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開心麻花"搶佔國慶檔 "羞羞的鐵拳"電影話劇同演

2017年10月03日07:1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心麻花”兵分兩路搶佔國慶檔期

電影《羞羞的鐵拳》一眾導演和演員在深圳首映見面會上。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話劇版《羞羞的鐵拳》劇照。

今年國慶假期,廣州觀眾有望打破次元壁,體驗一把在電影院和劇場同時看到同一主角的“刺激”。這個機會,來源於開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鐵拳》。據悉,話劇版《羞羞的鐵拳》將於10月8日-9日和10月11日-12日前后登陸廣州、深圳,而電影版則在9月30日已經正式上演了。有趣的是,兩者的主演都是艾倫。

老劇不斷巡演,新劇層出不窮,令開心麻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並積攢了大量的鐵杆粉絲。喜劇電影《泰囧》的成功給了開心麻花更大鼓勵,並由此走上話劇改編電影之路。

《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出品的第三部電影作品。此前開心麻花曾經推出了《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兩部電影,均贏得了觀眾的青睞。

話劇改編電影,小眾走向大眾,這條路獨特而另類,開心麻花能否走通這條路?我們先不下定論。畢竟,好故事是一切的源頭,成長於劇場土壤中的開心麻花,有著其他電影公司不具備的先天優勢,我們不妨看看它是如何從話劇中准確尋找喜劇IP並進行后續開發的。

焦點

話劇票房冠軍遇上電影導演處女作

《羞羞的鐵拳》的故事很簡單:一對男女因為一場意外的電擊靈魂發生了互換,作品最大看點在於男女主角性別意外互換產生后的戲劇性沖突。

雖然電影《羞羞的鐵拳》選擇在國慶檔上映,但其實話劇版在3年前就已經創作並演出了,而且還成為了開心麻花年度大劇場話劇票房冠軍。雖然它是開心麻花的第三部電影,但卻是開心麻花舞台劇導演宋陽、張吃魚的處女作電影。

電影和話劇有何區別?導演張吃魚表示,“話劇有話劇的精彩,電影有電影的魅力,性別互換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笑點,‘鐵拳’更集熱血拳賽、黑幫色彩、局中局等諸多元素於一身,相信能滿足男女觀眾的不同審美需要。”

艾倫作為話劇和電影版的“雙主角”,從大銀幕到舞台,他坦言,自己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話劇舞台的屬性是臨場感,是交流感,你能清晰感受到台下觀眾情緒的變化,能獲得很大的幸福感,所以特別期待這次巡演和全國的觀眾見面,電影也有電影的魅力,對比話劇,它的表現形式更加內斂,注重細節。”艾倫說。

從《夏洛特煩惱》開始被更多觀眾熟知的艾倫和馬麗,是很多人走進影院觀看《羞羞的鐵拳》的原因。從現場的觀眾反饋也不難發現,話劇粉同樣是這部影片的強大消費群體。

艾倫曾在《夏洛特煩惱》中飾演一個“傻大個”男生,而在《羞羞的鐵拳》裡,艾倫讓觀眾看到自己作為話劇演員出身的扎實表演功底。男扮女極具挑戰演技,艾倫在片中清新自然的表現也獲得了不少苛刻影評人的認可。

“2014年底排練‘鐵拳’話劇,練了一個月拳,我廋了10斤,2017年拍同名電影,進行了4個月的體能以及拳擊訓練,體重降了20多斤,演‘鐵拳’才是真正的減肥利器,以我現在的狀態,作為巡演的顏值擔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戲裡戲外都是型男。”艾倫笑言。

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認為,兩位演員的演技是對電影最滿意的部分。觀眾表示,“抱著看喜劇的心情來的,笑得很滿足,但沒想到還被動作戲給燃到了。”導演也坦言,從話劇改編成電影,最開心的就是動作戲呈現更好了。

不過,也有影評人認為《羞羞的鐵拳》還是太話劇化了,有的甚至認為該片未能處理好話劇與電影的關系,“鏡頭缺乏美感,電影語言略顯幼稚”。其實,這也是話劇改編電影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前瞻

