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9期

親子類真人秀節目中父親形象的現實意義研究

吳昊
2017年09月01日16:12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類真人秀塑造了區別於傳統父親形象的現代父親形象。這些父親形象給社會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既是對傳統父權理念的反思和調整,也是社會中性化審美向傳統審美的逐漸回歸,同時,也彰顯了社會貧富差距日趨擴大的事實。對於親子類真人秀中父親形象的塑造需要謹慎對待,這不僅是對節目藝術品質的要求,更是藝術工作者應當肩負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親子類真人秀﹔父親形象﹔形象塑造﹔現實意義

自從2013年湖南衛視從韓國引進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以來,我國的親子類真人秀節目在熒幕上一時間呈風靡之勢,彌補了國內此類節目的空白,至今仍備受關注。該類節目中所展現的父親形象和中國傳統觀念中寡言的嚴父形象截然不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育兒觀念更加現代和平等,並影響到了觀眾的親子方式。但是,節目中明星父親為孩子提供的充盈的物質生活以及其消費方式也為觀眾的育兒觀念帶來了分歧。親子類節目中所展現的父親形象凸顯了當下中國社會觀念的變遷、經濟發展以及貧富差距的擴大等社會現狀,這些現實情況使親子類節目呈現了多層面的可解讀性。

本文以《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兩檔親子類節目為主要研究文本,主要分析親子類節目中塑造的父親形象以及之於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在廣電總局多次對真人秀提出規范之時,試圖為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找出合適的發展路徑,使其呈現積極的社會意義。

一、父親形象之於傳統的轉變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父親,是《論語》中所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父為子綱”。父親是威嚴的象征,是家庭事務的決策者,但父親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卻一直呈現隱身和寡言的狀態。親子類真人秀把一種現代化的、更符合國際潮流的新型父子、父女關系展現在大眾視野裡,這種無意識中對傳統親子關系的反思和重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下父親的育兒觀念和方式。

(一)缺位與回歸

長久以來中國的父親角色存在缺位狀態,父親的職能是養家,孩子的教育、陪伴主要以母親為主,但是父親在家庭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親子類真人秀中父親角色回歸家庭,節目對父子、父女的日常關系進行展現,實質上是引導了父親的家庭職能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對傳播現代的育兒理念和方式有著積極的示范作用。

《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節目中展現了忙碌的明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的陪伴,從日常起居到參與活動,從拜訪親友到出門旅行,凸顯了父親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以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而節目中的孩子們因為父親的陪伴而變得更加柔軟、快樂。在《爸爸去哪兒3》中,夏克立的女兒夏天作為熱情、善良、美麗的公主打動了觀眾,這和其父親夏克立對其悉心的陪伴、引導分不開﹔胡軍的兒子康康在節目中訴說希望父親多陪陪自己,伴隨著父親胡軍的陪伴,康康從最開始對父親冷淡陌生的“霸道總裁”形象到后期和父親拉手和解並變得外向、愛笑,為觀眾示范了健康的親子關系。節目使電視機前更多的父親參與到育兒中來。

(二)寡言與表達

中國文化追求含蓄,這也體現在了中國家庭關系上,中國的父親疏於情感表達,缺乏溝通的情感模式使得許多中國的兒女與父親情感存在疏離和隔閡。親子類真人秀節目強化了父親與兒女的互動,讓不苟言笑的父親離開母親的幫忙單獨與孩子相處,在相處中發現了情感表達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在《爸爸去哪兒1》中,郭濤的兒子石頭被問道“你覺得爸爸愛你嗎”,石頭猶豫而小聲地說“有時候愛吧”,於是后來郭濤寫信與石頭溝通說爸爸永遠愛你,讓石頭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沉的愛,也使這對父子不再有隔閡,關系也日漸融洽。費曼因為父親吳鎮宇平日裡較為嚴厲而性格內向,遇到委屈會憋在心裡,所以吳鎮宇在教育費曼之后會告訴他“爸爸愛你”,解除孩子心頭的委屈。這些主動表現情感的過程使原本疏離的父子關系變得親密。節目中的父親從含蓄到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的轉變塑造了一個個不再寡言、善於溝通的現代父親形象,也契合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三)權威與平等

慈母嚴父是典型的中國家長,父親在家庭中是不能被質疑的權威,在教育方式上以打罵為主,並善於為兒女做決定。但是,在《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節目中,這些大部分出生於70后、80后的父親們更多是以平等的姿態與兒女們相處,像朋友一樣進行生活上的引導,尊重兒女的意願。在《爸爸回來了》中,賈乃亮在和女兒甜馨相處中,絲毫不掩飾其大孩子屬性,和女兒敞開玩樂,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和女兒之間平等、輕鬆的氛圍。同時,在與兒女溝通過程中,不以大人身份自居,交流的語氣、口吻都以朋友的方式進行。不僅如此,節目中的父親們在兒女們做錯事的時候,一反傳統父母要麼包庇、要麼打罵的習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嚴肅的教誨。在《爸爸去哪兒3》中當夏天犯了錯誤,父親夏克立一反平日慈父形象,以夏天可以接受的罰站方式小懲大誡,讓夏天記住了這個錯誤,展示了一個有主見、不寵溺、不護短的父親形象。這些父親用平等、坦率的育兒方式塑造了一個個現代、開放、包容的父親形象,並引領了當代年輕父母的育兒理念。

二、“表演”的親情和真實的“炫富”

這些親子類真人秀節目塑造了完美的父親形象:盡職盡責、現代開放、有社會地位。作為真人秀節目,真實再現了明星父親和孩子們的富裕的物質生活,與此同時父親形象的營造也存在“秀”的成分。在親子類真人秀中,如何合理安排表現和再現的內容,塑造具有真正引導價值的父親形象是值得探討的。

