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私生飯"現象頻發侵犯藝人隱私 折射行業不規范

2017年11月10日07:39 | 來源:檢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私生飯”現象頻發侵犯藝人隱私 折射行業不規范

今年8月,歌手楊坤發微博稱:“我真的已經忍無可忍了!”稱某瘋狂女粉絲撬門、跟蹤,搬到自己家樓上,不斷騷擾自己的日常生活。這種嚴重干擾明星日常生活的粉絲行為,在國內外娛樂圈都存在。他們被叫作“私生飯”,是追星族裡比較極端的一種。他們為滿足自己的私欲喜歡跟蹤、偷窺、偷拍明星的日常以及未公開的行程和工作,騷擾自己喜歡的明星,影響他們(以及藝人的家人)的私生活,有些行為甚至已經觸犯了法律。

當下,國內娛樂產業日益繁盛,明星群體成為娛樂市場的新寵,為了更好地給明星以支持,粉絲群體隨之興起。以往,明星屬於隻可遠觀的存在,如今,養成系明星、“握手會”等新型追星模式的出現,使粉絲得以近距離接觸明星。一些粉絲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追星方式,他們渴望獲取明星更多的私人信息,與明星更親密地接觸。為了追星,一些粉絲不惜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甚至不惜以身犯險,游走於道德與法律的邊緣。

今年5月,演員劉亦菲在廣州宣傳新戲時,被一男子沖上台重重扑倒在地上,膝蓋造成瘀青﹔8月,歌手楊坤在微博中寫道:“天天蹲我家門口,真要崩潰了!”隨后晒出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私生飯”大聲敲門,不停說著“我喜歡你”。……明星隱私被曝光、人身被粉絲傷害的事件層出不窮,引發社會關注。

藝人不堪其擾

在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明濤看來,明星通過包裝與宣傳的方式吸引了粉絲的關注,攏聚了人氣。在成為明星的發展途中,“人設”(即人物設定)就是其中主要的方式之一。在“人設”的約束下,明星按照規定的軌道,在不同場合始終如一地展示自己,使自己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從而獲取影視拍攝、代言等資源。

明星吸引粉絲關注,粉絲群體不斷發展壯大,群體內部就產生出了少數極端的粉絲。陳明濤認為,明星完美的“人設”符合大多數粉絲的精神需求,同時,明星與粉絲之間的溝通成本變低,一些粉絲在明星“人設”的基礎上,附加了自身的幻想,將明星作為理想型加以對待,還有的將明星作為“家人”。

“在這種潛意識下,粉絲會做出一些越界的事情,可能侵犯到明星個人的權益,使得‘私生飯’現象頻發。”陳明濤說。

談起“私生飯”,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粉絲圈中,大多視其為貶義的評價,“行為極端、作風瘋狂的一種粉。”其實,在如今新型的追星模式下,“私生飯”這個群體對大眾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正如名字所體現出的含義一般,對於這個群體,粉絲的態度並不友好。“‘私生飯’不是真正的粉絲!他們追星的方式太極端了。”小泰(化名)激動地告訴記者。網上頻繁曝光“私生飯”騷擾明星的事件讓小泰對明星如今的安全倍感擔憂。

偶像組合TFBOYS成員王俊凱就曾多次被“私生飯”騷擾,今年夏天,王俊凱在大學參加新生開學典禮時,幾個“私生飯”竟然混進禮堂,王俊凱憤怒之下說道:“你們進來干嗎啊你們!”事后接受採訪時王俊凱表示:“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其他同學受到打擾,就隻有讓他們出去,結果他們也不聽。”

“我覺得公眾人物在‘私生飯’面前,就成了弱勢群體。‘私生飯’行為嚴重影響了明星藝人的生活,牽涉了明星巨大的精力。由於証據不好固定,明星一般不會選擇起訴,這就縱容了‘私生飯’的行為。”粉絲佳佳(化名)告訴記者。

“我們希望明星的安全有所保障,但目前看來,法律對公眾人物保護力度遠遠不夠。”面對記者的採訪,佳佳顯得憂心忡忡,“大家對‘私生飯’侵犯藝人權益的事關注不夠。”她的言語中透露著無奈。在她看來,“私生飯”現象已經不單純是粉絲與明星間的行為,其背后還折射出行業人身和隱私保護的不規范。

