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春風十裡"口碑高漲 網劇不再是電視劇陪襯

暑期過半,熒屏上電視劇的表現稍顯寡淡,亮點不多。古裝劇《楚喬傳》收視一路領先,口碑卻不及格,《醉玲瓏》雖有陳偉霆、劉詩詩領銜,但收視並不理想,僅在8%左右徘徊。相比之下,同期的幾部網劇卻收獲了更多好評:全新人班底的《河神》豆瓣評分高達8.2分,周冬雨、張一山領銜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同樣來勢洶洶,另一部天下霸唱作品改編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也被導演管虎拍出了電影般的質感……雖然觀眾群仍顯小眾,但整體制作水准已達到甚至超過部分傳統電視劇。
故事演員畫風都不輸
暑期網劇小分隊表現搶眼
一方面是熒屏上的電視劇表現平平,陷入劇情老套、摳圖特效的窠臼﹔另一方面,暑期網劇小分隊卻表現搶眼,從故事、演員到畫面質感,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周冬雨、張一山,兩位90后裡的演技派代表,齊聚改編自馮唐小說《北京北京》的網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原作名氣、當紅明星加上青春校園的關鍵詞,一上線就圈粉無數。雖然劇情被指拖沓、老套,兩位主演像是本色演出,但勝在演員夠年輕,整體風格干淨、接地氣,讓很多網友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網絡評分不低。
根據天下霸唱小說改編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大IP加名導光環,讓人充滿期待。劇一開場,管虎就將自己的電影敘事邏輯和影像風格實踐其中,畫面質感絕對上上乘。隻不過除了阮經天之外的新人演員尚欠火候,對劇本的大幅改編也引來原著粉的不滿,核心故事的懸疑性和緊湊感被情感線索和笑料包袱沖淡了不少,最近的口碑開始掉隊。
倒是創作班底無一流量明星的《河神》成了一匹黑馬,低調上線后迎來了一大批“自來水”。該劇同樣對天下霸唱的小說進行了大幅改編,原作裡老成的郭得友成了熱血小青年,還拉來丁卯湊成“雙男主”模式,算是摸准了年輕觀眾的口味。在80后導演田裡的操刀下,畫面、色調等也值得稱贊。
網劇精品化
不再是電視劇的陪襯
作為三大視頻網站的暑期檔重磅網劇,這三部劇都體現出網劇制作精品化的趨勢,甚至還有一定的電影質感,主創人員中也不乏資深電影咖或劇作人。比如《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的導演是執導過電影《冬至》《老炮兒》的管虎﹔《河神》的制作方是“金牌監制”陳國富創立的工夫影業,曾制作過電影《尋龍訣》﹔《春風十裡不如你》的導演馬進則執導過《幸福來敲門》等精品電視劇。
正因如此,有行業大佬在今年4月提出了“劇集”的概念,用以概括當下不同的劇作類型。很快,優酷視頻的導航欄上,“劇集”一欄已經取代了傳統的“電視劇”一欄。與之相匹配的是,許多網劇正在獲得資本、優秀制作團隊、優質IP的認可,越來越多傳統的電影、電視劇制作團隊、導演開始入局網劇,正午陽光、新麗傳媒等公司已聯合視頻網站制作多個爆款。在管虎、工夫影業之后,陳可辛、周星馳、馮小剛等知名電影導演在近期也紛紛宣布加入網劇制作陣營,高質量的精品大劇即將遍地開花。
暑期檔后半場,網劇的攻勢也愈加猛烈。據統計,接下來還將會有12部新劇陸續上線,其中既有“劇二代”如《無心法師2》,也有網友翹首期盼的《鎮魂街》《白夜追凶》等。這些劇集都有明顯的共同特征——大片化、精品化。
事實上,仔細回想,《余罪》《法醫秦明》《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等網劇其實提供了近兩年國產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佳作。在經歷了野蠻生長、粗制濫造、水准參差不齊后,也許是時候給精品網劇以新的理解和期待了。
鏈接>>>
“網劇”那些年:
從粗制濫造到反向輸出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電視媒體的霸主地位還不可撼動,視頻網站砸錢買版權,卻不過是電視劇的播放器而已。伴隨著網絡視頻用戶飛速增長,視頻網站的渠道和平台優勢凸顯,盈利新模式亟待開發。
2011年左右,視頻網站崛起,《萬萬沒想到》等一批熱門網劇出現,讓網劇從最初單純賺點擊量模式,衍生出廣告植入、多重開發等優勢,成為視頻網站的重要戰略。彼時,網絡劇被打上低成本、零明星、粗制濫造的標簽,題材單一,以“輕喜劇”為主。
2014年,騰訊、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紛紛提出“自制劇元年”的口號,推出大規模的自制劇計劃。這一年,八大視頻網站推出近百部網絡自制劇,涌現了一批現象級網劇,如《靈魂擺渡》《匆匆那年》《暗黑者》等。2015年更是網劇發展的黃金時期,一大批傳統電視制作人和資本涌向網劇,類型也從喜劇擴充至各類題材,包括穿越劇、青春劇、靈異劇、懸疑劇等,網劇由此進入“超級網劇元年”。
雖然網劇整體質量依舊參差不齊,但各大視頻網站逐漸都有了高話題、高口碑的網劇代表作,如樂視視頻的《太子妃升職記》,愛奇藝的《余罪》《最好的我們》,搜狐視頻的《法醫秦明》,騰訊視頻的《鬼吹燈》。不僅如此,搜狐視頻推出的網劇《他來了,請閉眼》,愛奇藝推出的網劇《老九門》等已經開始反向輸出至電視台。(記者耿願 實習生裴蜀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