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的前半生》收官 讓現實的歸現實童話的歸童話

2017年07月27日07:44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現實的歸現實,童話的歸童話

昨晚,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收官了。戲裡,編劇給羅子君安排了開放式的情感歸宿﹔戲外,該劇引發的話題無遠弗屆。

網友們以亦舒原著為討論起點,以當代女性的幸福觀為討論軸心,漸漸地,凡劇中角色的衣食住行,哪怕僅是某一集的10分鐘場景,都能派生出社交媒體上的談資。從“測測你的衣品在生活中是唐晶還是羅子君”到“論裝修,唐晶的高級簡約風贏了”,還有“現實裡的醬子少了老卓”“除了職場金句,前半生還有哪些法律看點”……各路話題悉數能對號入座。

電視劇裡故事情節始於私域話題,終於沸騰了公共輿論。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給予該劇相當高度的認可:“這是當代中國最標准的描寫中年以及中等收入人群的大戲。”而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的觀點也代表了另一種聲量很高的論調:“羅子君離婚后的成功,太過輕而易舉。”

若以“藝術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標准來衡量,《我的前半生》 從生活裡來,提供了觀眾主動浸入的空間,但它並不比生活高明———因為對於困在現實迷宮的人,一部劇裡的童話式方案提供不了出口。

感謝它生動刻畫了都市人的內心困境

對於生活,人人都有發言權。所以,一旦廣大的觀眾群能從熒屏裡找到生活的鏡像,一部現實題材劇便有了成功起點。

《我的前半生》 的妙處在於它是典型的高密度話題劇,幾乎囊括了30多歲都市女性能與這世界交的手、過的招。婚姻中的核心命題,職場如戰場的大多數凶險,都有涉及。甚至連30歲女性周邊人物的困境,也有觀照,比如羅子君母親略顯波折的黃昏戀、40歲經濟適用男的婚戀觀、羅子群與白光那樣打不散的低收入夫妻、再婚家庭非血親兩孩的相處等等。中年的危機、都市人的困擾,這部劇盡數網羅。

順著情節梳理,情感路上的話題至少有如下種種:如唐晶般太過要強大事業型精英女與羅子君為代表的“嫁得好”一族,當代女性該往哪兒偏? 婚姻被插足后,是斷舍離還是強挽留? 對比凌玲這樣的第三者,原配是否“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打離婚官司時,講情面還是要財產?離婚再嫁,該不該放低擇偶標准? 當然最后,還有“和閨蜜的男友相愛了,該進還是該退”的天問。折射職場的凌厲也不少:賀涵與唐晶,同行競業與親密戀人間如何完美平衡? 工作與家庭,總有一個必須犧牲? 新人被欺負,女員工遭性騷擾,與情敵在辦公室狹路相逢……總之,這部劇的話題步步生蓮,如天羅地網般兜住了都市裡的許多人。你要麼曾像羅子君那樣對完美婚姻時時恐慌,要麼有如唐晶那般對情感抱有潔癖﹔你若不曾遭遇賀涵般“利己主義”的指責,也許就會陷入陳俊生那樣“上司落難,我該不該落井下石”的抉擇。

一部電視劇不可能成為萬能教科書,它最大的功用就是把話題擺上桌面,觸發觀眾的思考。這便是張頤武所說的,“它生動刻畫了中年的危機、中等收入人群的困擾,具有社會內涵”。

遺憾它落筆的童話式方案並不可參考

有人形容,羅子君的前半生活出了《歡樂頌》 的大半壁江山:她的原生家庭是樊勝美式的,離婚前的姿態是曲筱綃式的,步入職場初期時她是關雎爾,電視劇尾聲時已經一步步把自己經營成了有溫度的安迪。“22樓五美”壁壘分明的個性人生,怎麼轉瞬就在羅子君的前半生裡融為一體? 對於另一部熱門現實劇的滲透,恰反映出 《我的前半生》 最大的爭議———它羅列一堆現實感的鏡頭,卻用童話裡才有的方案,堆砌出一個妥帖的、卻可能是假想的情境。

不妨來看看羅子君離婚后的職場上升路。她在商場賣鞋,以往的優渥生活給了她對於奢侈品的經驗,也給了她拉攏顧客的同理心。所以,她從奢侈品的用戶到高檔鞋的金牌銷售員,如是成長合情合理。但轉戰精英雲集的咨詢界,羅子君之所以能在短時間裡扶搖直上,在電視劇裡,她的資本不是學歷、經驗,而僅僅是人脈以及賀涵口頭輸出的金句。真實職場中,人脈固然大有裨益,但絕對不是萬能的﹔金句偶爾可醍醐灌頂,但“道理雖懂,卻依然過不好”的人生比比皆是。像羅子君這樣,左右逢源、八方襄助,一路靠金句和人脈成長的職業道路,可信度太低。

與亦舒的小說同核,電視劇在前半段就擺明了立場: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隻有你自己,才是最后的庇護所。但相比35年前子君靠“嫁得更好”來獲得圓滿結局,電視劇版的成長方案並不高明太多。因為羅子君有難時,前半段靠的是唐晶隨叫隨到,這個閨蜜幫忙找工作、噓寒問暖、接送上下班﹔后半程則有賀涵從天而降,這個生來驕傲的男人不僅教她偽造簡歷,還總能不問時機如天使般降臨並力挽狂瀾。

《我的前半生》 從現實出發,卻在高速的戲劇運轉下脫軌而出,讓人誤以為不用痛徹心扉改變內核,僅憑靠譜的朋友,加之蜻蜓點水的努力,自己就真的可以完美逆襲,突然就變得獨立自主又美麗大方,還湊巧被精英愛上。

成人世界裡沒有“童話”二字,賀涵有一句話倒是很正確,“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記者 王彥 實習生 張涵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