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閱科技創始人張凌雲:這5年,我們從量變到質變

張凌雲
7月28日,掌閱科技在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的首發申請獲通過。當天,一向低調的掌閱科技創始人張凌雲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5年前,掌閱閱讀APP上線剛一年,掌閱科技還是一家不起眼的創業型小公司。5年后,掌閱科技年營收接近12億元,在國內數字出版企業中排名靠前。作為公司主要掌舵人,張凌雲認為,他們在這5年裡趕上了數字出版高速發展的好時候,從而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掌閱跟別人不大一樣
回顧5年來的發展歷程,張凌雲說,掌閱用戶規模從幾千萬增加到6億多,營收規模每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這是他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起抓帶來的好處。“其實做企業,大家很容易想就是奔著掙錢去的,但掌閱科技這5年確實跟別人不大一樣。”
5年前,數字出版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秩序還不完善,盜版、低俗的內容比較常見。但張凌雲在掌閱科技起步之初,就決定從嚴肅數字內容著手,和全國各大出版社簽約正版圖書,並堅持做精品。
掌閱公版是一個典型的案例。2014年,在張凌雲的安排下,掌閱公版項目起步。這個項目重點是把展現中華文明的經典典籍以優質精美的電子書免費提供給讀者。截至目前,已經制作上線150多本電子書,涵蓋四大古典名著及《史記》等經典。
為了這些公版書,張凌雲投入了很多資源。目前有一個幾十人的團隊專門做公版圖書,每年投入幾千萬元。“這件事是公益性的,因為裡面的每本書都是免費的,對掌閱科技來說完全不掙錢。但我們做了這個事情以后發現收獲的口碑好感度和用戶對平台的黏性、活躍度都在增加,它其實帶來了較大的潛在價值。”張凌雲說。
堅持做正版是掌閱底線
“掌閱科技從一出生就有一個理念,一定要堅持做正版,這不僅僅是商業模式,更是商業底線。”張凌雲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為了實現這個理念,2012年年底,他甚至把正常業務停下來,集全公司之力搭建了一個版權支撐系統。
作為數字出版企業,對內容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企業剛起步時內容較少,可以依靠人工管理,但當內容多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冊時,就一定需要一個系統平台來支撐。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張凌雲用了6個月的時間,在掌閱科技搭建起了一個擁有海量內容版權管理能力的系統平台。
目前,掌閱科技可以做到每一本書首先都有嚴格的版權引入規范和制度,包括它的上架時間和到期時間,這個系統都可以管理,確保每本書對應的版權權利是清晰的,而且在到期之前都能夠預計,能夠及時下架。
對於做正版的好處,張凌雲深有感觸地說:“正版對一個公司、對整個行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對整個行業的淨化、對人們正版意識的提高、對付費率的提高,都很有好處。”
借力國家政策拓展海外市場
無論是重點做嚴肅閱讀還是堅持做正版,都在張凌雲5年前的設想范圍內。回首過去的5年時光,有一塊業務超出他的預料,同時也令他驚喜不已,那就是海外業務的拓展。
目前,掌閱科技的數字閱讀業務已經走向了海外,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佔領了閱讀分類暢銷榜榜首,向海外用戶提供30萬冊中文內容、5萬冊英文內容及數萬冊的韓文和俄文內容。在我國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掌閱科技的數字閱讀用戶也在不斷增長。
張凌雲認為,海外市場的拓展與這5年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原來覺得中國國內市場已經足夠大,把中國市場做好就很好了,但現在發現,中國的數字出版企業已經有了海外發展的能力,也能把這件事做好。”
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掌閱科技把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播給海外用戶,受到海外用戶的歡迎。張凌雲對此非常感慨:“做好海外市場,不僅對中華文化傳播有益,也大大促進了掌閱科技的發展。”他告訴記者,在這5年內,包括掌閱科技在內的數字出版企業不斷獲得國家層面的支持,“國家對閱讀領域的重視、傾斜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在這5年是空前的,我們是能夠明顯感覺到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