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友發"莫言雞湯"遭本尊"打臉" 偽造名人名言泛濫

2017年10月31日07:37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友發“莫言雞湯”遭本尊“打臉”

  微博簡介為媒體人的網友近日發了一條“莫言名言”:“我敬佩兩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並@莫言本人,該帖子轉發迅速過6萬。然而尷尬的是,10月26日晚,莫言本尊發話了,“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問號臉)”。

  “假雞湯”撞到本尊

  莫言辟謠不止一回了

  “都寫得挺好,沒有必要署我名字。”“挺好的文章,也請作者領回自己的‘娃’吧。”其實,莫言打臉假雞湯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他的微博仿佛是個打假專用熱線。經常有粉絲對他說:“老師我覺得你這句話/這本書寫得太好了,我太崇拜您了!”莫言則冷靜又不失禮貌地回復:是挺好的,可是不是我寫的……

  除了微博,朋友圈裡也泛濫著各種“莫言名言”。譬如一篇《群是什麼》的文章。“群是個集體,也是一個家,是知識的海洋,是心靈的港灣,是事業的平台,是休閑開心的驛站……”但這篇文章也被莫言辟謠:“不是俺寫的。”他還辟謠過一篇名為《鑽眼兒》的文章也非他所作。對此,網友拍手稱快。“哈哈心疼您。魯迅說過,互聯網上的名人名言都是假的。”“莫言老師終於發話了,我這些年可看了太多類似你寫的話了。”

  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各種以他之名“煲”的假雞湯層出不窮,什麼“莫言深度好文”、“莫言最美的一首詩”、“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話”……隨手一搜,就是“莫言曾說過XXX”。比如,“莫言曾說過,人生有四個然:來時偶然,去時必然,盡當其然,順其自然,你更喜歡哪一個呢?”“莫言老師曾說過教育孩子要記住: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還有“世上隻有一種投資隻賺不賠,那就是學習。學習改變命運,創業改變生活。”這個看起來就很“離譜”的,“莫言曾說過:煙戀上了手指,手指卻把香煙給了嘴唇,香煙親吻著嘴唇,內心卻給了肺……”

  “中槍”的還有他們

  魯迅、白岩鬆、喬布斯……

  其實“被雞湯”的可不止莫言一人。央視新聞就曾專門替白岩鬆辟謠,“近日又有不少出自‘岩鬆’口之言論在微博上廣泛流傳。@央視新聞與白岩鬆核實並替其重申:白岩鬆未在任何網絡平台上開微博,現傳一些借岩鬆口之言論很多非出自本人。岩鬆稱其不僅躺著中槍,行走坐臥都中槍,自己受傷無所謂,別人受騙才可怕。”

  也有網友搞笑列舉說,微博上還有很多名人也有“被雞湯”的痛。“馬克思無話可說。”“張愛玲:呵呵呵。”“馬雲之前說去機場看到無數本雲式雞湯,他問自己啥時候說了這麼多話?”“莎士比亞:本人也常有類似的麻煩。”“達芬奇:誰愛說誰說。”“村上春樹:你也有今天啊。”

  雞湯文過於泛濫后,甚至還出現了故意惡搞名人來反雞湯的言論。比如“愛迪生說,如果沒有看見你們秀恩愛,我就不會發明電燈泡。”“喬布斯說,那些跟你說晚安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把玩手機的地點換到了被窩裡。”

  網友笑評“痛”得最深的是魯迅,“畢竟他沒有微博。”

  名人名言“被假冒”

  不要一笑了之

  南京師范大學新傳院教授朱強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如今網上假借其名出語錄者眾多,主要還是利用名人的品牌效應,畢竟利用名人可以增加傳播的“音量”。確實有些流傳甚廣的假名人雞湯,原作者對生活還是有其獨特理解的,文字表達也不錯。比如去年老作家楊絳先生過世,曾有一則“楊絳百歲感言”在網上流傳。“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一時間感動不少讀者。

  但是,究其危害,如果過度運用,會產生名譽權傷害。有些假借名人的雞湯語錄,甚至進入中小學語文試卷,成為考題,或者騙過媒體,變成報紙上言之鑿鑿的報道內容。像莫言這類健在的作家,尚可以出面辟謠﹔假冒過世名人,逝者無從申辯,這麼做,多少有些不敬。“莫言開玩笑說,這麼好的作品歸到莫言名下,感覺我佔了很大便宜。但實際上‘假冒雞湯’,讓一些名人珍視的思想和藝術的獨特性受到了侵害。有條件的話,被冒用本人還是很有必要出面打假,不要一笑了之。”此外,若以此牟利,應立法限制並進行打擊。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侯老師告訴記者,如今要查詢一句話是不是某名人說的,有時候非常困難。比如要查証一句網絡名言“不要因為走的太遠,忘記為什麼出發”是不是紀伯倫的詩,就頗費周折。

  世界各國網上都有大量編造的名人名言在流傳。這種偽名言一部分是有意或無意的張冠李戴,也有一大部分起初本是網友的惡搞,卻因網友缺乏鑒別能力而以假亂真流傳開來。要徹底解決這種情況,不妨學習美國網民建一個偽名言查詢網站。“美國有個網友做了一個叫Quote Investigator的項目,可以翻譯成語錄偵探。負責人把各種有問題的名人名言挂在網站上供人查詢。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很期待中國版。我有時間也帶學生做一個。”(記者 張楠)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