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 | 王蒙:站在此岸,看中國文化之花盛開
他被毛主席稱贊“有文才,有文才就有希望”,他是著名作家、《青春萬歲》的作者,他曾被劃為“右派”在新疆生活工作15年,他曾是政府高官,當過文化部部長,他是一位有個性的老人,強力推薦郭敬明加入作協。他是王蒙,那個80歲還高呼“生活萬歲,青春萬歲,愛情萬歲”的性情中人。
堂主今天特別請到了王蒙先生做客人民講堂。他沒有講稿,不急不徐,侃侃而談2個小時﹔他學貫中西,談古論今,引經據典,演講如水銀瀉地﹔他滿懷激情,針砭時弊,飽蘸對中國文化之熱愛,揮洒對中國文化之自信。下面就請大家跟堂主一起領略王蒙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彩演講。
王蒙(王寶平攝)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趙啟正曾經帶著一個團到美國去,美國有人問他整天聽你們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央的文件裡也有這個詞兒,那能不能給我們說說中華文化怎麼博大精深。趙啟正同志就請團裡面的著名教授來講,這個教授說他沒法講。為什麼?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怎麼講,什麼都包括,就很為難了,博大精深到了沒法講的程度,不可說的程度。
我也一直在思考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與基本思路,思想方法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中國的三觀,中國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中國的哲學是什麼,這始終是個難題,一直在困擾著我。今天我自己的回答是:中國文化的此岸性、積極性、精英性,這是中國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明,和目前在世界上佔有主流地位的歐美文化的顯著區別。
此岸性,就是強調現實世界。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根本不是為了學術,孔子追求的是經世致用,扭轉東周時期混亂的狀態,好像是古代的不忘初心。積極性,就是強調實踐,倡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中國文化不搞虛無主義,不搞神秘主義,為人應該仁義禮智信,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精英性,就是強調精英在文化中可以起到示范、教化的作用。孔子談“君子”,孟子談“士大夫”,他們都認為文化是聖人創造。直到近現代,馬克思認為文化是人類的創造,毛澤東認為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王蒙和幸運讀者合影(王寶平攝)
中國文化的六個鮮明特色
中國文化是有鮮明的特色的,我總結了6個方面。
第一,中國文化具有一種獨特的把個人和社會、道德和政治、信仰和天命天道、人生和天意統一起來的循環認同。什麼叫循環認同呢?比如,為政必須靠道德,道德來自人性,人性乃是天性,所以民心就是天心,從政有了道德才能得到人心,得到人心才能顯示最美好的人性,顯示了最美好的人性才符合了天意、天道、天命。修齊治平也是如此,個人也好,家庭也好,在社會上都是負責任的分子,所以國家就好,天下都好。這在全世界是很少有的,美好的信仰、個人的品質、家庭的和睦全都統一起來,變成了一件事。
第二,中國文化具有一元化邏輯,認為“一”和“多”是分不開的,“一”要代表“多”,聖人之心要代表百姓之心。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詞叫混一,既是混合的、混雜的,又是統一的。外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所有都混在一塊兒,中餐如此,經濟改革也是如此。
第三,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有人說,在法國,凡是法律上沒有規定禁止的全允許﹔在德國,凡是法律上沒有規定允許的全禁止﹔在俄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而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第四,中國文化有一種包容性和平衡性,既考慮這面又考慮那面。比如我們可以既要改革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既要開放又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能統籌兼顧。
第五,中國文化具有有效性。中華生活方式裡充滿了很多美好、有效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能使接受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長期接受,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質量。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為了能聽得懂、看得懂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我下輩子、下下輩子還要當中國人。中國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內在的吸引力,能讓群體和個體都從文化當中得到好處。
第六,中國文化具有自省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古人講“聞過則喜”,別人給你指出缺點和錯誤來你要高興,民間的說法叫從善如流,上哪找這麼好的文化去。中國文化就像智能電腦一樣有糾錯能力,我們的文化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種自省性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文化的危機。
王蒙作品:八十自述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文化是不能按產地來定義的,不能說眼鏡、皮鞋不是中國發明的,中國就不能有相關的文化。文化的特點是精神的遺存、智慧的遺存,體現精神的品質,不是貨幣也不是物資,不是說用一樣少一樣,花一分少一分,而是你學到手就歸你。現代文明我們引進了,中國化了,那就是中國的東西。
因此,我們的文化自信不是孔孟老庄韓非子的自信,也不是唐宗宋祖的自信,更不是雍正或者道光的自信,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信,是中國共產黨的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對整個文化傳統,包括東周奠定的諸子百家的傳統,有唐宋元明清的各個方面的思想家、歷史學家,包括數學家、醫學家各方面的傳統,也包括中國的革命文化、農民起義的文化、民間文化的傳統,還包括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毛澤東文化思想和今天改革開放同時維持國家穩定和諧的傳統以及許許多多的新鮮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避免過度消費中國傳統文化,避免文化商業化泛濫,重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片面宣傳“二十四孝”、“先造謠后造廟”、盲目追求“名人效應”等褻瀆、曲解中國文化的現象,都應該引起社會和大家關注,自覺抵制和摒棄。
王蒙講座現場(方雲偉攝)
王蒙先生最后說,我們要對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中國特色,不要照搬西方。爭取和現代化的世界接軌,和現代化的大生產接軌,和21世紀昌明的科學技術接軌,和習近平同志多次講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接軌,和“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觀念接軌。
今天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仍然是活的概念,是與時俱進的觀念,是求新求變的概念。一個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令人羨慕,一個國家國防實力強大令人生畏,但隻有文化發展了,才能夠令人產生尊敬和親愛。
老先生的課講完了,但是堂主和幾個小伙伴們還在回味著其中的滋味。最后,他向台下的觀眾揮了揮手,好像在說: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並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選自王蒙作品《青春萬歲》序詩)
整理/統籌:劉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