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非洲小孩舉牌"為何成了熱門生意

據報道,以“非洲小朋友舉牌”的形式,制作產品廣告,並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視頻拍攝者大多為在非華人,制作后,由淘寶賣家標價出售,多為每段200元左右。盡管非洲小朋友多能獲得報酬,但負責推廣視頻的代理商承認:“大部分錢還是被拍攝者和商家拿走了。”(8月7日《北京青年報》)
在淘寶上,有不少制作“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的商家,他們生意“火爆”,不少一天要接100多單。很多網友認為視頻拍攝者給參與拍攝的非洲小朋友一點零食或給每人(約合人民幣)幾塊錢,當做報酬,這是對這些孩子的欺騙。要看到,在一些非洲國家,經濟落后,物價低,給一點零食或是給幾塊錢,對小孩子來說,也並非是少得可憐的回報,而且錄制視頻只是讓小朋友說幾句話,並不會耗費孩子多少時間。所以,如果“非洲小朋友舉牌”並不涉及其他問題,這一做法背后存利益鏈就並沒問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正常的供需關系。
只是“非洲小朋友舉牌”,存在部分標語內容違犯廣告法等問題,如一些產品推廣的標語中,有“最高級”、“最佳”、“最強”、“非洲人都知道”等詞匯,而2015年修訂的《廣告法》第九條規定,廣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而一些視頻還涉及不雅詞匯,或宣傳疑似涉黃的直播間、微信號,有的甚至是讓這些不懂中文的非洲孩子罵人,這些顯然違規。
讓非洲小朋友為自己的廣告“站台”,或是寫“某某,我愛你”、“生日快樂”等等,這樣的廣告雖然顯得挺無趣,但隻要不違法,就不能否定其存在。不過在讓非洲小朋友錄制視頻時,那些錄制視頻的華人,有必要讓這些非洲小朋友懂得廣告牌所寫中文的真正含義,讓他們及他們的家長決定是否“舉牌”,要能尊重他們的知情權,更不能有取笑這些孩子的動機。同時,不能將低俗、色情等違規內容寫上廣告牌,否則這已涉嫌違法違規,監管部門要能及時制止,並對違法違規者進行相應的處罰。
“非洲小朋友舉牌”與國內“租外國人”成熱門生意一樣,都是以外國人為噱頭進行營銷,只是前者是黑人小朋友,而國內“租外國人”中的外國人多是西方白人。這樣的營銷方法其實不足為奇,一個國內商品、產品如果連遠在萬裡之外的外國人也知道並使用,由此可見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隻不過讓非洲小朋友舉牌,能增強一些國人的大國自信,而請西方白人“站台”,則又透露了部分國人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一個曾經貧窮落后,現在的綜合國力又越來越強,卻又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的國家,這種矛盾心理很有代表性。
現在越來越多國人走出國門,也有越來越多外國人來到中國生活、求學、旅游等等,雙向流動讓中國與世界進行著越來越頻密的交流。這需要國人對待外國人能夠以禮相待、不卑不亢,能夠尊重他人,也能夠自重。不要就認為“發達國家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也不能歧視一些落后國家,甚至利用國外小孩子當取笑、逗樂的對象,否則這才是素質低下的表現,不僅沒給國家爭光,甚至是在給自己的國家丟臉與抹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