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8期

轉型背景下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學發展的思考

龍運榮
2017年08月30日15:5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實現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新聞傳播學發展面臨來自外部和內部的諸多困難,生源質量差,師資緊缺,辦學理念落后,辦學條件欠缺。同時,地方高校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學應以地方文化資源為依托,修訂和完善培養方案,加大實訓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師資建設,創新考核體制,實現新聞傳播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雙一流”﹔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學﹔轉型發展

一、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新聞傳播學面臨的挑戰

在促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實現地方高校地方性應用型發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面臨諸多發展挑戰,而新聞傳播學因其特殊性質更是面臨許多困難[1]。

1.外部困難

(1)傳媒生態的急劇變遷。20世紀末以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傳媒生態發生了急劇變遷。以電視為龍頭老大的傳媒壟斷地位一去不還,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發展的各種新媒體﹔以新聞宣傳加廣告的單一經營模式被以文化產業多種經營模式所取代﹔媒介的國內同行業競爭向國際跨行業跨領域競爭轉變,媒體生存環境日益艱難﹔以宣傳教育為主的傳播模式向以內容為王兼顧渠道取勝的傳播格局轉變。由於我國的新聞傳播學是舶來品,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

(2)高校競爭日益激烈。20世紀90年代,我國進入高校擴招時代,高校數量猛增,專業設置趨同明顯。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適齡入學人員大幅下降,同時因為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對教育日益重視,送孩子上名校的願望和要求日益迫切,高校搶奪優質生源的戰爭此起彼伏。再者,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國內高校面臨著國外高校的沖擊。以湖南省為例,基本上省內所有地方綜合性院校都辦有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其中新聞學、廣告學開辦最多,其他編導、播音、戲劇影視文學等各有開辦。專業名稱相同,辦學方式相近,同質化辦學現象比較普遍。

(3)轉型發展勢在必行。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高校逐漸擴招,其后果就是每年面臨幾百萬的高校畢業生要就業,高校和社會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一些學校追求高大上,多快好省地上專業、上層次,忽視了辦學方向和辦學內涵。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領域、行業企業急需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內部困難

(1)師資緊缺。師資緊張一直是制約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新聞傳播學是新近發展的學科,人才培養不夠,特別是高素質新聞傳播學博士、碩士人才不夠。許多院校新聞傳播學專業沒有博士,甚至連優秀的碩士也沒有。高素質有從業經歷的雙師型教師更是奇缺,許多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對行業發展不熟悉,教學純理論,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辦學理念落后。由於新聞傳播學是新興學科,很多老師由原來的中文轉行從事新聞傳播學教學。對新聞傳播學的辦學規律不甚了解,辦學理念比較落后。同時,地方院校由於遠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傳媒業欠發達。對業界情況不熟,導致在辦學過程中出現許多人才培養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的現象。如對編導專業與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理解不准確,導致兩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大同小異。

(3)辦學條件欠缺。新聞傳播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訓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方面,地方院校大多地處偏遠,媒介不發達,不能提供很好的實訓教學條件。另一方面,由於辦學理念所限,對接地方不夠,不能將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轉變為教學資源。因此,辦學條件顯得欠缺。

(4)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隨著高校擴招,高校生源也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學生的語言寫作功底普遍較差。受新媒體的沖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日漸下降。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傳媒學院的近幾年的生源中,第一志願的不到50%,很多是調劑的。對專業不理解、不感興趣的學生較多。特別是廣播電視編導,目前已經有400多人,因為是藝術類招生,文化基礎差,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5)學生就業質量不高。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雖然保持在90%以上,但是高質量就業較少。很多學校要求先就業再擇業,學生畢業就南下打工,進入企業與農民工搶飯碗。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不符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學生面臨就業后再學習的窘境。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每年傳媒學院有近400學生畢業,但真正到媒體從事跟所學專業相關或相近的。根據傳媒學院對近兩年畢業生統計,專業相關性的2011級隻有33.19%,2012級隻有33.18%。絕大多數的學生選擇了廣州、深圳或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地方媒體每年面臨招不到畢業生的窘境。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聞傳播學發展的機遇

雖然地方本科院校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但是隨著國家新的教育發展戰略的實施,也給地方本科院校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1.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湖南屬於中部欠發達地區,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永州屬於中部的西部,人才需求更加緊迫。特別是基層單位,如中小學校、文化宣傳單位、各類新型企業更是求賢若渴。

