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的法律意識與新聞真實性的探討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新媒體迅速崛起,對新聞行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編造虛假消息,這不僅直接影響了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還造成廣大的讀者和網民誤導,對新聞行業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就如何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法律意識,確保新聞真實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法律意識﹔新聞工作者﹔新聞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行業發展的靈魂,是廣大新聞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根本原則。根據我國《新聞從業人員規定》的要求,根據新聞事實進行編寫,不得隨意進行更改,內容敘述清晰,符合邏輯。但就目前而言,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博得大眾眼球,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制造虛假新聞。尤其在互聯網、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前提下,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1]。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明確行業標准,保証公眾的知情權,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保持新聞真實性的重要作用,接著重點分析了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提升新聞工作者法律意識的對策。
一、保証新聞真實性的重要作用
根據新聞行業的特點,保持新聞真實性,在做好社會輿論引導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利於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動新聞行業的長遠發展。
(一)有利於保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
對新聞媒體行業而言,需要新聞工作者進行真實地報道和認真地思索,既要考慮到新聞的真實性,又要考慮到新聞的批判性,從而為社會輿論提供正確的導向。因此,需要新聞工作者保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堅決杜絕虛假新聞,避免對社會輿論產生不良影響。在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對新聞事件作出客觀合理的分析,真實再現事件發生過程。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形勢出現了很大變化,並且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很少花費大量的時間理解周圍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合理的媒介,為廣大讀者創造的真實世界的投影,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由此可知,新聞媒體作為人們對觀察世界的延伸,需要不斷提升新聞的真實性,避免對社會公眾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在當前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微博、微信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旦出現虛假新聞,就會產生巨大的輿論風暴,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產生嚴重的誤導,大大損害了社會公共媒體的公信力[2]。因此,還原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僅可以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導向,而且可以提升新聞媒體的嚴肅性,維護社會穩定。
(二)有利於保護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在進行新聞報道、編輯過程中,需要堅持真實性的原則。在當前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新聞行業煥發了新的活力,新聞內容報道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新聞報道缺乏真實性,從而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同時有的新聞工作者,不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和職業道德操守,為獲得更多的賣點,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不斷扭曲新聞報道的事實,對新聞事件捕風捉影,導致大量的虛假新聞出現在網絡上、報紙上等,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為新聞媒體,要結合實際情況,作為新聞報道,做好新聞輿論的監督,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發揮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責任,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真正做好社會輿論導向。
二、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報道真實性的不良影響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真實性起到決定作用。但在當前新聞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出現杜撰新聞或者虛假報道的問題,從而對新聞報道真實性產生極為惡劣的影響。
(一)對新聞報道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聞媒體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給當前新聞工作者報道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准,新聞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此同時,新聞記者在尋找新聞過程中,難度不斷增加,甚至出現搶新聞的情況。因此,有的新聞工作者,就會採取投機取巧的方法,不斷制造虛假新聞,或者對明星的緋聞進行炒作,從而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還有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事件發生以后,為了獲得獨家的報道,就會在完全沒有証實的情況下,憑借想象力杜撰新聞事件,雖然在當時能夠引起巨大的轟動,但是一經查實,就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反響。主要因為新聞工作者缺乏職業法律意識,在沒有經過任何查証的情況下,就進行炒作和傳播,從而違反了法律的要求。
(二)新聞工作者法律意識不強
根據當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要求,在進行實際採訪過程中,需要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新聞進行客觀事實報道。但是有的新聞工作者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導致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出現失真的情況。另外,就目前而言,新聞工作者評論在實時評論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在實際評論過程中,很多的新聞報道經過二手甚至是三手的加工,需要進行嚴格的把關。但是由於沒有進行嚴格鑒別,就會存在虛假的信息,導致新聞成為偽命題,主要由於新聞工作者缺乏專業性知識,信息來源不權威,從而影響到新聞稿件的質量,對社會公眾的認知產生誤導[3]。
三、強化新聞工作者法律意識,保証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情況下,新聞行業要適應新的社會形勢,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培訓,提升新聞工作者專業水平和法律意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保証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提升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一)需要遵守國家新聞出版法律
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遵守國家相關法律,真實客觀地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作為新聞工作者,充分利用當前的新媒體和網絡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道德約束,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效避免出現報道不符合事實的情況。在當前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前提下,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網絡尋找潛在的新聞點,在做好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保証新聞的真實性。在實際過程中,不能對新聞進行隨意的轉發,並且對新聞進行大肆的渲染和炒作。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報道中,需要提升自身法律意識,從法律的角度認識到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法律知識體系[4]。
(二)讓新聞工作者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在當前社會形勢急劇變化的前提下,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新聞報道會涉及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並且在不同的行業中,具有不同類型的法律。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律常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對實際報道提供借鑒和幫助。同時要認識到新聞報道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嚴格按照法律進行報道,從根本上解決新聞報道不失的問題,提升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滿足當前人們的知情權[5]。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新聞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專業法律方面的學習,認識到法律在新聞報道中約束規范作用,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揮新聞報道的重要導向作用。
(三)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法律觀念
新聞工作者作為特殊的群體,在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對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法律觀念,從而保証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第一,要培養新聞工作者法律至上的理念,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保証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發揮記者這一特殊行業的重要作用。第二,做好記者入職以后的法律教育。在當前新聞工作中,很多培訓人員只是重視對記者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但是缺乏相應的法制教育。因此,為了樹立新聞工作者法律至上的觀念,需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法律知識講座,不斷豐富新聞工作者的法律專業知識,提升法律意識,塑造良好的學法、知法的環境﹔同時要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對經過法律培訓的新聞工作者進行考核,從根本上幫助新聞工作者養成良好的法制觀念,從根本上提升記者的職業感和使命感。第三,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司法部門的聯系,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通過司法人員,了解到新聞報道不實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採用這種方式,讓廣大新聞工作者認識到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嚴肅性,有效地提升記者的法制觀念,不斷規范新聞工作者實際報道的行為。
(四)提升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在進行實際新聞報道過程中,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保証報道真實,有理有據,需要認真選擇採訪對象,提升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代表性。同時要堅持客觀真實的立場,堅持事實第一的原則,不能存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在掌握大量事實依據以后,重點分析新聞的本質,從而撰寫出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另外,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報道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事實作為依據,一旦脫離實際,就會導致新聞失真,出現虛假新聞[6],不僅會損害新聞當事人的利益,而且對社會公眾的導向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綜上所述,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報道過程中,在利益驅動下,對新聞進行杜撰,甚至出現虛假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輿論導向,對新聞報道的公信力產生極為惡劣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証新聞報道真實性,需要進一步提升法律意識,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並且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學習當前的法律法規,對新聞事件進行有效的鑒別,提升自身的職業感和使命感,為新聞報道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喆.記者的法律意識與報紙新聞真實性的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5(10):21-22.
[2] 陳贏.記者的法律意識與報紙新聞真實性的研究[J].中國報業,2012(22):109-110.
[3] 周永玲.恪守真實原則,加強自我約束——新聞官司與記者的法律意識[J].新聞採編,2007(6):43-44.
[4] 王念秋.網絡新聞產生失實現象的原因及對策[J].開封大學學報,2007(1):41-43.
[5] 趙曉霞.新聞工作者應具有“三種意識”[J].當代傳播,2002 (4):21-22.
[6] 胡信鬆.新聞工作者要增強法律維權意識[J].新聞天地,2002(6):39.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