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建軍大業》很燃很精彩

苗  春
2017年08月07日06: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很燃很精彩(牆內看花)

  《建軍大業》公映之前,7月17日的全國院線看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電影院線的130多個代表,就對該片給出很高的評價。有人說,這是曾經看過的最好的主旋律電影,達到了主旋律影片與商業大片融合的新高度,戰火與柔情並具,澎湃與細膩兼備。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建軍大業》相較於《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可看性更強。

  這部影片確實很燃很精彩。開頭就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學生工人大游行慘遭屠戮,為了消滅輿論,反動派又血洗報館。周恩來遭扣押,汪壽華赴宴被杜月笙殺害,李大釗被軍閥處決,凡此種種,使毛澤東“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啟示呼之欲出。隨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戰爭過程拍攝得非常震撼,佔領藩台衙門、督軍府、控制火車站,敵我雙方激烈對抗,顯示出我方官兵的大智大勇。超多的機位,大量的爆點,沖天的火光,戰爭戲一氣呵成,場面宏大,張弛有度。而另一場由朱德指揮的三河壩戰役,則更為悲壯感人。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南下,朱德率領3000將士對抗敵方錢大鈞3萬部隊,死守三河壩三日。朱德的軍事才能令人欽佩不已,最終數百人舍身殿后的橋段又令人無限唏噓。

  一些專家認為,與1981年的《南昌起義》、2007年的《八月一日》等同類題材電影相比,《建軍大業》更加全面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軍的歷史全過程。影片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寫起,一直寫到“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最后結束在毛澤東和朱德井岡山會師﹔也更具有歷史揭秘性,如展現了杜月笙殺害汪壽華、毛澤東脫險、朱德請南昌大小官員吃飯等細節等。此外,由於此次採用了戰爭類型片的敘事模式,使敘事能力有所升級。當然影片也存在著人物過多,有些劇情生硬,細節失真等問題和不足,但《建軍大業》的完成度很高,全片非常流暢,主旋律電影有這樣的突破令人驚喜。

  觀眾喜歡這部影片,是喜歡它青春、激情、熱血的基調,像一首軍旅版的青春之歌。當年南昌起義的領導人和高級將領,都恰逢青春飛揚的時候,便干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便是已經很成熟的周恩來,也隻有29歲,賀龍和葉挺都是31歲,粟裕和林彪都是19歲。影片將這些青年人的時代特殊性表現了出來,將他們爆破性的沖力展現出來。整部電影的敘事節奏、畫面和一些細節雖然體現了年輕化的追求,但商業元素並沒有削弱革命敘事,沒有傷害電影和角色。影片中50多位明星不乏老戲骨,也有青年偶像演員,而大量使用的青年演員與當時歷史人物的年齡和形象氣質是基本相符合的,雖然有些不太成熟,偶爾看起來有些尷尬,但他們還是努力讓自己投入角色,基本上演出了革命前輩的風採。

  截至8月2日,《建軍大業》的綜合票房為2.85億元人民幣,這是個讓人有點心疼的成績。究其原因,可能有的人對年輕偶像演員有抵觸心理。讓觀眾和既定的觀影印象和解,仍然是一件難事。一些專家認為,要讓觀眾自發買票觀看,才能真正傳達影片的正能量,如果啟用年輕偶像演員能有效地提高影片的接受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好事﹔而一干年輕演員,如果通過出演革命歷史題材電影,能夠在德藝雙馨的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成為中國電影新力量乃至中國電影中堅力量,無疑更是中國電影的福音。這些話甚有道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