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媒 | 關於“中央廚房”,這四個誤解不能有
提到媒體“中央廚房”,有人打趣說,這就是一個為媒體配菜、做菜、選菜的地方啊﹔有人覺得,“中央廚房”神秘、高大上,內中充滿玄機……近期在深圳舉辦的“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中央廚房”建設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但也有一些人對“中央廚房”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
針對這些誤解,煮酒話媒工作室特地採訪了有關人士,帶你認識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誤解一】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僅僅運行了18次,只是“戰役式”地運行。
【正解】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現在常態化每天運行。
有人認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僅僅運行了18次,尚未常態化,隻能在重大的報道活動中應用。
這種認識其實來自於對“中央廚房”建設期試運行的誤解。為了驗証規劃中的“中央廚房”流程與機制的可行性,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社編委會要求“中央廚房”進行一次試運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隨后,這種試運行一發不可收,又在各種報道戰役中進行了20余次,一邊試運行,一邊進行“中央廚房”的技術研發、空間設計建設。經過不斷修正,流程與機制逐步完善,最終實現了常態化。從試運行到常態化,這樣的歷程體現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建設的規范性與嚴謹性。
目前,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常態化運行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報社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俗稱“使用說明”和“操作手冊”,規范了“中央廚房”的運行機制。這些文件涉及採編流程、各部門職能和人員調整、績效考核激勵辦法以及傳播效果評估體系等,正在逐步推行。有了這些文件,總編協調會、採前會、採編聯動平台等制度陸續得以落實。二是2016年10月,人民日報融媒體工作室計劃正式啟動。這些工作室多以資深採編人員為牽頭人,深耕專業領域,推出各類融媒體產品。截至目前,40個融媒體工作室每天都有優秀的內容產品推出。
201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廳建成,2017年1月初正式投入使用,“中央廚房”常態化運行從此有了空間平台。
【誤解二】“中央廚房”造成新聞同質化,消磨了個性。
【正解】“中央廚房”是一種資源協調、融媒協作機制,能夠激發創意,生產多樣化內容。
有人將“中央廚房”形容為“公社食堂”,認為其推出的內容產品在各個渠道上趨於同質化,無法滿足多元需求,減弱了媒體競爭力。
事實上,“中央廚房”是一個平台化的概念。它注重於整合資源、協調合作,對報、台、網、端、微等終端,以及策、採、編、發、評等環節進行整體的統籌調配。它不是工業流水線,不強求產品的標准化﹔相反,更強調激發創意,彰顯個性,追求產品的多元化、多樣化和特色化,通過豐富供給,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以去年全國兩會報道的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為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根據不同平台、不同渠道的需求提前策劃,報社各個部門的力量進行統籌協作,一共推出29種不同的解讀產品,供報、台、網、端、微自由選擇。同時,允許不同端口對所有產品進行修改和二次加工,生成更豐富、更有針對性、更符合終端特色的內容。
“中央廚房”的融媒體工作室作為跨部門、跨媒體、跨專業、跨地域的內容創新團隊,更是以專業和興趣為中心,自由組合人員、技術等資源,極大激發了工作室成員的創新意識、創作活力,不斷豐富了報道的手段、內容和新媒體形式。
【誤解三】“中央廚房”隻適合資金雄厚的主流媒體。
【正解】“中央廚房”有大、中、小不同“型號”,總有一款適合你。
業界有一種說法:“中央廚房”難以復制,它僅僅適用於擁有較強財力、人力的中央主流媒體。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能成功,但省市媒體若想做好“中央廚房”,可能性很小。這種說法不正確。
建設“中央廚房”最核心的部分是總編調度中心的決策指揮機制和採編聯動平台的協作採集機制。這兩個機制的建設並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卻可以再造採編流程、創新策採編發機制,形成“中央廚房”的基本框架。就空間平台和技術體系的建設而言,各家媒體可以量力而行,有選擇、有重點地加以謀劃和建設。
換句話說,“中央廚房”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龍頭工程,是媒體發展、融合轉型的方向,但它的建設和運行並不是“一刀切”的,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媒體完全可以量身定做適合自身特點和需求的“中央廚房”。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蓁蓁介紹,“中央廚房”可以有大、中、小型等不同規模,連區縣媒體也可以建設自己的“中央廚房”。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操作:一是根據自身情況,建設經濟適用型“中央廚房”,實現內部融合﹔二是通過接入“全國黨媒公共平台”,與人民日報這樣的中央媒體同步共享內容、渠道、技術等,實現外部融合。
【誤解四】“中央廚房”就是採編系統的升級版。
【正解】“中央廚房”涉及一整套運行機制、運行模式的創新。
還有人提出,“中央廚房”就是採編系統的升級版。
Soeasy?!凡是對於“中央廚房”有過較為深入了解的人都發現,“中央廚房”涉及到一整套運行機制、技術系統、採編思路和模式的改變。
在流程機制方面,僅舉一例。為實現“中央廚房”常態化運行,人民日報社近日取消了實施長達數十年的以報紙為中心的下午編前會制度,而以上午的採前會代替。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主任許正中介紹,“中央廚房”採前會是對原有編前會的一種流程改造。它強化了前端採集,豐富了採編策劃的內容和主體﹔提高了策劃時效,採前會關注即刻熱點信息,第一時間做出相應報道安排﹔強調了協同聯動,板塊負責人每天呈報當天最值得關注的選題,策劃與其它板塊的相關同志聯手,形成不同的戰斗團隊,共同分解題目、制作新媒產品。這種涉及報網端微、跨部門合作的團隊組成方式,不斷被評估、被打散、被重組。每天的採前會上都在進行著這樣的排列組合。當然,現在的採前會還處於調整、磨合的階段,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
在技術平台方面,除了傳統的採編工具、稿庫系統,“中央廚房”還提供一系列基於大數據、社交媒體分析等技術開發形成的新型採編技術支撐,如熱點輿情分析、稿件效果追蹤、用戶畫像分析等。這些技術工具和系統的運用,可以極大提高採編人員制作、運營融媒體產品的能力,並非簡單的“採編系統升級”所能實現。
一種新事物、新機制的出現,總會容易引起理解偏差。通過媒郎的梳理和辨析,希望能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中央廚房”運行機制的理解。當然,“中央廚房”的建設和運行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和突破。“中央廚房”的實際效果和作用到底如何?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用其生產的內容產品來檢驗。
(轉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煮酒話媒”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