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戰狼2》最大意義何在 測出中國影市的深度廣度

石川
2017年08月16日07:27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戰狼2》最大的意義在於測出中國電影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本報8月14日刊發報道 《<戰狼2> 模式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什麼》,對創下多項票房紀錄的國產電影 《戰狼2》進行深入剖析,引發了業界高度關注,也進一步引發了對於中國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的討論。評論家石川的觀點是,《戰狼2》 猶如一塊探路石,讓人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某種新的可能性。 ———編者

2002年,張藝謀的 《英雄》 曾扮演了探路石的角色,証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潛力其實深不可測。當前,中國電影仍然需要這樣一塊探路石,重新丈量一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戰狼2》 就是這塊新的探路石。

《西游記》裡有個故事:師徒過通天河時,悟空不習水性,讓八戒去探水深。八戒搬了塊石頭往水裡一扔,“咚”的一聲沒影了。八戒得出結論說,水太深,過不去。這塊石頭就叫探路石,當你不知河水深淺時,就要扔一塊進去聽響動。聽到“啪”,水就淺,聽到“咚”,水就深。

《戰狼2》就是這樣一塊探路石,它能探出今天中國電影市場的水有多深。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也起到過同樣的作用。那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電影還能賺錢,《英雄》 就賣出2.5億元票房來証明給大家看,中國電影市場不是路邊小水坑,它的消費潛力,其實深不可測。2.5億元,那會兒對於國產片來說,還是個天文數字。一些眼明手快的投資人開始相信了,他們開始投國產大片,投剛剛起步的院線,然后雪球越滾越大,一口氣15年滾下來,中國電影票房平均每年增長30%,才有了眼前這個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當前,中國電影仍然需要這樣一塊探路石,重新丈量一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比如,2017年年初,中國銀幕數量達到44000多張,觀影人數超過13億人次。那麼,這樣規模的一個市場,它投資回報理想化的平衡點應該在哪裡?它還存在多大的增量空間?它的天花板是不是就快摸到了? 這些問題,大多數人其實心裡沒底,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往水裡再扔一塊探路石。

比起票房,單片觀影人次更讓人感受到電影的力量

前幾天,當《戰狼2》票房沖過45億元大關的時候,大家又“嗨”了一下,說這是唯一一部非好萊塢出品的電影躋身全球票房100強。我想提醒的是,好萊塢是全球市場,我們是國內市場。《戰狼2》躋身全球100強,除了說明國內市場規模足夠大、消費能力足夠強以外,“兩者之間的可比性”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相比之下,另一個與《戰狼2》有關的數據值得我們特別重視,就是它的觀影人數首次超過一億人次。這意味著,差不多每13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看過這部電影。2016年底,全年觀眾人數突破13億,意味著中國百姓人均一年能看上一次電影。這兩個數字,才是真正值得所有中國電影人驕傲的。

中國電影的市場化發展,始於2002年的院線制改革。從那時起,中國電影每年以30%的速度逐年遞增。銀幕數、影院數、影片產量一年一個台階。影院布局從傳統的一、二線城市,大幅度向三、四線城市擴張。到2015年底,全國2800多個縣級城市 (包括853個市轄區、370個縣級市、1461個縣以及自治縣、旗、林區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四線城市,終於實現擁有17720塊銀幕的數字影院全覆蓋。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百姓,特別是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百姓都能看上電影。而每年13億觀眾的總量和單片觀眾過億,這兩個數字正好可以說明,上述目標已經基本達到。所以我們才會說,這兩個數字比打破國產片最高票房紀錄更能讓人感到電影的力量。

假如《戰狼2》的票房超過50億元,甚至55億元,是不是就摸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天花板了呢? 換句話說,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票房的極限值究竟應該是多少? 坦白講,我也不知道該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韓國的數據。韓國2016年票房冠軍是《釜山行》,曾創下1156萬的觀影人次紀錄。2016年韓國全國總人口數是5125萬,也就是說,這部影片的觀影人數佔韓國人口總數的22.5%。我們把這個數字換算到中國看看。中國人口總數是13.7億,假如某部國產影片也能讓全國22%的人口都成為它的觀眾,按35元一張的平均票價來算,票房就會超過100億元。

再看中國的銀幕數。2017年3月,中國以44489塊銀幕總數超過北美的43531張,成為世界上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塊銀幕,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個問題也沒有現成答案,不妨拿北美市場來作為參考。籠統一點算,北美市場平均每8000人擁有一塊銀幕。中國按城鎮人口算,是每1.8萬人一塊銀幕﹔按全國絕對人口算,則是每3萬人才有一塊銀幕。即便我們以北美為基數,也還有至少2-3倍的增量空間。顯然,對於中國電影而言,這是一個利好信息。這2-3倍的成長空間,將在未來數年間成為維系中國電影市場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

市場的持續增長,最終要靠影片內涵來拉動

可是,這麼大的市場,國產片的創作團隊真的准備好了嗎? 假如《戰狼2》的票房達到50億元,按照三分之一制片成本的測算方法,國產電影單片投資的極限值將進一步被放大到15億元左右。這麼大的投資額度,國產電影的創作、制片、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能不能滿足這種投資規模的要求?我想答案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某種意義上,《戰狼2》的市場成功,在短時間內還是一個難以復制的個案。沒有必要因為這部影片的成功,就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總體現實做出某種不恰當的判斷。即便對於吳京本人,50億元的票房紀錄意味著什麼?試想一下,假如要拍《戰狼3》,投資人會如何想象和定義它的盈虧平衡點?吳京和他的團隊又如何來保証他們下一部影片的盈利率不會輸給《戰狼2》?其實,我們並不擔心吳京會輸給自己的票房紀錄。我們擔心的是,在拼下這單大生意的過程中,他和他的團隊能否保持創作初心?

這次《戰狼2》最厲害的一點,其實是它有本事讓那些平時很少或根本不看電影的人,都能涌進影院。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看電影還只是一種偶然消費,不是習慣性的日常消費。要把這種偶然消費真正轉換成日常消費,靠的不是一部《戰狼2》,而是一批這樣的影片。

這樣一說,又會把話題帶回到國產片創作質量和單片市場競爭力這一老生常談的內容上。2015年,數字影院基本已經覆蓋到全國所有四線城市。也就是說,前15年那種依靠市場外延每年實現30%快速擴張的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那麼,后面的日子,我們依靠什麼來拉動市場的持續增長?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電影的內涵,包括電影文化消費的多樣性、制片生產的工業化程度、技術裝備的先進性、制片工藝的精細化、創作質量和單片競爭力等等。到那時,單單靠大IP、流量明星就能大把收割票房的日子恐怕會難以為繼。到那時,《戰狼2》這類片子,也不再屬於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會成為一個可以為同行分享和借鑒的成功案例,帶動一批類似的影片在市場中找到各自的位置。

《戰狼2》現象,似乎帶有某種標志性的意義,從中可以讓人們看到中國電影市場某種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立足當下電影發展的現實,對於它的成功或不足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從中發現它對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啟示和參考。

(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