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那年花開月正圓》播出 孫儷:演"大女主戲"是享受的事

龔衛鋒
2017年08月31日08:08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孫儷:演“大女主戲”是享受的事

孫儷飾演“清末女首富”周瑩

吳聘(何潤東飾)

沈星移(陳曉飾)

趙白石(任重飾)

下圖左起:孫儷、何潤東、陳曉、任重、俞灝明

孫儷在發布會上

由丁黑執導,孫儷、陳曉、何潤東領銜主演的近代傳奇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30日登陸東方衛視。29日,該劇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孫儷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談及繼《甄嬛傳》、《羋月傳》之后又演“大女主戲”的感受:“女演員應該享受這個時代。”值得一提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孫儷、何潤東與導演丁黑繼2002年合作電視劇《玉觀音》之后時隔15年再聚首。

 故事

“大女主戲”不等於瑪麗蘇

《那年花開月正圓》講述清末“女首富”周瑩的故事:在丈夫去世后,周瑩面臨家族衰敗的困境,她不顧世俗的眼光和親人的誤解,憑借經商的天賦,帶領眾人重振家業……為了創作這部劇,編劇蘇曉苑寫了八稿大綱、五稿劇本:“我們去了西安、咸陽等關中地區採風,看了吳家大院,走訪了吳家的后人。”制片人趙毅說:“吳家后人第四代平均年齡已經75歲了,我們得到了他們的簽字授權來寫他們家族先人的故事。”

說起周瑩其人,編劇蘇曉苑滿是欽佩:“在清代,一個18歲的守寡女性去從商,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劇中,周瑩的大量真實經歷得到還原,包括捐資辦學、捐賑災民、修文廟等。在人物設置上,劇中加深了吳聘與周瑩夫妻倆的感情線。蘇曉苑說:“孫儷和何潤東CP感很強。我寫劇本寫到吳聘死的時候,難過了好幾天。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吳聘能活著,周瑩能跟他幸福地生活下去。”

歷史上的周瑩結婚三天,丈夫就去世了,其后終身守寡。不過,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周瑩與沈星移(陳曉飾)也有感情線,沈星移其實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對此,趙毅表示:“我們跟吳家后人也商討過,在把握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上,也要保証故事的可看性。”至於有人說該劇是《大宅門》或《喬家大院》的翻版,趙毅則回應:“我們的設定不是宅門戲,而是希望展現周瑩與整個家族的成長。”

在劇本創作之初,蘇曉苑和趙毅就在討論一個問題:“大女主戲”怎麼避免落入“瑪麗蘇”的套路?蘇曉苑認為自己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點:“加上趙白石(任重飾),周瑩在劇中與三個男人有感情線,他們給了周瑩很多溫暖。但我理解的瑪麗蘇是指傻白甜,男人不分青紅皂白就愛上她,並且不顧一切去犧牲,這讓觀眾無法理解。而周瑩絕不是這樣的女主角,她是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動和征服這些男人的。”趙毅也認為,周瑩的經歷其實挺慘的,“瑪麗蘇”、“開挂”這種詞匯用在她身上並不合適。

主角 

孫儷也曾擔心審美疲勞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孫儷時隔兩年再接電視劇,這次又演了一部“大女主戲”。剛拿到劇本時,孫儷很猶豫:“這種以一個女人為中心的戲,我演得太多了,擔心觀眾會審美疲勞。”但耗時8個月演完《那年花開月正圓》,她才終於說服了自己:“以女演員為中心的戲,有人拍,就說明有這個市場。我們應該享受這個時代。”

為了彌補此前在古裝劇中沒用原聲的遺憾,孫儷這次堅持用了原聲。其實,她每次拍戲都會帶兩個專業配音演員當台詞老師:“我會讓老師帶著我把劇中台詞完整讀一遍,這也是熟悉角色的過程。”由於這次是同期錄音,所以拍戲時不容有差池。孫儷講了個小插曲:“有場戲講我爹死了,我在那兒哭得很傷心,可那邊卻在放《小蘋果》,因為當時我們在無錫影視城拍攝,下午那邊有表演環節。為了保証收音不失真,我們經常要等一個多小時。”

說到與“沈星移”虛構的感情戲,孫儷表示:“我理解編劇的想法,如果周瑩隻懂創業,人物會很單調。”有人看完片花,評價周瑩前期的戲份堪比“小燕子”。孫儷說,她在開機前與導演丁黑聊了很久,明確了一件事:“她的開朗,襯托的是她的苦。作為現代女性,我能理解她的孤獨感。如果我是周瑩,面對這樣的人生困境,估計也堅持不下去。”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孫儷和丁黑時隔15年后再次合作。孫儷回憶起當年拍《玉觀音》時的經歷:“我當年拍《玉觀音》時壓力非常大,開拍前做了好幾天噩夢,夢裡不是考試答不出題,就是被人追殺。還有,為什麼都說孫儷不喜歡和其他演員一起吃飯呢?都是拍《玉觀音》時養成的習慣——那時每天吃飯,丁黑導演都讓我吃黃瓜和西紅柿,因為我那時很胖,她希望我更瘦點。”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