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記者河北探訪首個投入運營的北京外遷產業
10月23日,在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百余位中外記者參訪位於河北高碑店的新發地物流園。圖為媒體在新發地規劃館內了解該物流園的發展歷程、規劃設想和願景展望。 崔楠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尹力)“我從沒有見過這麼龐大的批發市場,人們在這裡可以買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東西,真是非常方便……”23日,在參觀完位於河北高碑店的新發地物流園之后,來自《贊比亞時報》的記者杰克遜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當日,在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百余位中外記者前往河北,這裡的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首批落地並成功運營的重大民生項目。作為首個投入運營的北京外遷產業,新發地模式現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型案例,並為緩解北京“大城市病”提供了參考。
從最初北京新發地市場的一個小小“分號”,現在的河北新發地已獨當一面,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農副產品物流園。據河北新發地集團副總裁魏樹儉介紹,物流園一期以蔬菜、水果和干果調料交易為主,二期、三期將全面承接北京凍品、水產等全業態大型批發。一期已於2015年啟動,現入駐商戶5300多家,內部商品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輻射范圍包括京津冀、東三省、內蒙古等13個省市自治區,現已實現日最高交易量1.6萬噸、交易額1.2億元。
10月23日,在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百余位中外記者參訪位於河北高碑店的新發地物流園。圖為媒體參觀世界特產小鎮,其中的特食薈購物街有來自全球多地的各色商品。 崔楠 攝
一說起批發市場,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喧鬧錯綜的車流,還有臟亂無序的環境,可記者在物流園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秩序井然,非常干淨,採購商選貨可以按種類直接進入專區,單是水果就細化到香蕉、芒果等多個交易大廳。
作為物流園內排名前三的香蕉批發大戶,馮偉麗和家人在北京從事香蕉批發生意已有十幾年,搬到河北新發地近三年。“來了之后,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都減少了,租的庫房更大,客戶也擴展到了內蒙、河北等地,香蕉銷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她告訴記者,來河北之后很快就買了房,年收入也由原先的二三十萬漲到了近百萬,“這裡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像馮偉麗這樣轉戰河北新發地市場的“京客”不在少數。據魏樹儉介紹,自物流園運營以來,粗略估計直接疏解外來在京人口2萬余人,每年減少外地進京交易車輛100余萬輛次。
物流園內不僅有交易大廳,還有讓人邊吃邊逛的世界特產小鎮,其中的特食薈購物街吸引了不少記者的注意。這裡設置了蔬果區、糧油區、凍品區等,集中了來自世界20個主產區的300多種進口蔬果,僅大米就有100多個品類,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品可讓游客“足不出戶,買遍全球”。
在西班牙國際廣播電台總監卡洛斯看來,作為一個大批發市場,該物流園能夠組織得如此之好,同時還結合了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讓各地之間的農產品實現互通有無,使得更多民眾受益,是一個特別“值得學習和傳播的案例”。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雄安新區兩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河北新發地將由原來單一承接北京新發地市場,轉向全面對接北京各專業批發市場和優質食品加工及其上下游企業。該項目全部運營后,初步測算能有效疏解外來在京人口30萬人,每年至少減少進出京車輛1000萬輛次。
將當天的行程算在內,10月12日至23日,十九大新聞中心先后組織了約20場集體參訪活動。中外記者前往京津冀多地,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體驗了“復興號”高鐵,接觸了中關村的高科技產品,了解中國新式養老……近距離感受了五年來中國在文化、科技、經濟等領域的新發展新成就。(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