(一)“表演”的親情

親子類真人秀節目通常表現短短幾日父親和孩子的相處。在《爸爸去哪兒》和《爸爸回來了》中,大部分明星父親們在節目前段和孩子存在一定的陌生感,為了讓父親和孩子們迅速進入狀態,使節目情節化,增強懸念,在相處的幾天中,節目組故意設置了許多環節來營造沖突,考驗、試探、催化父親與孩子們的情感。例如在《爸爸去哪兒》中把父母化成老人的樣子告訴孩子自己會老去,讓父親們扮成神仙欺騙孩子和孩子互動,給一個孩子食物而不給另一個來考驗孩子們的分享精神,間接考驗父親的家庭教育是否合格。這種在攝像機面前有意炮制的人為沖突讓親子關系帶有了表演成分,作為成年人的父親們能夠配合節目組的表演安排,然而對於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來說,難免會對其心理產生負面影響而影響到今后人格的發展。“真人秀節目的本質應是反映時代精神和生活本質的真實視頻” ①,因此,親子類真人秀應當盡量減少“表演的親情”和刻意的環節設置,盡可能展示自然的親子關系。

(二)真實的“炫富”

節目中真實再現明星父親和孩子們富裕的物質生活和消費方式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他們的名牌衣物、寬敞的豪宅和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社會資源帶給了觀眾極大的沖擊。李湘女兒王詩齡的一個包、一條裙子動輒上萬,王中磊兒子小小年紀就能和外國人用英文自然地交談,小沈陽的家裡大得像賓館,並且這些明星嘉賓的孩子就讀的全是貴族學校。親子類真人秀雖然滿足了人們對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心,但是明星父親們帶給孩子富裕的生活和區別於普通人的消費方式,會對心智和世界觀未成熟的未成年觀眾產生不良的引導,也會引起未成年觀眾和自己現狀的對比而產生心理失衡,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創作者來說,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和節目價值取向是十分重要的。

三、多重的現實意義

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秀”出了廣受好評的現代父親形象並帶動了社會新型育兒理念和方式。父親形象的火爆和節目的流行背后有著深層的社會根源,有對傳統父權觀念的反思與調整,也有對社會審美日趨中性化向傳統審美的呼吁與回歸,同時節目中展現的明顯的貧富差距也凸顯了一定的社會深意。

(一)對傳統父權觀念的反思與調整

親子類真人秀中營造的各式各樣的完美父親形象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父權觀念的反思和進步。父親不再是家庭中隻負責經濟來源的權威象征,而是積極參與家庭事務的一份子。節目中的父親們通過燒水、砍柴、做飯等家務和孩子的關系更加親密,也意識到父親在家庭事務中的必要擔當和責任感。同時在相處模式上,《爸爸去哪兒》和《爸爸回來了》中的張亮、黃磊、夏克立、賈乃亮都展示了平等、輕鬆的親子關系。即使如郭濤、吳鎮宇這樣帶有傳統大家長氣質和作風的父親,隨著節目的錄制,也逐漸出現了好的轉變,變得學會了溝通和表達。同時,在節目中張亮、郭濤等父親多次教導自己的兒子女士優先、做紳士等現代文明理念,賈乃亮教自己的女兒獨立、堅強等現代女性的品質,這些思想現代的父親們事實上對傳統教育模式和父親的身份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和調整,這展現了中國父母在觀念、思想上的進步和開放,對中國家庭觀念的現代化轉變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向傳統性別審美的回歸

從李宇春和周筆暢的走紅,到各類女漢子和小鮮肉的興起,不難看出當今社會審美呈現中性化的趨勢。社會上對男性的需求日漸中性化:清秀、漂亮、鮮嫩,陽剛、力量、擔當、責任等特質則鮮少被強調和重視。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對孩子勇氣、獨立意識的培養以及男孩子陽剛氣質和品質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節目中,郭濤、鄒市明、胡軍、劉燁、董力等父親們所展現的力量、陽剛、硬漢、現代的氣質讓沉浸在中性審美風潮中的觀眾們耳目一新,同時,他們對兒子進行的性別教育使孩子們更加具備男性氣質,例如石頭、康康因為濃厚的“爺們兒”氣質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天天、威廉也因為其紳士的作風和良好的修養備受歡迎。親子類真人秀中父親的形象,帶動了社會審美的多元,也是對當今社會中性審美風潮向傳統審美的一種回歸。

(三)貧富差距擴大

即使親子類真人秀帶來了多方面積極的社會意義,但這些明星父親們在節目中體現的富足的物質生活和豐富的社會資源也無意間強調了真人秀和現實生活的差距。明星豪華的住宅、名貴的衣食用度、子女成名的便利、從小上名校說著流利的英語,在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環境下,凸顯了明星和普通人的區別。在社會轉型期中國社會階層逐漸固化的現實下,這難免會引起關於炫富、奢侈、造星等爭議以及關於孩子窮養、富養的議論。這些爭論不僅不利於節目中孩子的成長,也會為現實中的孩子帶來攀比、妒忌等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掩蓋了節目的積極意義,改變了節目的初衷。

四、結語

親子類真人秀節目通過明星父親和孩子們的互動展示了一個個現代父親形象,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是,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產生的不同反響卻彰顯了親子類真人秀中所塑造的父親形象在節目本身之外、在當前社會的語境下具有的更多涵義。這對創作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証節目的品質之外更要顧及節目的社會影響。這不僅是對節目藝術品質的要求,更是藝術工作者應當肩負的社會責任。

 

注釋:

①曾嵩偉.真人秀類節目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6):65-66.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