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內容分論壇 :編輯后撤、算法當道 媒體如何提供內容競爭力?

2017年08月21日15:30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個性推送時代,編輯后撤、算法當道。如何拓展、推廣渠道,提升內容競爭力,如何利用渠道提升產品力?就這個話題,在8.18日召開的“2017年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內容分論壇”上,《財經》雜志執行主編靳麗萍、騰訊網資訊運營部副總監王舒懷、CIBN互聯網電視運營總監冷杉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院長助理周葆華展開熱烈討論。

算法已成必然趨勢 但不是唯一模式

作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周葆華說:”算法已經成為當下傳播生態由於供給和需求變化帶來的必然趨勢, 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回到一個逃避算法的時代。我們今天應該重視算法,同時又不應該過分放大算法的作用。” 他認為算法一方面使整個傳播行業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發生重大變化,讓媒體跟用戶發生緊密聯系﹔另一方面,也跟 “移動優先”戰略有關,移動端使受眾從需求上需大量內容匹配以及永遠在線的時間使用生態。

周葆華認為,算法將極大影響到新聞的傳統價值,傳統時代一個好的新聞要具備反常性、社會性和顯著性,而人工編輯代表以前專業或精英的立場。但現在好多算法不太強調這一點,會強調是否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而講個性是不是排掉了以前的社會顯著性,或如何經由個人滿足性達成社會意義或者社會效應,是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算法是現在渠道連接或者內容匹配的一種模式,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模式,個人媒體、機構媒體不一定要用算法。”周葆華補充。比如像澎湃,是非常高質量原創性的、品牌性的內容,供給量並不是巨海量,可能無須一定用算法。不同媒體要針對他的特性和他要追求的目標考慮自己的分發模式。

算法將如何影響內容生產者?騰訊網資訊運營部副總監王舒懷認為,算法首先影響了編輯流程。之前我們可以叫自己編輯,現在更多地把自己稱為運營人員。而運營的概念不是否認編輯,而是在編輯之上,不僅要盯熱點,也要聯動大量傳統媒體和PC,在熱點事件發生時針對不同信息品類組織內容,之后把內容放到不同池子裡,為它們打上不同的標簽,賦予不同權重的值。也就是說在實踐中,是由人主導來讓算法幫助我們實現更精准的分發,未來編輯的模式就是一個內容由人來告訴機器是給一千萬曝光還是兩千萬曝光。同時,在算法主導的客戶端或者分發模式裡,極大地弱化了品牌。也就是說我們未來關注一條新聞的時候,不會關注到它怎麼生產的,只是關注到新聞本身。

未來算法將精准定位用戶 優質內容必然找到相應用戶

“擁抱新技術、堅持‘傳統新聞價值觀’、拒絕碎片化 提倡深閱讀”, 《財經》雜志執行主編靳麗萍在演講中不斷強調。《財經》除了積極進行全媒體報道外,也成立了很多工作室,主動嘗試一些新技術或新產品。她認為顛覆媒體生產方式和商業環境的是介質的東西、技術的東西,但顛覆過程中沒有顛覆的是我們對新聞品質的要求,專業深度的要求,以及對價值觀的堅守。現在很少有媒體像我們這樣,用兩三個月時間做深度報道、專業領域的記者組成報道小組做報道。有人認為《財經》的文章不容易看懂,反過來我也理解它比較專業和深度,產品具有比較強的差異性。《財經》是差異化的產品,這是我們的比較優勢。“輕閱讀、碎片化“的方式並不適合我們。

同時,靳麗萍指出,平台或算法是具有雙重性的。技術本身沒有好或壞的屬性,但使用的人怎麼用,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才是需要深思的問題。“算法肯定是趨勢,因為它解決了原來傳播方式,突破了我們和用戶之間的牆,極大的提高了效率。不過的確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追求的是規模化,也就是流量,這也就導致了媒體界的同質化和一些媒體一味追求流量而導致的內容低俗、色情、暴力化”靳麗萍評價。

但盲目追求規模和流量的算法是不是我們的終極發展目標?靳麗萍認為不是,因為未來的算法一定是精准化的,每一個內容會找到它的需求者,是供需關系的對應,這樣就可以為媒體找到相應的商業模式。我同意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算法,在市場發展初期有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競爭到一定程度就會精細化、專業化。所以,要審慎看待算法現在的樣子以及未來發展的樣子,從中在不同階段找到自己發展的機會。

CIBN互聯網電視運營總監冷杉最后從平台運營的角度提出建議:同樣一條優質內容拆成幾條有更多傳播機會。從電視端看,編輯是前置的,會把自己基於排行和熱點喜好內容放在上面,以吸引更多人觀看。但用戶也會在第二階段打標簽。比如定位他的年齡屬性和地域屬性。比如你觀看了人民日報的視頻,那我們相關推薦裡一定能關聯人民日報更多內容。電視或者互聯網電視往往希望可以推薦一些媒體有價值的內容上去,比如財經或者新聞、資訊甚至有汽車、釣魚各種各樣垂直的內容,優質的內容在人工編輯干預的情況下會獲得更多機會,內容做得足夠好,一定會浮出水面。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