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韋恩斯坦丑聞為何是"公開秘密" 解密好萊塢制作人

陶鳳
2017年10月16日07:27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解密好萊塢制作人

  好萊塢似乎有兩個世界,前台是《變形金剛》這樣的賣座片和以安吉麗娜·茱莉為代表的明星,幕后則是大權在握、操控一切的“大總管”電影制作人。好萊塢著名制片人哈維·韋恩斯坦的丑陋行徑已持續十年之久,一直是好萊塢“公開的秘密”。但同行和明星們之所以對此沉默不語,主要是因為投資人靠他賺大錢,演員們靠他拿大獎。當金牌制作人隕落,過去秘而不宣的真相水落石出,全世界矚目的好萊塢工廠最終難逃洗不掉的污點。

  韋恩斯坦隕落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4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性騷擾丑聞不斷發酵的韋恩斯坦開除出該機構。

  擁有54位成員的影藝學院理事會在當天召開的特別緊急會議上,以超過2/3的多數票通過決議,將已有20年會員資歷的韋恩斯坦開除。

  韋恩斯坦曾是好萊塢的頂級制片人。現年65歲的韋恩斯坦被稱為“好萊塢最有權力”的男性之一。他參與創辦的米拉麥克斯影片公司曾制作發行過《低俗小說》等知名獨立影片。據不完全統計,韋恩斯坦參與制作和發行的電影累計獲得超過300項奧斯卡獎提名,最終捧回數十座小金人,其中比較知名的影片包括《英國病人》、《莎翁情史》、《芝加哥》、《國王的演講》、《藝術家》等。

  40年來,韋恩斯坦混跡美國頂級社交圈,甚至被評為進步的政治冠軍。他是前任總統奧巴馬在職時的白宮常客,連續多年為民主黨捐款、幫助籌款,並是公認的“進步主義者”。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鋒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制片人的角色相當於整個電影項目的負責人,權力越大,越成功,更容易導致各方監管的疏漏和縱容,這也是韋恩斯坦丑聞值得反思的地方。”

  看劇本管賬本

  最近30年的好萊塢,盡管與黃金時代已經大有不同,但大制片廠的主席和總裁仍舊是舉足輕重的電影大亨,而作為一部電影的“大總管”,現在的好萊塢制片流程中,導演和制片人的控制力也經歷過此消彼長的博弈。

  有人說《天堂之門》開啟了制片人擴權的大門。1980年的這部電影的制片公司是卓別林和格裡菲斯等共同創建的聯美,導演是前一年剛拍完《獵鹿人》並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邁克爾·西米諾。

  雖然好萊塢的制片廠制度從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成型,並在之后逐步完善,但在《天堂之門》拍攝之前的新好萊塢電影時期,基本上是制片人和導演共同控制電影的制片流程,制片人名義上是導演的上級,但是導演,特別是知名導演對電影的控制權卻絲毫不遜於他們。

  根據當時的報道,在拍攝《天堂之門》時,邁克爾·西米諾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得重復幾十次,拍攝進度嚴重落后,制片人對這一切都顯得無能為力。結果影片超期半年,制作成本從1000萬美元左右長到4000萬美元,最后邁克爾·西米諾交出自己剪出的5個小時成片,但聯美高層並不滿意,在多次爭論后他才不情願地將公映版本剪到219分鐘,即便如此該片也隻拿到300多萬美元的票房。

  經此一役,聯美瀕臨破產,最終被米高梅並購,停止了電影制作業務,隻負責發行。在此之后,好萊塢的各大制片商深刻意識到導演主導電影的弊端,開始讓制片人對電影享有絕對控制權,包括“終剪權”在內的很多權力越來越少被授予導演,導演更多是僅作為電影的制作者存在。

  要不是舊的制片體系搖搖欲墜,新好萊塢也不會來。在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等這些制片廠中,電影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好萊塢的制片人就是制片廠政策的執行者,導演對整個影片的控制權被弱化。制片人是總管家,從題材選擇、場景布置、劇組人員一直到后期的剪輯等工作都控制在手。此后,《美國往事》被制片方剪成139分鐘的故事便不足為奇了。

  老一代到新一代

  曾獲艾美獎的好萊塢電影制片人杰夫·莫斯特1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好萊塢的制片人處於十分有權勢的地位,這種地位必須以正確和負責任的方式加以利用。”

  在陳少鋒看來,韋恩斯坦丑聞被揭發之后,將促進未來好萊塢電影制片程序的合理監督,借此約束制片人,有效處理權力的邊界問題。

  制片人既看劇本又管賬本,在前期制作的過程中,制作人為電影故事尋找合適的材料,並參與劇本的寫作過程,然后為電影籌錢。在電影制作過程中,執行制作人要時刻注意制作的時間表以及預算,並保証電影在原定的制作軌道上發展。

  在經驗豐富的謝裡-蘭辛離職后,派拉蒙這艘超級大船的舵手寶座交給沒有執掌大型電影公司經驗的布拉德-格雷,令人意外,但這正是母公司維亞康姆集團想要的。上任前的格雷是一名成功的電視制片人,並擔任著好萊塢經紀公司主席的職位,這些都充分說明格雷除了擁有非凡的市場判斷力還握有大把的明星資源。

  2006年格雷任職以來,派拉蒙出品的《變形金剛》、《星際迷航》等叫好又叫座的好萊塢大片頗有重拾昔日輝煌之勢,並且,獨立電影國際發行渠道的建立和對小說改編權的重視,可以看做是在格雷手中發出的新芽,為派拉蒙這棵百年老樹帶來生機。

  但機靈的資本在賭更靈活的亞馬遜、奈飛,線上的一切它們更有可能勝過好萊塢公司,同時在優質的影院電影它們也有可能勝出。

  除了《海邊的曼徹斯特》,亞馬遜影業還制作發行了吉姆·賈木許的《帕特森》、阿斯哈·法哈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推銷員》。奈飛還沒有獲得像亞馬遜影業這麼醒目的成功,不過2017年其發行的原創影片規格也在不斷升級。

  但這兩家公司還從未聚集過這麼多的新片和世界級的電影人才,這對傳統制片廠的影響應該很快就會讓過去的行業大佬不安。說不定就在今年。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