可見一斑。縱是侯孝賢執導,舒淇主演,還有戛納電影節拿下最佳導演獎的光環,5500萬元的票房甚至收不回過億元的成本。雖然金庸、古龍作品仍在被反復翻拍,口碑和關注度卻在不斷下降。

即便是導演路陽自己,也沒有將《繡春刀》系列定位為武俠片,他對標的是《諜影重重》這樣的特工故事。所以,《繡春刀》 所亮出的鋒芒與昔日武俠片張揚的俠客精神不盡相同,這也難怪“繡春刀”系列被網友看作是武俠版的“職場生存指南”。

《繡春刀·修羅戰場》片尾彩蛋為第三部埋下伏筆,一個保持水准的原創IP確實值得叫好,但中國武俠片下一部現象級佳作,恐怕還在路上。(記者 黃啟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