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日報報業集團:聚焦陸羽和茶經 著力博物與體驗

湖州師范學院商學院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前往陸羽茶文化博物館參觀。資料圖片
地市級黨報,作為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經營下行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實現逆勢奮進?
湖州日報報業集團的做法之一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壯大文化產業。今年6月14日,湖州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政府、部門、民營三方合作的項目浙江省湖州市陸羽茶文化博物館建成並投入運行。無疑,這擴大了湖州人文交流的平台,推動了湖州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提升了新聞單位在變革中的創新創業能力及發展潛力。可以說,在全國地市級主流媒體的文化產業發展中先行先試了一步,被中國報業協會評為“2017傳媒創新合作項目TOP10大獎”。
高點定位 創新思維
產業經營的目標如何選擇,如何確定?湖報集團認為,一定要做到高點定位,鎖定一個“茶”字。湖州茶文化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自古以來為中國東南之望郡,名茶眾多,人文薈萃,是中國茶文化的聖地。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就是被譽為“茶聖”的唐朝陸羽在湖州時所著。由於《茶經》的問世,使湖州茶文化“以茶為媒,以茶會友”成為溝通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湖州成為中華茶文化寶庫裡一顆璀璨的明珠。
而湖報集團是湖州市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在市場化運作方面既有優勢又有經驗,因此,政府確定由湖報集團承建和運行。從接手承辦陸羽茶博館開始,該集團多次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其中陸羽故鄉湖北天門陸羽博物館、杭州茶葉博物館雖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條件,但由於按一般的博物館模式運行,人氣不旺,效益不理想。而到韓國濟州島考察綠茶博物館后發現,雖然該館文化底蘊不厚,文化氛圍也不濃,但由於商業運作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意義上博物館的運行,其人氣旺和商業氛圍濃值得借鑒。
通過一系列的洽談,湖報集團認為,現有傳統模式博物館建設、運作中資金投入和回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學術研究和為大眾服務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探索創新。投資建設博物館,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化內涵,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當前,全國眾多地方博物館基本屬於公益性質,在管理及運行上基本採用財政支撐及兜底維持博物館的正常運行。經多次研討湖報集團認為,在承辦陸羽茶博館開始,就要立足於博物館的市場化運作。首先要走茶文化博物館產業化道路,其次要創新博物館的建設和運作方式,再次要創新博物館的運營模式。
在建設和運作方式上,湖報集團嘗試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上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運營。在明確了基本思路后,湖報集團著手按照“博物”與“體驗”,對陸羽茶博館進行前期規劃設計。在建設和運作方式上,按照PPP模式,引入民營社會資本,採取股權合作方式,合資建立項目公司。這其中,湖報集團著力讓民營資本重現湖州茶文化勃勃生機,這不是簡單的舊形式的演變、舊內容的衍義,而是通過“博物”與“體驗”的有機融合,促使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精華的現代轉化。
彰顯特色 注重體驗
沒有特色,怎麼能吸引人?哪來的人氣?如果沒有人氣,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布展規劃前,湖報集團聽取了中國茶葉博物館、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等方面專家的意見,最后確定以“一圈兩基地”作為布館理念,即以陸羽為代表的茶文化圈的杰出人物和《茶經》為布展核心圈,通過收集各種版本的《茶經》,形成在全國乃至世界《茶經》藏品最齊全、品質最經典、范圍最廣泛的茶文化博物館,從而使陸羽茶博館成為全國茶文化學術研究基地與茶文化體驗基地奠定基礎。
提高博物館生命力的核心是在體驗上做文章、下功夫。創新博物館運營模式,湖報集團努力從注重體驗角度出發,讓博物館“有講頭、有看頭、更有嚼頭”。真正做到在挖掘中華茶文化底蘊的同時為大眾服務,讓大眾體驗茶文化時感受茶文化的價值,營造大眾喜聞樂見的體驗形式與現代營銷運行方式﹔實現不忘初心堅守茶文化的精髓,使博物館與體驗館的功能充分融合,形成一個更大、更完善的文化生態系統,促進茶文化的傳播。
從“茶之用”到“茶之理”,加強與茶文化研究會的合作,通過學術研究,著力讓茶文化研究成果及茶文化理念成為陸羽茶博館的“靈魂”,努力打造茶文化研究基地,認真及時承辦國際茶文化理論研討會﹔從“茶之源”到“茶之旅”,與旅游相關單位、部門合作開發“茶之源”旅游產品,將陸羽茶文化景區、青塘別業、大唐貢茶院、茶文化博物館包裝成“茶之源旅游產品”﹔從“茶之承”到“茶之新”,陸羽茶博館強化茶文化文創產品的開發,讓茶文化文創產品的開發體現出新穎性、代表性﹔從“茶之博”到“茶之普”,使陸羽茶博館成為茶文化普及的課堂,打造茶文化社會教育基地。
湖州陸羽茶博館的建設與落成,是湖報集團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在報業集團利用社會資本壯大文化產業的一次探索和實踐。該集團堅信,大力發展優秀文化產業,運用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集各方智慧和優勢形成合力,對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提升文化的轉型和變革,進一步增加地市級黨媒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