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時間去哪兒了》:以光影鋪設民心交匯之路

2017年10月21日07:47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文化交流,是有溫度的交流,關乎民心所向,關乎情感選擇。民心相通了,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也就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邁進。眼下,國內院線有部電影,恰好詮釋了“有溫度的交流”

由中國主導、首部金磚五國合拍片《時間去哪兒了》已在國內公映兩天,並將於11月全球上映。影片由五國導演以“時間去哪兒了”為題各自創作一部短片,再匯聚成100多分鐘的故事片。

以光影鋪設金磚國家的民心交匯之路,中國電影人是這次拍攝的動議者。導演賈樟柯表示,金磚國家同拍一部電影,這是第一次﹔五國導演由同一個命題進入,沿途歷經各國不同的人文風貌,最終抵達相通的情感,這更是創作上的突破。他用一句話形容該片:“五個短片,五光十色,一片丹心。”

五個故事呈現五彩斑斕的風貌,仿佛一段奇異旅程

在片方發布的“五彩繽紛”版海報上,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自左而右依次對應綠、藍、橙、紅、黃五種顏色,象征著每個國家擁有不同的人文背景。

事實上,用一部電影來呈現五彩斑斕的金磚國家風貌,這是拍攝的初衷。賈樟柯說:“我們想呈現出的是,快速發展過程中各國人們都會面對的生活感受,所以用‘時間去哪兒了’來命名。不過,五個國家社會發展情況雖有相似之處,各自迥異的歷史文化傳統卻會讓各國藝術家在面對同樣命題時,展現出獨有的智慧。”他向其他幾國同行闡述這一想法,得到了極大共鳴。五國導演都想看看,當生活的加速度、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樣發生在五個國度,光影魔幻手會編織出如何斑斕的故事。

五部短片裡,賈樟柯執導的 《逢春》 以中國放開二胎政策后一對夫妻的故事為主題,有愛情片的情感濃度。巴西《顫抖的大地》講述了人們重建家園的過程,有些類型片的元素。俄羅斯的《呼吸》聚焦隱居山中的中年夫妻,懸疑與哲理兼有。印度的《孟買迷霧》刻畫了老人與孩子間的忘年之交,融入了印度歌舞的獨特表達。南非的《重生》最特別,片子將鏡頭拉到了一萬年后的世界,機器人尋找它們的人類祖先,類似科幻片。

南非導演賈梅爾·奎比卡說:“看這部電影,好像一段穿梭於各國的奇異旅程,這是影片的迷人之處,也是我所表達的核心———文化能跨越國界,文化和藝術能帶來理解和認同。”

觸達人類共通的情感,為各國民心相通注入綿綿不絕的動力

看上去,五國的導演各有各的表述手法,“但對於時間這個概念,我們都感同身受”。賈樟柯說,既感恩時間的贈與,又珍惜它的流逝,在時光中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情感是中國觀眾與各國觀眾都息息相通、可被觸達的。就像導演在中國短片裡引用到的王勃的詩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以印度的短片為例,因為子女奔忙於工作,家中的老人獨自游走在喧鬧的街頭。當他偶遇流浪兒童,就如同兩片拼圖找到了可以彌合的伙伴。這樣的城市故事、家人之間的情感狀態,不僅印度有,在中國,在飛速發展的城市或者人們外出打拼的家鄉都可能發生。望著一老一少兩位印度演員用歌舞走近彼此,大銀幕下的各國觀眾或會想到,即使時間不知所蹤,也該常伴家人。

南非的短片同樣如此。《重生》描繪了一個虛擬的未來世界。在那裡,每片雪花都有標碼,每滴雨點都會說話,每個人的生命都被設定。讓那些人工智能機器人苦惱的是,設定他們生活方式的程序跟時間一樣久遠,以至於沒人能追溯到起源,也沒人能控制自己的人生。直到有一位小人物出現,她冒著生命危險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走向一條不同於設計方案的生命之路,要找到生而為人的溫度。短片裡的滄海桑田,它所關注的人工智能問題,又何嘗不是如今擁有全球普遍性的話題。

五國導演從第一次攜手中捕捉到了特殊的藝術靈光。在他們看來,雖然金磚各國都有促進文化交流的鼓勵政策,但類似《時間去哪兒了》這樣來源於實踐的合作經驗,依舊彌足珍貴,因為它能很好地提升各國電影工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的親密度。參與拍攝的印度導演馬德哈爾·班達卡希望:“這樣的合作能夠年復一年地延續下去。”

電影是文化交流的載體。當各國藝術家匯聚到同一幕光影中,金磚故事傳遍大街小巷的同時,也為各國民心相通注入綿綿不絕的動力。(記者 王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