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9期

災難事故報道中數據新聞應用的問題及對策

江宇 解晴晴
2017年09月01日16:31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數據新聞的直觀可視化與信息量大等特點契合了災難事故報道的需求。新聞行業採用數據新聞報道災難事故已不少見。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應用范圍窄、數據挖掘淺和交互程度低等問題漸漸凸顯。結合2013-2016年間國內災難事故的數據新聞報道,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剖析,進而探索更好地應用數據新聞,增強災難事故報道影響力的策略。

關鍵詞:災難事故﹔數據新聞﹔問題﹔對策

一、數據新聞適用於報道災難事故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處理、挖掘、分析和應用等能力都在高速提升,不同行業和領域之間正進行著愈加頻繁的數據共享。在新聞行業,信息高速發展帶來的變化體現為新的新聞生產方式——數據新聞應運而生。“數據新聞是基於數據信息的採集、分析和呈現的新聞工作方式。”其報道邏輯由數據分析結果來驅動,呈現方式主要為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能夠以直觀的圖形展現數據信息,利用視覺化優勢從不同的維度解讀數據及其結構關系”,從而將專業知識化繁為簡。因此數據可視化能夠在與災難相關的專業信息和受眾之間搭建理解的橋梁,進而增強報道的影響力。基於災難事故不可預測、現場感強和瞬息萬變等特點,受眾對災難事故報道存在兩方面需求:渴望身臨其境般地拉近自己與事故現場的距離﹔渴望獲取一些實用知識,比如事發原因解讀、救援方式選擇以及遇到同類事件如何自救。對此,數據新聞可以利用交互設計,讓受眾對災難事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增加受眾對災難事件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數據新聞可以選擇專業信息和自救知識科普、同類事件盤點和動畫還原現場等角度來呈現事件,滿足受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因其可視化及數據信息量大的特點,數據新聞在報道災難事故時頗具優勢。從近幾年的新聞實踐來看,新聞行業在報道災難事故時採用數據新聞這一報道形式並不少見。

二、災難事故報道中應用數據新聞存在的問題

(一)應用范圍窄

當前,國內數據新聞在災難事故報道領域的應用,多見於對重大災難事故的報道。如對影響較大的“東方之星”客船傾覆事故、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國內數據新聞的媒體制作團隊幾乎都進行了報道。但對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較輕微的災難事故,例如2016年發生的“銀川公交縱火案”“江西豐城電廠事故”“湖北巴東煤礦瓦突事故”等,則沒有發現針對這些災難事故的數據新聞報道。這些事故雖然社會危害性較小,但不代表就沒有報道價值。例如“銀川公交車縱火案”,涉及“公交車”這一交通工具。公交車是很多人的出行工具,而且就全國范圍看,這並非第一起公交車縱火案。從新聞價值角度分析,對於案發原因,公交車遇緊急情況如何逃生,同類事件的梳理等,都是受眾較關心的內容。如果媒體能應用可視化技術對這些災難的發生過程和解決措施進行直觀解讀,報道的傳播范圍會更廣,影響力也將得以提升。

(二)數據挖掘淺

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重渠道獲取新聞信息。新聞報道如果僅停留在發生了什麼,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媒體應當把工作重心從搶佔第一落點轉變為提供優質而深刻的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整合,提供對新聞信息的深層次解讀。但國內的數據新聞對災難事故中涉及數據的處理,多停留在信息的整理和羅列階段,缺乏深入的數據分析。

2015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后,財新“數字說”頻道籍此制作了題為“盤點:近年來企業重大爆炸事件”的數據新聞。這個作品按時間順序盤點了2008-2015年發生的重大爆炸事件,每個事件包含時間地點、原因和傷亡情況,資料翔實。可惜,這個可視化作品把這些信息羅列完成后就戛然而止,沒有對數據背后的深層次意義進行挖掘分析。其實一些先兆事件和隱患都是可以進行深入挖掘的因素。對這些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可讓受眾對這個事件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認知,提升媒體在災難事故報道領域的影響力。

(三)可視化形式單一,交互程度低

目前,我國的數據新聞多以靜態的圖文圖表來呈現事件。災難事故本身動態性強,動態可視化形式適合用來表現災難事故的發生過程。譬如2016年江蘇鹽城的風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建筑損毀畫面對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沖擊性,但受眾又有了解事件的需求,所以媒體完全可以用動畫的形式來展現這個過程,這樣既能避免對受眾的心理沖擊,又能滿足受眾的知情需要。目前國內能與受眾互動的動畫、視頻類數據新聞較少。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旅游客船傾覆事件報道中,共有12個數據新聞作品,能與受眾交互的僅2個﹔2015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報道中,數據新聞作品一共15個,12個作品是靜態圖文圖表。