2.國家對高校轉型發展的要求。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2]。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我國高教領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醞釀出爐——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3]。這既是挑戰,更是地方本科院校難得的發展機遇。

3.地方院校的資源優勢。地方院校雖然在辦學條件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地方資源優勢,而這些資源優勢正是地方院校實現轉型發展的堅實基礎和保障。以永州為例,永州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舜德文化、柳子文化、廉溪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以及李達、陶鑄、周敦頤等歷史文化名人等許多值得挖掘、研究,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對以上文化進行研究將是一個新的視角。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聞傳播學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1.整體思路

堅持正確的辦學方針,緊密結合時代發展步伐,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依托地方優勢資源,服務地方發展需要,為黨和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新聞傳播人才。一是以新媒體為手段全面改造課程體系,二是以民族文化傳播為龍頭全方位服務地方,三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導向強化實訓教學,四是以增強素質為目標強調全面發展。

2.對策

(1)修訂完善培養方案,體現學科特色。過去的培養方案都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根本沒有結合地方特色,沒有明確培養目標,沒有體現辦學方向。新的培養方案,必須體現轉型發展的要求,結合永州地方文化資源,按照大傳播的辦學理念,打牢學生的文化、文學功底,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將先進的傳播學理論、技術與方法引入課程教學。同時,要根據新聞傳播學課程特點,打破學校統一模式的禁錮,靈活安排課程。運用新媒體手段,豐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融入新媒體理念和內容,全面修訂完善培養方案,使所有課程體系緊跟傳媒發展潮流。

(2)依托深厚的歷史民族文化資源,開設本土文化課程。永州歷史民族文化資源十分深厚,除了學校開設通識課程外,學院應該依托歷史民族文化資源,開設本土文化課程、編寫教材、撰寫著作。比如《新媒體與永州城市品牌傳播》《地方文化“微”傳播實務》《微視頻創作教程》等。

(3)加大實訓教學力度,必須做到真實訓,真動手,出作品。新聞傳播學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應用能力,實訓教學必須將學生帶到真實的新聞現場,面對新聞當事人,真正動手寫稿,開口採訪,動手拍攝,出作品,出好作品。為此,學校必須加大對基礎教學設施設備投入,比如修建演播廳、新聞編輯實驗室、廣告制作實驗室。學院在實訓課程的設置上,必須經過充分論証,真正落實到位。實訓項目應該緊緊結合永州本土資源,打造永州文化傳播品牌。圍繞永州特色文化資源,與地方部門進行合作,有計劃推出實訓作品,通過結集出版、網絡發布或發表學術論文、會議交流等方式,宣傳推介永州地方文化。

(4)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從目前的人才引進情況來看,對於新聞傳播學發展極為不利。學校必須改革人才引進機制,學校招聘條件和待遇必須結合實際,不能一刀切。對於有豐富業界經驗、職稱達到副高以上的人才,可以放寬對年齡、學歷、專業的限制。在學校改變招聘策略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院必須走出去,到國內外相關院校發掘人才,宣傳推介學院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吸引人才。對在職教師,必須加大培訓進修力度,及時充電,更新知識結構。規定每位老師至少每兩年必須外出進修、培訓、參加學術交流1次以上,每年必須參加各類學術會議1次。

(5)巧借外力提升辦學層次。學院必須想法設法利用國內外優勢辦學資源,開展合作辦學,特別是聯合培養研究生,提升學院辦學層次。同時,還應與業界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與國內外知名媒體建立合作辦學。比如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建立聯合辦學。

(6)創新考核體制。學校急需改革現有的考核體制,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由學院制定發展規劃,確定考核目標,年底根據考核目標進行考核。考核指標應該事先公布,中期督查,事后考核。同時,應該設立專職科研崗位,讓有科研能力和興趣的老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取得更高更多的科研成果。

(7)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大對新聞傳播學學科的投入力度,完善專業所需基本設施設備。另一方面,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整合校內所有宣傳出版平台,如報紙、電視、網絡、微信,作為校內實訓教學基地,讓學生參與各類宣傳節目制作,讓學生承接校內各類晚會創作設計與編導,讓學生參與各類微信公眾號、APP等運營與管理,使學生有真正動手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胡世剛.略論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三個選擇”[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 (1):90-93.

[2] 薛瑩.文化管理在中高職院校合並中的必要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2):134-134.

[3] 張雪,王琳.關鍵是要以就業為導向[N].經濟日報,2014-03-12.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