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巴巴試水正午陽光"斷臂" 藝人經紀水有多深?

靳東和王凱(右)是制片人侯鴻亮(中)的兩名愛將
楊冪通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嘗到“藝人經紀”的甜頭
今年年初,一部熱播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讓楊冪人氣大漲。她不僅是該劇女主角,而且是出品方之一嘉行傳媒的老板,其團隊通過劇集分梯隊培養藝人的造星模式,重新帶火了沉寂已久的“藝人經紀”。半年時間裡,眾多公司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業務布局,包括阿裡影業在內的BAT公司,也紛紛宣布正式涉足“藝人經紀”。
然而,就在各大巨頭涌入藝人經紀領域之際,正午陽光卻突然發出一張“業務板塊調整公告”,宣布放棄公司的藝人經紀業務,引起業內一片嘩然。在坐擁靳東、王凱這樣的明星資源的前提下,正午陽光為何“自斷一臂”? “藝人經紀”這趟水,到底有多深?
【圍城】
BAT巨頭組團入局
前不久,阿裡影業發布公告稱,旗下附屬公司浙江東陽將與合一信息(優酷)簽訂綜藝節目合營協議,成立藝人經紀公司“酷漾娛樂”,致力培養及管理娛樂界藝人。
這並不是阿裡第一次在藝人經紀業務上發力。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11月,阿裡影業就曾先后推出3年投入10億元的電影人才培養“A計劃”以及與上戲合作的電影人培養方案,但這些合作層面的嘗試並未激起太大的水花。直至今年5月初,阿裡影業啟動新藝人招募計劃,正式在藝人經紀的開拓上邁出第一步。近日,阿裡藝人經紀公司終於落地。
不光是阿裡影業,BAT另外兩大巨頭也早有布局。愛奇藝在今年6月的“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中首次提出針對演員業務的“天鵝計劃”,同時將聯合“天池表演工坊”共同打造“愛奇藝天鵝明星訓練營”。騰訊影業也於去年9月宣布入局藝人經紀業務,並拉上了一家年輕的藝人經紀公司“撲度娛樂”作為合作伙伴,該公司掌舵人是“羽·泉”組合的成員胡海泉。
正午陽光壯士斷臂
近兩年,為了“聚攏”旗下核心藝人,正午陽光和靳東、王凱等成立了合資公司。根據工商信息顯示,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與靳東在2016年4月共同發起成立了浙江得空影視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正午陽光持股60%,靳東持股40%。另外,正午陽光與王凱在2016年2月出資成立了得舍影視(天津)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正午陽光持股60%,王凱持股40%。正午陽光還與演員劉濤合資成立了錦麟影視(天津)有限公司,不過劉濤的經紀約並不在正午陽光手中。
9月5日,正午陽光在公告中宣布取消藝人經紀業務,並簡述了原因:“面對市場日益嚴苛的要求和觀眾越來越高的期待,我們意識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而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藝人們,也需要更加專業的個人規劃與長遠的戰略布局。”
據記者了解,這份公告涉及的正午陽光旗下藝人包括靳東、王凱、劉奕君、劉敏濤、喬欣、趙達、岳旸、張曉謙、張陸、郭曉然、張棪琰、金澤灝、吳昊宸、朱夢瑤、邵偉桐、孫夢佳和匡牧野。王凱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表示:“明白也理解您讓我們出去闖蕩的心,而家永遠是家!”
【誘惑】明星強大的吸金力
2017開年大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讓出品方之一嘉行傳媒的老板楊冪嘗到了甜頭。該劇播出后不久,嘉行傳媒發布股票發行方案,擬議每股250元的價格,公開發行不超過110萬股的股票,還預告2016年度將實現營業收入3-3.2億元。
除了投資劇目拉動估值攀升,隨電視劇走紅的藝人也成為嘉行傳媒的無形資產。《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主要角色均為嘉行旗下藝人,包括“離鏡”張彬彬、“小狐狸”迪麗熱巴、“帝君”高偉光等,他們的營收能力也大幅攀升。
對於很多娛樂公司而言,藝人就是“搖錢樹”。當下正值藝人片酬不斷刷新上限的時期,藝人經紀業務是影視公司的重要盈利板塊。因此,正午陽光放棄經紀業務的舉動,在業內驚起一片漣漪,不少經紀公司已經紛紛向其旗下藝人招手。
產業鏈上的關鍵點
對更多大型公司而言,涉足藝人市場不僅僅是為了盈利。阿裡影業和優酷土豆共同出資成立藝人經紀公司,打造明星僅僅是手段,掌握明星資本市場才是目的。
為觀眾熟知的一線大咖永遠是稀缺資源。在爭奪這些資源時,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影視公司都處於劣勢,除了要付出天價片酬,更讓他們頭疼的是這類藝人的檔期、周期不可控。從阿裡影業當前的布局來看,他們在內容開發、影視制作、宣發營銷、平台搭建整個流程上堪稱“一條龍”,但獨缺有一線明星支撐的藝人經紀業務。補足了這一環節,將來的勢能不可估量。
正如好萊塢著名經紀人Richard Dyer所言: “制造明星就是為了創造效益,明星始終是電影市場化和營銷的關鍵環節。”
【煩惱】
制作與片酬的拉鋸
事實上,“影視制作+藝人經紀”又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影視制作需要壓縮片酬和成本,而藝人經紀則要獲利。據報道,靳東在出演《歡樂頌》時片酬還不多,但隨著《偽裝者》、《琅琊榜》、《精絕古城》等劇集輪番熱播,他的片酬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王凱也是類似的情況,兩人除了拍攝正午陽光的戲之外,在市場上也非常搶手。
正午陽光在影視制作上的資金分配是屬於良性健康的,堅持演員片酬不能超過總投資的1/3。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明星身價水漲船高,他們是願意在外面賺得盆滿缽滿,還是願意繼續留守?
從很多跡象來看,藝人經紀業務已成為部分公司的 “雞肋”。據報道,唐人影視藝人多為自家公司拍戲,所有藝人的經紀收入僅佔公司全部營收的兩成左右。曾經壟斷行業半壁藝人的華誼兄弟,從2009年藝人經紀相關服務在公司全年收入佔比兩成以上,到2013年佔比滑落至0.8%,最后在2014年的華誼財報中直接不再顯示此項業務收入。
公司與藝人的關系
“愛一個人,就千萬別和TA做生意。”這句話,用在藝人經紀上再合適不過了。從國產偶像孵化地的天娛、培養古偶紅人的唐人影視以及歡瑞世紀等公司的情況不難發現,以制作為主、專出口碑劇的公司,在藝人經紀業務方面卻越來越艱難。無論是蔣勁夫以私自解約的方式出走唐人影視,還是樂漾影視與盛一倫互指毀約,都不止一次地將“藝人經紀”的不堪拉上了台面。
大約從2014年開始,過去藝人與經紀人之間的“師徒式關系”在各種資本影響下越來越靠不住。有的藝人紅了便出走,有的即便留下卻“一山難容二虎”。如正午陽光內“二虎相爭”的傳聞也是不絕於耳,王凱和靳東兩家的粉絲展開驚天罵戰,公司都直接或間接地遭受了“一萬點暴擊”。在此種情形下,正午陽光要想繼續專心制作,看來也隻好作出取舍了。(章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