話劇改編電影,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實際上,對話劇改編電影的質疑一直存在。話劇屬於舞台劇的一種,電影屬於工業化產品。電影從最初的劇本、拍攝到后期制作,都可以進行拆解並進行工業化加工,而話劇則是演員和觀眾現場直接對話的表演藝術。因此,電影和話劇是兩套完全不同的表演模式。

如何實現兩者的順利轉換並不是一件易事。與其他改編作品不同的是,麻花舞台劇此前已經通過了長期的舞台磨合,劇目細節和演員對手戲之間有相當默契,這在電影改編時可以省去很多劇本的修訂時間和演員配合的問題。再者,有一點必須承認,電影對擴大舞台劇的知名度,令舞台劇和電影之間互相借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曾提到,這是“開心麻花”的一個獨特商業模式:在制作一個喜劇舞台劇作品時,故事結構要經得起推敲,要邏輯縝密﹔其次人物要立得住,要能被觀眾喜歡﹔再次喜劇包袱不僅要好笑,要力量強大,更要原創、新鮮。

話劇改編成電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電影不斷進行打磨。相較於話劇,電影會有更多的細節描寫,電影必須要真實,道具、動作都需要生活化,而舞台有假定性、跳躍性、夸張性,這些在電影裡都不能過多存在。

考慮到電影的創作者基本上都是“零基礎”拍片,在進入電影創作時,開心麻花專門為創作者預留出了很長一段准備時間。比如,《夏洛》的閆非、彭大魔兩位新人導演,在正式拍攝前做了長達3個月的籌備工作,更把原定40天的拍攝期拉到了80天,而《驢得水》則用了整整4個月的時間。

■記者觀察

人才的培養,才是最大的價值

此前一部《夏洛特煩惱》帶給開心麻花1.9億元的收入,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第一次試水電影市場取得票房成功后,至今沒有一部話劇改編電影能再復制當年的盛況,而未來是否可以超越更是個未知數。

可以說,《夏洛特煩惱》票房成功雖然跟開心麻花團隊的精心打磨息息相關。但不得不正視的是,《夏洛特煩惱》趕上了喜劇電影爆發的好時候。如果這部電影改在今年國慶檔期上映,未必能夠取得相同的票房成績。

我們不妨看幾個數據:去年上映的《驢得水》,口碑比《夏洛特煩惱》還要好,也僅僅收獲了1.73億元的票房。同樣根據話劇改編的《你好,瘋子》,票房甚至不足2000萬元。2016年,由於電影《驢得水》貢獻收入相對較少,開心麻花影視及衍生業務收入較2015年下降了85.61%,而2016年演出及衍生收入為2.6億元,較2015年增長43%。

不難看出,開心麻花近年來業務的增長主要還是演出場次在驅動,話劇改編電影收入較於話劇收入而言,顯得更不穩定。這跟近幾年話劇和電影市場發展密切相關。

在外界看來,開心麻花的喜劇之路走得順風順水,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有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在開心麻花成立初期甚至一直到2010年,當時的話劇市場發展非常緩慢。2010年開心麻花演出收入僅有約1000萬元,除去各項成本后幾乎利潤無幾。事實也証明,在當時的環境下,公司考慮往受眾面更大的電影行業擴展是正確的決策。

但與其他電影直接購買版權的做法不同,開心麻花團隊採取的路數是:把舞台劇當作一個孵化項目,當這個話劇成熟之后,再改編成電影。相比於業績,開心麻花更看重新人的培育。

記者了解到,在開心麻花團隊裡,演員有很好的成長機會。除了舞台劇,春晚、網劇等都為他們提供了成長空間,演員艾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此次《羞羞的鐵拳》話劇和電影同期上演,票房成績和收入是否能超越《夏洛特煩惱》,能不能成為一個爆款,都不是最重要的。相比於票房,或許他們更在乎的是團隊的后續價值,而這個后續動力來自於自己培養的演員,他們或許才是最大的價值。(周豫)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