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微信傳"原圖"或泄露行蹤 互聯網上人人近乎"裸奔"

2017年09月01日07:35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心,微信傳“原圖”正泄露你行蹤

  一張涮火鍋的原圖,就讓同事准確找到了火鍋店地址。

  在微信上給他人傳圖片,為了清晰度很多人有傳原圖的習慣,殊不知,這可能就已經泄露了你的隱私。微信公眾號“槽值”近日的一篇原創文章《微信發照片,千萬別傳“原圖”》獲得了“10萬+”的點擊量,文中提醒了我們一個很多人忽略的事實:手機照相的定位功能可以輕鬆泄露我們的隱私。

  熱文關注

  “照片地圖”輕鬆顯示機主活動軌跡

  在這篇“10萬+”的熱文中,作者提到了個例子:約了同事聚餐,只是給同事發了一張火鍋店的原圖,同事就准確找到了位置。同事告訴他,這不是高智商,而是得感謝智能手機的定位系統。在聽了同事的話之后,作者試著將自己發過的圖片定位,一天的活動軌跡清晰地呈現了出來。而在作者朋友的手機中,這樣的“照片地圖”更加壯觀。

  原來,現在任何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都有一個Exif參數。它包括光圈、快門、白平衡、時間、日期等一系列圖像數據,還有最關鍵的一項,就是位置信息。手機拍照開啟定位系統,因為軟件調用了Exif中的GPS定位系統的數據,來自手機內部的傳感器以及陀螺儀的數據,會把拍照的位置、時間等一點不差地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經過人為處理,這些信息會一直存在。

  通過照片當“福爾摩斯”的網友還有不少

  發照片原圖,定位泄露隱私,網友們在評論裡也提供了不少案例。有網友表示,自己就曾因為照片詳細的信息定位,找到了丟失的手機,“2014年的時候手機掉了,被人拿走,我通過上電腦端備份手機裡的照片發現幾張陌生的自拍,鎖定位置后直接上門要的。”

  通過照片找人也不是沒可能。有網友說給男友發了張自己所在網吧的局部圖,沒幾分鐘他就在網吧找到了自己。還有網友敘述了通過照片揪出女友與其他男性的糾葛,聽起來又是一個傷心的故事。

  記者親測 對話框發原圖,地址信息還在

  “女人傳到朋友圈的圖,都不知道修過幾次了,所以這個話題不成立啊,誰會傳原圖?”這種想法太簡單了。記者使用iPhone和安卓兩款機型,將照片的定位功能打開,分別拍攝了兩張照片,親測了日常照片操作的眾多情況。

  首先是記者通過微信與朋友互傳照片,點選的是發送原圖選項。在照片轉了一圈重新回到記者手機后,查看詳細資料發現照片的Exif信息依舊詳細。也就是說,我們日常通過對話框下載的圖片,隻要發送的是有地址信息的原圖,地址的記錄並不會抹去,並且跨安卓和蘋果系統依然沒有影響。

  同樣抹不掉的還有修圖的情況。記者使用Snapseed等修圖軟件,將兩張照片調色,保存后查看照片詳細信息,Exif信息仍然存在。這也符合文中所說,大部分修圖軟件並不會抹去相片的地址信息。

  有網友表示,“據說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發出來的圖片已經抹掉了Exif信息”,也有說截屏並不會記錄地址信息的。記者親測發現確實如此。通過微信和新浪微博發出的兩張照片被下載后,均沒有記錄拍攝地址了。但是在蘋果系統中,下載照片和截圖仍然可能在“照片地圖”上顯示,隻不過顯示的位置會有差錯。

  由於測試機型有限,以上測試結果可能並不能包含所有情況,但足以給大家提個醒:照片的定位信息,沒有抹去的狀況很多。

  特別提醒 在互聯網上,人人近乎“裸奔”

  “突然想起去年下載過朋友發的資料圖,能顯示拍攝地點和時間。當時還在嘀咕,怎麼這麼神奇。”因為這篇文章“細思恐極”的網友還有不少,但也有網友表示“留定位是方便自己,共享不共享隨心情”,保護好照片就好,沒有那麼陰謀論。

  更多的網友是無奈。“互聯網時代無隱私,你所有的信息,加起來也不過5毛錢,不只是帶拍照地址。”網絡時代會泄密的真的不止照片定位這一項。王珞丹在微博上發了一張自家飄窗上拍攝的照片,牛仔褲、球鞋、窗口、小區局部景觀。網友通過這張看似“啥具體信息”都沒有的照片,結合以往微博透露出的蛛絲馬跡,40多分鐘就鎖定了王珞丹居住的小區。這是文中所列舉的幾個著名的“人肉搜索”案例之一。那些保姆看了主家朋友圈在發度假照而“闖空門”的事例,更提醒大家難保有人會對你的隱私動歪腦筋。

  互聯網時代人人近乎“裸奔”,但能穿一件是一件,別主動丟了防人之心。“防火防盜,先防照,我們和陌生人的距離,往往隻差一張照片。不要隨意在網上Po出自己的私人照片,同時謹慎開啟APP裡的定位功能。”文章最后提醒。(記者 楊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