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五大衛視押注頭部劇"錢景"難料 內憂外患差異化突圍

盧揚 鄭蕊
2017年10月24日07:31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押注頭部劇 五大衛視“錢景”難料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及同行業的競爭,為了保持收視率並獲得更大的市場,國內五大衛視紛紛對2018年的重點電視劇項目排兵布陣。從目前陸續舉辦的新一年度秋季招商會來看,五大衛視不約而同地將砝碼壓在了《贏天下》、《如懿傳》、《扶搖》三部劇上。而在經歷了網絡平台頭部內容強烈猛攻、廣告明顯分流的2017年,2018年對於各大衛視來說將會遭遇更為嚴峻的挑戰。在僧多粥少的市場環境下,各大衛視該如何在這場頭部劇市場爭奪戰中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精品劇遭哄搶

  截至目前,包括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和江蘇衛視在內的國內五大衛視均已被曝出2018年重點招商的電視劇項目。若單從各家項目數量來看,湖南衛視以25部電視劇位居五大衛視首位,且這一數量是其他衛視的兩倍,其中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北京衛視各有12部重點招商電視劇項目,江蘇衛視則因一部之差以11部電視劇處於五大衛視的末位。

  雖然在作品數量上湖南衛視與其他衛視拉開較為明顯的距離,但若仔細觀察片單中的作品內容可以發現,五大平台的選擇存在不少共性,比如不乏多部未播先火的電視劇作品,此外演員表中還匯集了周迅、霍建華、陳坤、范冰冰、湯唯等多位大牌明星。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電視劇作品不只是在一家衛視的片單上出現,不僅五大衛視均將最重的砝碼集中在《如懿傳》、《贏天下》和《扶搖》三部作品上,此外《南方有喬木》、《武動乾坤》等電視劇均被兩家衛視列為重點招商項目。

  “從該現象可以看出現階段衛視選擇電視劇項目的偏好”,投資分析師許杉表示,“首先是IP,無論是《如懿傳》還是《扶搖》,或者是均由小說改編而成,使相關作品自立項拍攝以來就有較高的關注度,此外則是創作班底和演員,比如《贏天下》由《武媚娘傳奇》原班人馬打造而成。基於以上原因,能讓電視劇在播出前就聚集一批潛在觀眾,對后續收視率是一種保証”。

  然而,在類似的偏好中也能看出不同衛視排兵布局過程中的差異。以湖南衛視為例,該平台將不少位置留給同屬於湖南廣電集團的影視公司,在25部電視劇作品中,包括《甜蜜暴擊》、《在紐約》在內的7部作品,其出品方分別為芒果TV、芒果影視,佔比超過整體的1/4。而觀察北京衛視,此次發布的片單則多以都市情感劇為主,12部作品中有8部作品均屬該類別。除此以外,浙江衛視選擇不少以反腐、刑偵、諜戰等題材的電視劇作品,如《拼圖》、《天下無詐》等。

  內憂外患加劇

  盡管五大衛視在重點電視劇招商項目上均有自己的定位和戰略布局,但為了拿到這些電視劇資源,五大衛視都下了不小的功夫。比如受到較高關注的《如懿傳》,此前衛視首播權花落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的信息被公開時,就有消息稱,每家衛視是以300萬元/集的價格購買到,這意味著90集的《如懿傳》的首播權價格達到2.7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五大衛視之所以願意花費數億元資金爭奪電視劇版權,與當下衛視平台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密切聯系。

  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認為,與過去觀眾大多通過電視台觀看電視劇不同,近年來隨著視頻網站的出現,不少觀眾從電視端轉移到視頻平台,分散各大衛視原本的觀眾,再加上現階段已有多部電視劇選擇嘗試“先網后台”的播出模式,使得視頻網站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不斷加強,給各大衛視造成不小的競爭壓力。

  視頻網站給各大衛視帶來的沖擊不僅僅停留在分散觀眾,還進一步影響到電視台的廣告收入。據公開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互聯網廣告收入就已超越電視廣告收入總量,達到1500億元,隨后在2015年,電視廣告的投放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且在現階段,視頻網站已不只是從外部購買電視劇資源,還開始自制網絡劇,其中也不乏基於熱門IP改編、匯集多位當紅演員的作品,使得各大衛視承受的競爭程度進一步加劇。

  而在面對外界競爭的同時,各大衛視為了穩定收視率、保住市場份額,行業內部的競爭也愈發白熱化。據收視率排行平台發布的《2016年度電視台收視率總排名》顯示,2016年無論是CSM35城,還是CSM52城或CSM71城,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和江蘇衛視均排在前五位,且隻有這五大衛視實現收視率破0.2,其余衛視的收視率隻在0.17以下。雖然從該數據看,站在第一梯隊的五大衛視與其他衛視拉開較為明顯的距離,但五大衛視之間的差距卻並不明顯,有的隻存在0.005的距離,為了保証收視率,促使五大衛視重金爭搶電視劇資源。

  差異化突圍

  鑒於內憂外患的競爭形勢,五大衛視如何捍衛自己的市場份額成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且有從業者表示,近兩年來包括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多個平台,均出現人才離職、出走的情況,這難免對衛視自身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畢竟能否在行業內形成競爭力,均離不開優質人才對項目的把控和操作能力。

  人才流失是各大衛視共同面臨的情況,在許杉看來,該現象從人員管理問題上對各大衛視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提供更為廣闊的平台實現留住並吸引人才,除此以外,各大衛視還需對自身定位進行規劃,“優質內容是各大衛視吸引觀眾的最關鍵因素,盡管對於各大衛視而言,為觀眾呈現的作品脫離不了電視劇、綜藝節目、新聞等形式,但在固定形式之下,通過結合自身受眾的偏好,對作品內容進行篩選,各大衛視能夠形成不同的內容定位和風格特色,從而塑造出差別於其他衛視的品牌形象,借助差異化的形象讓觀眾產生興趣甚至形成習慣。假若每家衛視總是千篇一律,沒有自身的特色,觀眾也會慢慢失去興趣,轉向其他平台或渠道”。

  在陳立強看來,雖然近年來電視台的市場話語權有所下降,但並不意味著電視台對電視劇出品方失去了吸引力,為了讓旗下作品獲得較高的市場影響力,電視台仍是電視劇出品方較為看重的渠道之一。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近年來為了實現更好的播出效果,各大衛視除了在聚集優質作品資源上不斷發力,還在播出模式上創新,並出現了周播劇、季播劇的形式,但市場反饋高低不一。業內人士表示,周播劇、季播劇的播放模式,由於將電視劇的播放時間拉長,能使各大衛視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播出安排,或與出品方就劇情進行商討,如果市場效果一直不好也可提前結束該電視劇的播放,這代表著各大衛視必須准確把握觀眾的收看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