能與受眾互動的數據新聞,交互程度也有待加深。財新“數字說”欄目的《青島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財新記者實拍圖集》獲得了亞洲出版業協會的“2014年度卓越新聞獎”。盡管新聞獲獎了,然其在交互性的應用上,受眾隻能選擇點擊“下一步”或“跳過”的按鈕來查看不同頁面的內容。受眾無法對同一頁面中的內容進行縮放或點擊操作。交互性體現的是受眾對事件的參與性和閱讀自主性,交互程度低,受眾自主性自然受限,便無法更好地凸顯數據新聞應有的優勢。

三、運用數據新聞增強災難事故報道影響力

(一)從新聞價值出發確立數據新聞報道角度

數據新聞終究屬於新聞,要想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新聞價值是第一落腳點。數據挖掘要以新聞價值為標准。災難事故發生后,人們最關心的往往是事發原因。隻有知曉原因,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正確的規避措施。所以,媒體對災難事件的數據挖掘要重視原因解讀。

《衛報》數據新聞編輯Simon Roger說過,數據可視化只是形式,並非目的。數據新聞的重點依然是新聞敘事,即採取最佳方式講故事。2014年“7•5杭州公交車縱火案”發生后,新京報“圖紙”做了關於縱火案的盤點:《近十年公交縱火案12起 2014年已有5起》。這則數據新聞講述了12個簡單的故事,每一個都包含時間地點與傷亡人數。最終落腳點是原因分析,即縱火者本身的傷亡情況和縱火動機。這則新聞具備較全的事實要素,展現了新聞敘事的思路。敘事重點是最具新聞價值的縱火者動機這一部分。這個敘事重點體現了圍繞新聞價值的數據挖掘深度。

(二)組建高水平的數據新聞團隊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高質量的數據新聞能夠為增強災難報道影響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制作高質量數據新聞需要一個高水平的數據新聞團隊。國外做數據新聞的職業記者大多是計算機專業出身,或者系統學習過計算機培訓課程。他們既具備對新聞信息進行分析挖掘的能力,又掌握后期視覺設計的技術。我國的數據新聞團隊,“以財新傳媒為例,其新聞採編人員和技術人員相互獨立,各司其職”,這樣容易造成兩種結果:新聞價值高的作品,可視化的呈現形式單一﹔可視化呈現精美的作品,缺乏新聞價值。高水平的數據新聞團隊應做到兩點:一是持新聞的頭腦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將更為全面,亦利於發現新聞點﹔二是從新聞價值出發,豐富數據可視化形式。隻有這樣才可以制作出內容和形式統一的高質量作品。

(三)運用社會化媒體拓寬數據新聞的發布平台

災難事故報道的影響力與其傳播范圍是分不開的。拓寬數據新聞的發布平台,能夠為災難性數據新聞贏得更多的受眾,從而提升災難事故報道影響力。災難性數據新聞要想提高影響力,需要把握好社會化媒體這個平台。

一方面要增加傳播平台。各大門戶網站的數據新聞專欄如財新“數字說”、搜狐“數字之道”等均未開通微信公眾號,這就喪失了很大一部分移動端用戶。微博方面,各大網站也未開通數據新聞專欄的官方微博。如果各大媒體能夠增加這兩個傳播平台,將會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進而增強數據新聞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應豐富呈現形式。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手機網民佔比已達95.1%。微信是當前手機用戶慣用的即時通訊軟件。在微信上呈現時,數據新聞可以借助H5技術,集災難事故中的影像和聲音,制作交互頁面,吸引粉絲參與,提升粉絲的閱讀體驗。至於微博,可以利用其“秒拍”功能制作有關還原災難現場、解讀災難原因等各題材的動畫視頻類數據新聞。吸引的粉絲數量增加了,災難性數據新聞的影響力自然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1.方潔.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

2.方潔,顏冬.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6).

3.許向東,劉軼歐.突發性災難事件的數據新聞報道模式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5(9).

4.魏永征,代雅靜.融合媒體時代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模式嬗變——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為例的分析[J].新聞界,2015(18).

(責編:馬瀟(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