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領跑全球互聯網技術 五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7年09月29日07: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領跑全球互聯網技術(中國互聯網這5年)

  “我前年就開始在網上賣西瓜了,有了兩年的經驗,今年做起來更順手,收益也更好。”56歲的河南中牟縣瓜農孫偉國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贊不絕口。更多的案例在中國廣大農村正在出現。

  5年來,中國互聯網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寬帶網絡大幅普及,5G技術快速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風起雲涌,中國正成為全球互聯網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牽住核心技術的“牛鼻子”

  自中國接入互聯網以來,無論是使用人群還是應用方面,都是互聯網大國。當今世界互聯網十強企業,中國佔了4席。然而,由於核心技術、核心元器件、供應鏈嚴重依賴外國,互聯網發展常常受制於人。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對於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起到護航作用。《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固定寬帶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使物聯網、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人工智能等技術及其產業化能力顯著增強。《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釋放技術紅利。《關於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等極大促進了雲計算快速健康發展。

  中國互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移動通信網絡的核心技術變遷表現得尤為典型。在1G、2G時代,由於缺乏自主核心技術,中國通信行業在知識產權領域交了大量“學費”。

  教訓是深刻的。從3G時代起,中國開始積極參與全球通信技術標准競爭,所提出的TD-SCDMA成為3G三大國際標准之一。“當時這項標准遭到了國際上的排斥,成為國際標准非常不容易,這是中國在國際標准方面很重要的突破。”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說。

  4G時代的標准競爭更加激烈。在國際標准的不斷形成中,以中國技術為主的TD-LTE方案不斷創新,成為全球主流通信標准,實現了通信領域核心技術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近年來,中國移動和華為等公司通過不斷投入,在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101個TD-LTE網絡。

  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的科研機構和行業領軍企業更是布局積極:中興通訊提出了Pre5G Massive MIMO方案、華為則研發了Polar碼(極化碼)方案、中國移動牽頭全球5G系統標准項目。今年5月,中國移動牽頭提出的網絡架構正式寫入了5G網絡架構國際標准。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5G技術研究和標准化方面已經發揮了引領作用。

  大數據逐步實現產業化

  “貴陽南明至畢節威寧,1噸,車長不限﹔北京門頭溝至濟寧魚台,稻谷,30噸,13.5米……”如今,很多貨車司機都安裝了一款名叫“貨車幫”的手機應用。通過這個手機移動應用,貨車司機們很少為貨源和空返發愁了。

  近年來,中國大數據技術實現多種突破:計算資源的組織和調度方式從網格計算轉變為雲計算,數據存儲技術不斷更新,海量數據處理能力成本不斷降低……這些技術創新助推了大數據的產業化進程。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認為,大數據作為新興產業,已經與現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金融商業服務、醫療健康管理、科學研究等領域展現出廣闊前景,在社會運行、城市管理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發展較為迅速的貴州省為例,該省從最基礎的數據中心起步,用3年多時間,目前已經聚集大數據核心業態企業、關聯業態企業、衍生業態企業2萬余家,大數據應用推廣至政府治理、司法改革、民生事業等諸多領域。

  今年1月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在 30%以上,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的公有雲和私有雲調查報告,2016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170億元,私有雲市場規模達到344.8億元。

  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繁榮與創新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出現密切相關。5年來,中國雲計算已經形成從硬件、網絡、管理系統到應用軟件全方位的自主核心技術。

  例如,阿裡雲自主研發的“飛天”雲計算操作系統,可以將遍布全球的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計算能力﹔中科曙光公司研制出具有超強的EB級擴展性和支持千億級文件存儲能力的新型存儲系統。

  雲計算技術創新成為各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研,以阿裡、UCloud 為代表的國內雲計算服務商已為4萬家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雲服務。同時,雲計算正逐步向制造、政府、金融、交通、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滲透,成為傳統行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重要支撐。

  人工智能發展駛入快車道

  共享單車遍布大街小巷﹔點點鼠標刷刷手機,農民朋友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度並實現遠程控制……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一場萬物互聯的革命蓬勃興起。

  5年來,中國已在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中間件、架構、標准制定等領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光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高頻智能卡、微波無源無線射頻識別、北斗芯片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微機電系統傳感器實現批量生產,物聯網中間件平台、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終端研發取得突破。同時,中國主導完成了多項物聯網國際標准,國際標准制定話語權明顯提升。

  在物聯網應用方面,目前,中國電信已建成全球首張基於4G網絡的具備商用能力的全覆蓋新一代物聯網並全網開通﹔中國移動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專用網絡,在車聯網、智能穿戴、安防監控、工業制造等領域發展物聯網用戶數超過9100萬。

  打開支付寶,我們可以和阿裡機器人進行對話﹔打開手機,語音識別可以為我們解答問題……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5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處於爆發期。數據顯示,中國已累計獲得1.57萬項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位居世界第二。從2012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年專利申請數及專利授權數超越美國。中國創立的人工智能企業超過500家,僅北京、深圳、上海三個城市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就佔全球總數的7.4%。

  以百度、騰訊、阿裡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均紛紛在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發力。例如百度在人臉識別領域的成績獲得世界認可,騰訊則推出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統計顯示,至2015年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已有近百家初創公司,在視頻大數據、大數據智能分析、智慧醫療、無人駕駛、人臉識別等領域發力布局。

  “中國正與全球同步邁進,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甚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表示。(彭訓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