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信息時代中國的“彎道超車”
今年是法國音樂人李諾來到中國的第六個年頭,移動支付令他印象最為深刻。“手機下載了移動支付軟件后,我幾乎再沒去過銀行。”李諾告訴筆者,“最神奇的是,有一次我回國后突然想到沒有繳納水電費,正發愁時,居然用微信遠程解決了問題。”
自2011年7月1日支付寶在廣州發布二維碼支付技術后,移動支付迅速佔據了中國人生活的一席之地。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8.8萬億元人民幣,一年內體量增長近5倍。
在談及對中國的印象時,不少在華外國人都將移動支付視為一張象征著高科技的“中國名片”。
尖端的科技成果
操作便捷是人們對移動支付的第一印象,隻需輕點手機屏幕,就可以完成付款或轉賬。不過可別因此小看了開發軟件的難度,便捷的背后凝聚了中國互聯網高端人才的智慧和汗水。試想,當有數萬筆交易同時發生,瞬間產生巨量數據,如何保証軟件使用的穩定性?
金融級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是螞蟻金服OceanBase團隊負責人陽振坤給出的答案。
支付寶最早重金購買甲骨文數據庫,成本壓力巨大,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則是陽振坤為此進行的自主創新。對於鏈式結構的安全隱患,陽振坤以一式三份、分別存儲的方案將故障率由千分之一降低到了十億分之一,穩定性這一世界性難題迎刃而解。陽振坤將團隊的研究成果命名為OceanBase,“我的目標,是要做一個像海洋一樣的海量數據庫,做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庫,不再依賴歐美的技術。”
陽振坤和他的團隊通過了考驗。2016年“雙11”前夕,OceanBase已全面取代了甲骨文數據庫。在“雙11”凌晨,平穩支撐住12萬筆/秒支付峰值,創造新紀錄。OceanBase以遠低於傳統數據庫的成本和更高的可用性,打破了IT核心技術長期被西方壟斷的格局。
友好的用戶體驗
移動支付在中國迅速打開市場,還要追溯到2014年打車軟件的“補貼大戰”。就在人們逐漸習慣了用手機叫車的時候,移動支付也悄然走入大眾視野——用手機結算車費比現金方便許多。而從用戶體驗角度來看,中國移動支付軟件的優勢遠不止“便捷”這一點。
社交性強是許多人對中國移動支付軟件的直觀感受。現就讀於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程文杰感慨於微信紅包的“貼心”:“今年我第一次在國外一個人過春節。除夕夜感覺很孤單,這時候收到了父母發來的紅包,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圍著電視看春晚的時候。”微信支付將高端技術和傳統習俗結合起來,讓用戶在和錢打交道時,不忘人情溫暖。
人民大學的韓國學生李在城最欣賞的是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信用卡在你手裡,也存在被盜刷的風險﹔相比而言,隻要管住手機,移動支付就比較安全。”這同樣離不開中國自主研發技術的保駕護航。在智能實時風控系統(CTU系統)的保護下,目前支付寶的交易資損率為百萬分之一,遠低於國際領先支付機構萬分之十七的風險水平。
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移動支付技術不僅服務普通消費者,也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的便利。
基於大數據技術開發的芝麻信用征信系統,以豐富的維度描繪出用戶信用。該項技術使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立刻獲得與信用額度相符的貸款,跳過傳統模式下繁瑣的程序。據螞蟻金服CEO井賢棟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已經為超過500萬的小微創業創新企業提供超過8000億元的貸款,解決了這些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降低了全社會創業的門檻,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走向世界”是未來中國移動支付軟件的發展目標,然而在歐美國家,信用卡仍然最主流的支付手段。程文杰認為,在不斷優化軟件性能的基礎上,“入鄉隨俗”也很重要。
據《經濟學人》的消息,微信支付已實現全球通用,但目前主要是在亞洲﹔支付寶已經在印度、韓國和泰國投資了移動金融公司。移動支付這張中國“新名片”已順利走出國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