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數據新聞教學 離專業有多遠?

黃志敏 王敏 李薇
2017年10月18日07:3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據新聞教學 離專業有多遠?

  新聞回顧

  數據新聞,已經成為媒體機構廣泛應用的報道方式之一。信息的生產及傳播方式的改變,必然改變人才需求的指向。目前,我國已有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12所高校開設了數據新聞課程。

  應時而生 教師需跨學科背景

  2013年,全球開設數據新聞或相關課程的院校共有24所,哥倫比亞大學、密蘇裡大學以及雪城大學是其中表現較為突出的三所高校。

  我國數據新聞課程也隨之起步。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在全校選拔了18名來自不同專業的三年級學生,組成數據新聞報道實驗班。2015年數據新聞正式成為新聞學專業的方向之一在全國展開招生,2016年改為自主招生。在傳統的新聞課程基礎上,中傳為這個方向的學生開設了數據處理、網頁抓取技術、可視化技術等方面的課程,並要求學生完成數據實踐項目。2015年1月,中傳聯合中青網,建立數據新聞合作實習基地。2015年、2016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中傳的師生團隊也向合作媒體提供了50余部數據新聞報道作品。

  中傳在許多高校還未開展數據新聞課程之前,設立了數據新聞專業方向,很大程度上和中傳的教師跨學科的專業背景有較大的關系。中傳數據新聞報道方向的五名核心師資的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應用統計、精確新聞報道、數據挖掘、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計算機報道、數據新聞報道實務等,這些方面都和數據新聞有密切聯系。

  但是從課程設置來看,傳統的新聞傳播學依然是中傳數據新聞教育的核心,數據處理部分的課程也偏向於傳統的數據研究。針對這一點,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沈浩指出,這是基於對現實情況的考慮,“數據新聞本身只是一種形式,涉及的面較為狹窄,對於學生未來的升學發展有較大的限制。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數據新聞方向畢業的學生不適合考研。”生產數據新聞的技能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基於新聞這個環境的數據能力”。

  國外數據新聞專業化的路走得更遠。哥倫比亞大學將在2018年夏季學期開設獨立的數據新聞碩士專業。新的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再只是涉及數據新聞基礎,而是涵蓋了數據、計算機及其他創新性的高級課程。這也意味著哥大的數據新聞教學實踐將更加深入且專業化。

  計算機、數碼藝術、新聞傳播 三位教師搭檔教學

  大多數高校的數據新聞的教學都採取了多名教師聯合教授一門課的形式。比如中山大學、汕頭大學的數據新聞課都是由三個老師教學。三個老師的分工一般依據數據新聞的三大部分內容,分別負責數據挖掘與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新聞綜合實踐三個方面。跨學科融合式教學是此類數據新聞課程開展的特色。比如上海大學的數據新聞課程,由計算機學科、數碼藝術學科、新聞傳播學科三位老師授課,三門課分別在不同的學期開課,形成了一個系列課程。

  多名老師聯合教學“就要求三位老師一起備課,並足夠默契,否則每位老師各教各自的部分,課程就會被割裂,無法形成統一的整體。”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白淨指出,“最理想的狀態是能夠有一個老師把三者結合起來教學。”例如,蘭州大學的數據新聞課程即是由一名教師獨立承擔教學任務。授課教師梁瑋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專業是傳播學。在課程安排上,該學校將36課時的課程分為了三個部分,其中1/3的時間介紹數據新聞的概念、范疇、發展歷史等基本理論知識﹔1/3的時間由學生分享喜歡的數據新聞案例﹔1/3的課程介紹軟件以及如何呈現等。

  在實際教學中,若要求教師都必須具備跨學科的專業背景幾乎是不可能的。師資不足是高校數據新聞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再者,數據新聞本身涉及跨學科的知識,涵蓋的內容很多。僅憑一門課程,也不可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方潔指出,數據新聞是“比較偏向量化的研究思路做新聞”,新聞事實的產生是基於數據挖掘和分析,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彌補新聞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因此,提升學生的數據素養是數據新聞教育的首要目標。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重新定義了數據新聞,他將數據新聞定義為“數據中的新聞”和“新聞中的數據”。在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也是緊緊圍繞“數據”展開。他們開設數據新聞課程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給學生在一個單獨的、很窄的面講數據新聞,而是讓學生建立一種在新聞創作或報道當中的數據意識”。這種意識包括了“對數據真實性、一致性的判斷”以及“對數據的預測”。

  汕頭大學的白淨和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講師申琦都認為,數據新聞的核心依然是“講故事”,“回歸新聞本質,回歸故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精確新聞報道、數據新聞報道等新的報道形式之所以借助數據呈現事實,目的是為了讓報道更加真實、客觀。真實、客觀的核心不可變。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如何讀懂數據,如何用數據講好一個故事的能力。申琦認為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方面的軟件技能“僅僅是一個工具”,“如何使用這些工具講述新聞故事才是核心”。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的“數據新聞與新聞信息可視化”課程更偏重於交互設計的教學。搭檔教學的三位老師中有兩位老師都是教交互設計、新媒體設計、信息可視化這方面的。其中,林淑金副教授側重於數據呈現的交互式邏輯,曾娟老師側重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美感設計。

  未來方向 完善的獨立性專業

  從全球范圍來看,數據新聞作為一項獨立的課程開設於新聞傳播學院之中,是近年來新聞傳播學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哥倫比亞大學數據新聞教育的實踐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數據新聞教育在經歷以短時性的項目或是某個專業中的一個研究方向的發展階段之后,會朝著一個更為完善的獨立性專業的方向發展。在未來,數據新聞教育將成為更多高校完善新聞傳播教育的內容之一。

  可以預見的是,在經歷過探索性階段之后,我國數據新聞教育將會沿著以下的三個方向發展:首先,隨著高校及教師對於數據新聞的認識逐漸到位,以及相關教育人才儲備量的提高,數據新聞教育會在全國范圍內成為各個高校的普遍需求。其次,數據新聞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會更加系統化和標准化。數據新聞生產的規模化將促使業界產生出一套更為標准和精細的數據新聞生產流程。相應地,學界也會產生一套包含數據挖掘、分析以及可視化等過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在內的完整的培養方案。另外,學界和業界的交流和互動程度將更為密切。學界通過教育向業界輸送更多人才的同時,將和業界展開更多元形式的合作。諸如,會有更多的學生到相關的新聞生產部門參與數據新聞實踐,或者,新聞生產單位採納學生的數據新聞作品,予以日常發表,等等。

  數據新聞作為報道方式之一,是否會和其他的信息傳播方式一樣,在未來的某一天以新的形式存在?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傳統的新聞傳播學的教學內容中,必須不斷注入新元素,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正如數據新聞是新聞媒體對大數據時代做出的一種反饋,數據新聞教育也應該是新聞教育對新聞行業的新變化做出的有效回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