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觀媒 | 復旦新聞新掌門米博華,勉勵學子朝夢想再出發

2017年09月15日15:46 |
小字號
原標題:觀媒 | 復旦新聞新掌門米博華,勉勵學子朝夢想再出發

9月12日下午,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7年迎新大會上,剛剛就任該院院長、“完成從業界到學界的重要轉變”的米博華,就如何開啟大學生活發表了精彩演講。復旦大學主辦的微信公號復旦引擎刊登了米院長的演講全文,研究事兒(ID:rmrbyjb)讀了這些講話,頓時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大學生活難以重來,但智人智語值得聆聽。經征得有關方面同意,研究事兒特轉發此文,與各位讀者共勉。

導言

米博華,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第五屆范長江新聞獲得者,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9月12日下午,復旦大學召開新聞學院全體教職工大會,宣布聘任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米博華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在此后舉行的新聞學院2017年迎新大會上,米院長發表了重要講話,本文為講話實錄。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再次代表新聞學院歡迎大家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和你們一樣,我是在一小時之前接到學校黨委給我的聘請。從現在開始,我將和你們一起度過一段新的旅程。我向大家展示學校發給我的聘書。請你們檢驗。今日起,我是你們的院長。

我今天特別高興看到我的老領導,《人民日報》原副總編周瑞金同志。看到我的老領導快80歲了,但是容光滿面,思路清晰,我感到非常高興,說明他身體依然健康。我也聽到了尹院長和屠校董的發言,講得非常好。三位老新聞工作者向我們展示了新聞人的情懷、新聞人的理想。這是我們這一代新院學生應該繼續堅守的。

今天幾位同學的發言我覺得講的非常好。盡管那位國際留學生的發言我聽不太懂,但我能從她臉上看到她的喜悅、歡欣和她對中國的一份友好。還有我們《文匯報》的記者很了不起。大家知道記者在業界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我是一個新聞工作者,但是我沒有當過一天記者,我永遠是在屋裡頭寫社論,所以我知道記者是非常辛苦的,他們今天的發言都非常好。

這幾天大家想必聽到了很多關於復旦新院的傳奇和故事。正如大家所知,88年前復旦在國家和民族危亡的時刻浴火誕生,慘淡經營,為的是“教育救國”,可謂是篳路藍縷,打開風氣之先。直到今天,“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仍然是一代又一代復旦人不懈的精神追求和特有的精神氣質。

想必大家也了解一些復旦新聞學院在中國的影響和地位。就我個人的見聞所及,目前在中央新聞單位、各地新聞媒體和大學、研究所,復旦新院畢業的著名記者、杰出學者、教授和重要領導骨干可謂是百千計。換言之,在中國,無論你走到哪個新聞單位,都可以把復旦新聞學院作為自己引以為自豪的名片,找到自己的知音。

我非常珍視這本聘書,原因也在這裡。盡管我接受過很多聘書,但是唯有她最珍貴。一位同志給我發來的短信,說“祝賀領導完成從業界到學界的重要轉變”,我覺得這是對我這份新職務的最高獎賞和評價。另外,我會拿著這本聘書走到全國各地,我會告訴新聞界領導和同志們,“我是復旦新聞學院的現任院長,希望你們給予我們資金和方方面面的支持。”同學們不要小看這一聘書,它很管用!

以我的經驗,各位同學天資優異,是來自各地的學霸,學習都非常刻苦。加上復旦高質量的教書育人,假以時日,經過努力,在今后若干年裡你們成為中國新聞界和其他行業的成功人士乃至棟梁之才是大概率事件,不成才是小概率事件。

同學們,年輕是你們的旗幟,是你們最大的資本。和年輕人在一起,每個人都是高興的、光榮的,放射著青春和熱量。對你們來說,人生的馬拉鬆開始了。作為你們的長輩,我提出幾點建議供你們參考:

第一,不要辜負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三位老同志都說到了時代。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比你們想象的更偉大。90后、00后的孩子們,你們可以稱之為具有新面孔的中國人。剛才秦老師也說,看著孩子們年紀輕輕在這裡就能縱橫捭闔地講演。從容、樂觀、見多識廣,有大國公民的氣質。你們沒有經歷過貧困、落后的憂傷,幸運的是你們在畢業之后不久就會目睹中國崛起的壯麗進程,目睹人類文明史上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反轉。你們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見証者、奉獻者、參與者、建設者,我們憧憬和向往著未來。希望你們好好學、加油干,為中國爭口氣,把中國故事寫的更精彩。

第二,不要辜負新聞事業發展的難得機遇。

當今人文學科拓展最快速的,當然是新聞傳媒專業。幾乎所有綜合大學都在開設新聞課程,其他專業做不到這一點。全國的新聞學院數以百計,在我們那個年代大概隻有兩三所。社會需求賦予新聞事業發展巨大的內生動力。當今新興產業是“互聯網+”,互聯網就是傳媒,所有的大咖、巨型企業、跨國公司無一不是以傳播為依托而打造的。互聯網業態為新媒體發展賦予無限的可能性。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成功証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符合國情、遵從規律。我們應該取人之長、兼收並蓄。我們中國新聞理念和實踐到了擺脫亦步亦趨的時候了。創造中國范式、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體系,這需要你們、我們一起努力接力完成它。

第三,不要辜負父母和師長的殷切期望。

你們是百裡挑一、千裡迢迢來到復旦的,你們身后是無數羨慕的目光。幾十年前,復旦新聞系是一座高山,直到今天復旦新院仍然是新聞教育的翹楚。那時,我還年輕,復旦在我心裡是雲端的夢。老實講,借我兩膽也不敢考復旦新聞系。我當時數學不好。后來我發現有些比我數學更差的人考上了復旦,於是我也有了人生小經驗,韜光養晦、低調示人是個好戰略,往往可以取得成就。人生就是一出戲劇,誰也沒有想到那個當年看到復旦大學都會發抖的人,今天又站在復旦新院的講台上作為院長和大家分享經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當然,我們也看到很多和你們一樣聰明和刻苦的年輕人沒有機會進入這裡,所以同學們,被機遇照顧的人應該格外珍惜。

我想說,請規劃好你們的學習,盤點好你們的時間,精確地瞄准一個目標,全力以赴奮斗,你們就會繼續領跑。未來,你們走向更大的平台,取得更大成功時,不要忘記曾經的同窗、老師、父母,感謝並幫助他們。你們是獨生子女的一代,是父母的唯一,“健康、安全、走正路、做好人”是父母的最大心願。提醒大家,記得時不時給父母發一條短信,有時間和他們視頻一下,說幾句話。父母過生日的時候,精心為他們選擇一份禮物,讓他們得到一份意外的驚喜,相信他們會銘記一輩子。對我們復旦大學生來講,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反哺父母是一個年輕知識分子、一個文明人應有的情懷。

最后想跟大家講述一個插曲。上初中的時候,我鬼使神差地迷上朗誦,每天搶著讀報。有一天讀到一篇《人民日報》1970年的元旦社論,題目是《迎接偉大的70年代》。少年的我蕩氣回腸、心潮澎湃,讀的滿眼流淚,狂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該有多麼了不起。絕對沒想到,順著生活的波浪一路前行,一路顛簸,今天居然夢想成真,我不僅寫了社論,還寫了很多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一切有如神助,我也說不清人生道路怎樣就走到了今天,但一切都是這麼自然而然。真實的生活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更曲折,有時也更富有傳奇的色彩。

希望你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再出發,一切皆有可能。

祝你們好運,祝你們成功!謝謝各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復旦引擎,微信號:J-Engine

 

(責編:薛貴峰、榮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