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月圓"導演丁黑答疑 孫儷轉戲路"用力過猛"?

導演丁黑
正在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和騰訊視頻播出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無疑是當下熒屏最炙手可熱的劇目,不僅因為孫儷繼《甄嬛傳》、《羋月傳》之后再度挑大梁主演女性成長傳奇劇的天然吸引力,更因為劇情展開后,劇本、演技、服化道各方面體現的扎實持重和考究耐看。
在古裝IP劇橫行、“大女主”泛濫之際,《那年花開月正圓》處處反其道而行,既不失電視劇創作應有本分同時兼顧新媒體新觀眾趣味,開播至今口碑一路上升,目前豆瓣8.5分,是今年口碑最好古裝劇。不過,高度聚焦下問題也不少,諸如周瑩性格像“小燕子”、宅門版《還珠格格》、孫儷轉戲路“用力過猛”、何潤東“台灣腔”跳戲等等。昨天,該劇導演丁黑接受了北京青年報專訪,一一釋疑。
■周瑩性格像“小燕子”?
在歷史上,周瑩這個人物真實存在,出生於大戶人家,20歲丈夫去世,一肩挑起吳家大業。據稱其天資聰穎,對數字過目不忘,憑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讓一個行將倒閉的家族產業起死回生﹔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電視劇開局,周瑩的人設酷似宅門版“小燕子”:江湖賣藝、坑蒙拐騙,性格大大咧咧、活得自我。外人要她安於媒妁之言,她反問:“我自己的終身大事,我不能想?”當時女子不能進學徒房、不能做生意,她又質疑,“為什麼女人就不能做生意?”學徒房不招收女性,她卻堅持去聽課。丫鬟們都羨慕她不愁吃不愁穿的少奶奶生活,她再次質疑,“人這一輩子就為了吃和穿?”
丁黑:
在歷史上,周瑩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記載卻非常非常少,對於她的性格、評價,以及她人生中關鍵的節點、細節、轉折的“真相”,都沒有太多記載。因此在挖掘這個人物的時候,隻能倒推重建。一個女孩子能夠脫穎而出,憑什麼?現在呈現出來的樣子是全體主創認為她應該具有這樣一個性格,才能用“野路子”在當時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
至於最牽動人心的感情線,吳聘歷史上確實是周瑩的丈夫,而陳曉扮演的沈星移則是完全杜撰的,他的死纏爛打型追求確實很符合“虐戀”這種勾住觀眾的套路。生造一個沈星移純粹是為了塑造周瑩這個人物,從精神上讓她立起來。吳聘、沈星移這兩條虛實相生的感情線,對周瑩成長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劇中陳曉飾演的沈星移在前期盡展其紈绔公子的一面,在情感表達上任性自我﹔在家族生意上,不學無術,演出了一個“地主家的熊孩子”、“涇陽第一敗家子”的典型性格特征。“吳聘領盒飯”之后很多觀眾表示追不下去,但后面的故事足以讓沈星移這個人物立起來。從創作角度來講,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非常吸引眼球的人物形象,他的喜愛度后面會和吳聘不相上下的。
■孫儷轉戲路“用力過猛”?
《那年花開月正圓》丁黑使用的都是與他有過合作的老朋友——孫儷和何潤東在《玉觀音》、陳曉在《大秦帝國》……不過,丁黑對這些演員的使用都實現了很大的突破,表現出他們在熒幕上從未表現出的一面。孫儷就曾表示,周瑩這個角色對她來說,是一個挑戰。之前在《甄嬛傳》、《羋月傳》裡面的角色都是有心機、威嚴大氣、有政治家胸懷的。而周瑩卻是一個江湖混子——秉性異常、悟性極高、不拘小節、隨性而來,具有很強的喜感和喜劇色彩。但也有評論稱:孫儷演周瑩的江湖氣有些用力過猛,過於刻意。
丁黑:
在依據史實的基礎上,不能丟掉精神層面的東西。一個有血有肉的周瑩,既要保留她身上的悲劇色彩,又要傳遞給觀眾樂觀向上的正能量。孫儷無論是從表情、形體、動作、節奏上,都完成了本身到角色的跨度。陳曉亦是如此。其實,現實生活中他的內心都偏內向拘謹,而劇中的沈星移是一個瀟洒的“混蛋”角色,亦正亦邪,是個內心善良的大男孩,也有著成就大業的胸懷。雖然這些都是陳曉在生活中不太能露出的一面,但他對沈星移的反差演繹非常成功。何潤東曾演繹的毛杰,是個毒販狠角色,但私下交往中會發現何潤東本人非常溫暖有教養,有著吳聘的“暖男”氣質。
至於孫儷的表演,我隻能說從自身角度出發,盡量做到專業,不知道能否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差別,就有個性,這個是很正常的,包括有些事都出乎我們一開始的預料,這也是藝術作品的魅力和特質所決定的。所以各種評價我都特別樂意了解,不管好的壞的,隻要大家看到我們的努力就行了。
■為什麼要用孫儷的同期聲?
