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經濟日報》評論《全面客觀理性看改革》:用數據講道理

隋明照
2017年10月17日15:5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數據講道理

全面客觀理性看改革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三十八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總結運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改革新經驗。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為在錯綜復雜形勢下客觀理性認識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實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面客觀評判我國深化改革新的實踐,正確的態度是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理性研判,厘清改革熱點與難點,用可靠的事實和數據說話。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深刻總結改革經驗、查找差距,不斷推進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持續深化,讓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否則,就會陷入思維混亂的誤區,對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合力造成干擾。

增進人民福祉,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不隻體現在人的發展機會上,還體現在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等諸多方面。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2012年下降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准。大量數據表明,伴隨全面深化改革與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城鄉居民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推進,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質量穩步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等等。經濟社會與民生領域改革創新的累累碩果,為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生活持續改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言論摘登:《經濟日報》(2017年9月28日 09版)

《經濟日報》評論《全面客觀理性看改革》 用數據講道理

□見習記者 隋明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步伐堅定、成績顯著,“改革”二字一直是新聞報道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但是,如何正確認識改革,如何看待深化改革的新舉措、新進展?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仍然需要權威媒體為公眾答疑解惑。9月28日,《經濟日報》便以一篇《全面客觀理性看改革》的評論,為讀者解答了這些問題。

該篇評論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邁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就,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很深,由衷擁護。這是當前輿情的主流。”而對於針對改革的不同聲音,評論員則指出:“不同思想認識和不同階層的人,感受不同、看法不同,這是正常現象。但其中夾雜一些以極端情緒表達代替客觀理性思考,甚至罔顧事實的負面雜音,就另當別論了。對此,需要保持高度警醒。”

同時,評論員還提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為在錯綜復雜形勢下客觀理性認識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實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接下來,評論員為讀者指明了對待改革實踐的正確態度是“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理性研判,厘清改革熱點與難點,用可靠的事實和數據說話”,並且指出,全面理性看改革,首先要觀立場、察大勢﹔還要抓導向、看成果。

對於改革的成果,《經濟日報》評論員在評論中採用了用數據說話的辦法,“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由5940美元提高到超過800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像這樣的數據例証在該評論中還有很多,這些數據的運用,直觀而且客觀地展示了改革發展的成就。

評論的最后,該文作者引用“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作為結語,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全體中國人民凝聚共識、匯集眾智,以更加強大的合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偉大實踐。

總的來說,這篇評論觀點鮮明、論述清晰,大量數據對比的引用增強了說理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發表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對於讀者樹立對改革的正確認識、凝心聚力謀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