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最壞時代也是最好時代 內地活水如何滋養港劇發展

張  盼
2017年11月04日06: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內地活水如何滋養港劇發展?(說香港)

  港劇《反黑》上映后曾獲高口碑,並屢屢引發社交媒體話題。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在內地企鵝影業和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合拍的新劇《使徒行者2》中,每一集的開場,都會引用一句名言。如果將港劇演變視作一部長劇,那麼2017年這一集的開場該引用的名言,或許正是上面這句莎翁名句。”影評人肥羅君如是說。

  內地資本與香港制作合璧

  有劇評人認為,現在是港劇最壞的時代。近年的TVB劇日益沒落,劇本單薄,缺乏新意,場景簡陋……肥羅君說,這一籮筐問題,其實一直存在,只是當年的TVB劇,對手是成長中的內地劇,如今的TVB劇卻既要面對英劇、美劇,又要面對內地各大衛視、視頻網站大投入的劇集,而港劇自身的問題卻日趨嚴重,“港劇已死”,漸漸成為每年TVB台慶必然引發的話題。

  但也有人認為,現在又是最好的時代。去年開始,港劇有了一種新活法:內地資本、香港制作。與內地資本的聯手下,TVB已經先后推出了《盲俠大律師》《使徒行者2》《反黑》等高口碑劇集,並且屢屢引發社交媒體話題,比起近年來港劇在內地市場表現的平淡,許多媒體已經喊出了:港劇重生。

  “TVB不是單靠香港這一塊市場,眼下也不可能去征服非常大的市場,我們就是希望在港台、新馬還有內地這些華語地區,能夠憑借有質感的劇集,在廣大的觀眾市場裡佔據一席之地。”TVB副總經理杜之克說。

  內地視頻網站愛奇藝自制劇負責人曾說,愛奇藝之所以與TVB的深度合作,開發《再創世紀》等合拍項目,正是看中了其豐富的題材類型,尤其是行業劇。也有內地制片人透露,如果TVB劇的劇本水准和演員表現保持下去,制作規格不斷提升,依然會成為成熟的商業片的典范。

  以嶄新方向慢工打磨港劇

  據報道,TVB攝影廠在以前基本全年無休,上部劇和下部劇之間永遠無縫銜接、絕不浪費。就算是一部20集的小劇,從籌備到殺青的周期也不會超過半年。拍攝團隊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6到18小時,更是真正的流水線制作。

  許多觀眾發現,與內地合作的不少港劇,不再局限於此前單調重復的造型場景與昏暗燈光,千篇一律的中景與近景、正反打鏡頭的套路也有所改觀。

  據杜之克透露,現在TVB已經逐漸廢除固定3個機位的做法,不僅機位變化更多,拍攝器材也有升級,甚至部分項目開始採用昂貴的4K拍攝方式,編劇也會配合全新的拍攝方式而改變劇本撰寫模式,后期的制作更會多費至少1/3的時間。

  以近期開播的《使徒行者2》為例。在劇情節奏上,每集設置明確主線,高速推進,懸念迭起。《使徒行者2》監制蘇萬聰還明確要求編劇,“不要再有一群人突然停下來吃吃喝喝聊天的情節”。制作周期上,總共30集、每集45分鐘的劇集,花費了5個多月的時間,可謂“文火烹制”。

  蘇萬聰說:“我們在這個戲裡面,雖然有點港戲的味道,但是講故事的方法、敘事節奏、畫面效果,整體來講是以一種新的方向來做的。”比如加入美劇化的風格,不再延續第一部小人物的視角,而從黑道社團高層爭斗切入。取景視野也不再局限在香港巷弄等慣常設置,而多有泰國、深圳、珠海等地的外景加入。

  希望中國劇未來都有進步

  《使徒行者2》相應的改變充滿新意,有人覺得該劇突破了港劇以往的小格局,但也有人認為變得“高大上”的劇集,遺失了港劇的市井氣息,令“港味”大打折扣。

  “TVB的劇港味濃厚,是內地其他地方都沒有的。”蘇萬聰說,但是本地觀眾口味一直在變,港劇也需要改變。內地劇在男女空間、家庭倫理等方面,將生活的味道帶入,情節設計較細致。相比之下,港劇在有些可以延長的感情線上做得還不夠。蘇萬聰希望在保留“港味”的基礎上,將其他地方好的東西吸收進來,如美劇的節奏、內地劇的情感處理、韓劇的愛情元素等。

  對於兩地拍攝的不同,蘇萬聰補充道,TVB本身一條龍制作,資源、演員、器材、播出平台都有。內地是獨立制作公司拍片,再找播放平台,競爭性更大。TVB每年需要播出20多部劇,制作壓力大,難免會程序化。內地劇有的投資達至電影規模,導演發揮空間更大。題材上,港劇專業劇強一些,比如律師、醫生、警匪等題材,內地則玄幻、古裝、年代劇強些。

  談到對未來的期望,蘇萬聰說,希望未來不分港劇、內地劇,而都是中國的劇,希望中國的劇未來整體都有進步,不會比其他地方差。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