孫儷在《甄嬛傳》、《羋月傳》中曾特意請過台詞老師輔導希望能夠使用自己的真聲,但種種原因都落空了,一直為此“耿耿於懷”。如今,周瑩終於填補了孫儷出道以來的這個遺憾。配音對口型,已經是圈內主流的創作方式,而同期聲錄音因為費時費力並考驗演員功力,幾乎已經絕跡。《那年花開月正圓》非常罕見地使用了同期聲,為什麼?
丁黑:
使用同期聲是一開始就定下的方針,對於整個人物的性格豐富和表現力還是非常關鍵的。孫儷的這一“大心病”,其實從合作處女作《玉觀音》就落下了。拍攝《玉觀音》時孫儷剛入行,就顯露出異常的表演天分。但她是南方人,台詞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自然會有一些南方口音,從聽感上,前鼻音后鼻音,ci、si、chi、shi分不清,有這樣一些問題而已。這麼多年,我知道孫老師也很努力,每一個戲都請一個台詞老師輔導。這次開機之前我們已經聊到這個問題,我聽了她一些台詞的處理,覺得沒問題。就這樣她又請了台詞老師,沒開拍之前把劇本的台詞已經輔導了兩三遍。
導演和演員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使用同期聲也是演員對導演的信任。演員在演戲時,無論是動作表情、聲音,都是全身心投入,后期配音是不同的體驗方式,一個合格的演員,就應該用同期聲。
精品之作,就是需要一個有“強迫症”精神的劇組。丁黑爆料稱,孫儷在拍攝前就對他提出了要求,希望劇組可以“單組拍攝”。要知道,如此大制作、大體量的古裝劇,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更大的投資成本和更長的拍攝周期。而孫儷也曾吐槽導演要求苛刻,為了呈現更好的航拍鏡頭,要求制片主任把房頂瓦片做舊,並種上草。雖然她再三勸說導演“放過”制片主任,但最終草還是種上了。(楊文杰)
相關鏈接
一口台灣腔讓觀眾跳戲?
何潤東:希望自己的普通話能更標准
上周,“吳聘領盒飯”上了熱搜,足見何潤東在《那時花開月正圓》中塑造的吳家大少爺之觀眾緣。“領盒飯”其實是從香港演藝圈傳過來的說法,源於周星馳的《喜劇之王》,特指角色去世了,演員領盒飯、結賬收工。在內地演藝圈,其實演員並非真的領到盒飯,反而是“紅包”。導演丁黑說,演亡人多少會有忌諱,因此劇組的傳統是,在拍這場戲之前發給演員一個紅包,“裡面包幾塊或者幾毛錢都可以,主要是為了‘辟邪’”,演員會把這個紅包壓在鞋裡。
《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劇中周瑩、吳聘與沈星移三人間的感情糾葛一直是觀眾討論的熱點話題。隨著吳聘去世,觀眾們自覺站隊,有的發起“眾籌給吳聘續命”話題,有的呼喚“沈星移快點上線”。
此番已是何潤東與孫儷的第三次熒幕合作。談及老搭檔孫儷的變化,他是贊不絕口,連夸其“雖然人紅戲好,卻沒有大牌架子,感覺她的演技比以前更加自然輕鬆了”。對於和周瑩的這段不完整愛情,何潤東說“自己看到吳聘死掉,也很難接受,因為這個角色寫得實在太好了”。提及和孫儷的三次合作都沒有好結局,何潤東還打趣稱:“如果下次跟孫儷合作還是逃不過一死,那我要演一個僵尸或者鬼魂,這樣死了也可以延續到最后一集。”
雖然自己的台灣腔依然成為吐槽對象,但何潤東認為“自己已經盡量在保持字正腔圓的台詞,不使用配音的原因也是希望能夠把角色的真情實感傳遞到位”。導演丁黑也說,“何潤東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本人說話的聲音也是非常有教養,溫暖,與人物的氣質非常貼合。后期只是修飾了一下他的聲音,並去除了一些現場雜音。”
對於自己此次表演,何潤東直言,“滿分十分的話,給自己打八分,口音問題仍舊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希望自己的普通話能更標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