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那年花開"周瑩遭遇引觀眾悲憤 編劇:歷史改不了

2017年09月14日07:1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管觀眾怎麼哭著喊著,歷史改不了”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正在江蘇衛視熱播。前幾天,不少人還在為孫儷飾演的周瑩和何潤東飾演的吳聘成親而感到高興,但虐心之路很快開啟:周瑩的丈夫吳聘首先去世,緊接著是她的公公吳蔚文“領盒飯”(離世之意),隨后周瑩又被誣陷、沉塘,吳聘的遺腹子也因此流產。觀眾很悲憤,不少人喊著要給編劇“寄刀片”,就連孫儷都在微博上說:“拍這些戲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要喝杯紅酒,壓壓心裡的怒氣。”

  周瑩和吳聘之間伉儷情深,從最初產生好感到互相吸引再到成婚,讓很多觀眾“入戲很深”,因此,吳聘過早下線,大家直呼受不了。在編劇蘇曉苑看來,吳聘受歡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觀眾在他身上寄托了很多自己對愛情、對婚姻的設想。

  歷史上周瑩這一角色確有原型,她是當時的陝西女首富,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甚至有網友稱其是“清末的女馬雲”。在改編過程中,蘇曉苑一直堅持的原則是八個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她舉例,周瑩十七八歲出嫁,在新婚不久丈夫和公公去世,終生未嫁﹔她在四十歲左右去世,包括吳家最后成為陝西首富,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不管觀眾怎麼哭著喊著,歷史是改不了的。”

  為了真實還原吳聘這個人物,蘇曉苑走訪了吳氏第四代后人,劇組還拿到了吳氏后人的簽字授權。而吳氏后人對故事的改編也是有底線的,比如,周瑩是吳聘的妻子,在情感上不能有變化,“一輩子守寡”這件事就不能改寫。不過,蘇曉苑說,周瑩和沈星移(陳曉飾)的感情戲,則是虛構的一條情感線。

  此前許多“大女主劇”,往往難以擺脫“瑪麗蘇”套路,而《那年花開月正圓》走出了套路。蘇曉苑有自己的解讀:“周瑩靠著自己的努力和犧牲,在清末那個動蕩的時代突出重圍,不僅僅包括男尊女卑的壁壘,還有時代背景下東西方文明的碰撞。這部劇沒有‘瑪麗蘇’的環境,也不是‘瑪麗蘇’的人設。”

  事實上,周瑩角色原型的歷史資料不過兩頁紙,這是改編最大的難點,但也恰恰給編劇提供了發揮空間。編劇一步步鋪墊劇中每個人成長的軌跡,卻沒有看上去那麼“輕鬆”,從創作之初到劇本定稿,蘇曉苑已經記不清改了多少版了,“按照我現在電腦上的記錄,大綱應該有八稿,分集大綱有三稿,劇本有五稿,還有若干扉頁。有一次導演跟我說,斷斷續續發給他的扉頁有一千多頁,我記不清了,也沒統計過。”

  《那年花開月正圓》共74集,還有三分之二的劇情尚未展開。蘇曉苑透露,接下去將著重圍繞周瑩帶領吳家在經商、處世方面,如何與周遭及朝廷發生關系而展開。而沈星移的性格也將轉變為矢志不渝、自強不息。除了男女主角,蘇曉苑建議觀眾還可以留意俞灝明飾演的杜明禮,“這個反派可能會‘爆’,他是一個可憐的人,在不停地設局,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局中人。我估計到后面,觀眾對杜明禮的感情,會像他飾演的角色一樣越來越復雜。”(徐顥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