粉絲套路不斷

在佳佳看來,“私生飯”喜歡跟蹤、偷窺、偷拍明星的日常以及未公開的行程和工作,騷擾明星,影響他們及其家人的私生活。酒店蹲守、跟機拍攝、包車尾隨等都是“私生飯”常用的手段,個別粉絲還在明星的家中安裝竊聽器。

小泰混跡的粉絲圈存在著一位有名的“私生飯”。“我們都知道她的事跡。”小泰說,這位“私生飯”每次在明星表演結束后,跟蹤明星的保姆車到宿舍,伺機窺探明星隱私。“她想通過跟蹤明星的公開行程然后發掘明星的私人行程,但最后被工作人員注意到了,什麼都沒有窺探到。”

即便如此,這位“私生飯”也沒有放棄,她選擇了另一條路線——“刷關”。所謂“刷關”,就是指粉絲追蹤到明星的航班信息后,買同樣航班的機票同明星一起進安檢。他們中有的人會同明星坐同一班飛機離開,有的人則在經過安檢后再出來退票。

出於對明星的喜愛與好奇而跟蹤明星行蹤的“私生飯”多是自發的,而“私生飯”獲取信息后公開販賣,就帶有非常明顯的有組織的謀利性質。

貼吧中有不少專門的“私生飯吧”。在這些貼吧中,有些“私生飯”公開販賣明星的行程以及手機號等個人信息,有些人選擇互相交換信息。

“接國內手機號定位,流量級韓團手機號你要啥我有啥”“出個王某某私下樣子,有視頻有文字”……這樣的帖子在“私生飯吧”比比皆是。

記者隨機點開其中一篇帖子,發帖人表示“買消息就送爆料”。帖子內包含了王某某地址、吳某某身份証、鹿某通話音頻等內容簡介。有人來問價,發帖人回復稱:“鹿某信息全包150元,價格可以商議。”當有人在帖子中詢問消息可不可靠時,發帖人則表示“保真”。

買賣、交換信息還不是全部,一些人還會在回復中或者專門發帖招收“徒弟”。據記者了解,所謂“徒弟”就是所謂的代理:低價買入消息,成為發帖人的“下線”,然后再轉手賣出,成為受眾的“上線”,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如此,就形成了信息交換買賣的“一條龍”。

明星權利受侵

即便被多次“討伐”,一些“私生飯”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一位網友在微博中寫道:“在你理解的追星上,其實我只是在看我自己喜歡的人而已。”騷擾楊坤的“私生飯”也發微博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願你溫暖順心。”

而在大眾的眼中,“私生飯”是認不清現實的一群人,他們的行為明顯超過了隱私的界限。

“明星的住宅不受非法侵擾、家庭生活不受監聽監視、正常婚戀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等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雅弘馨告訴記者。

她表示,“私生飯”在明星住所非法安裝針孔攝像頭等監視設備、跟蹤明星行蹤或將明星的行蹤提供給他人並獲利的行為,其實侵犯了明星的隱私權。

“明星權利有所讓渡意味著明星享有的人身權利通常都是減等保護。”陳明濤進一步分析說,“但是,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享有人身權利的邊界在於公共利益,如果人身權利與公共利益無關,理應受到法律保護。”

“提到明星隱私權受到侵害,其實‘私生飯’問題暴露出來的隱私權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隱私權,而是生活安寧權。”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記者,具體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享受生活安寧而不受他人影響、侵擾的權利。

在朱巍看來,互聯網時代,明星的隱私權有所貶損,粉絲很容易就把明星的工作和私生活混為一談。“私生活中得不到休息,明星也就沒有了隱私。”朱巍說道。

明星隱私被泄露,該如何追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相關法律也有精神撫慰金的規定,但是沒有規定計算方式和賠償標准,在司法實踐中取決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劉雅弘馨解釋說。

“在刑法意義上,車輛的行駛路線、個人住址、微信號、QQ號及密碼等信息屬於刑法保護的公民個人信息,獲取信息的手段惡劣或情節嚴重,還有可能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劉雅弘馨補充說。若在獲取的基礎上出售公民個人信息,還有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對明星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僅要靠民法,還要靠行政法規、網絡安全法、刑法等一系列配套舉措。”朱巍表示。

此外,據劉雅弘馨律師介紹,“私生飯”跟蹤明星乘坐的車輛,在路上超車、強行變道、逼停明星的車輛,極易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將要受到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有可能承擔交通肇事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責任。

追星應有底線

“明星隱私權的保護需要有一個基本的紅線,”朱巍表示,“凡是私人生活方面與社會關注點和公共利益不相干的領域,法律要好好地保護。”

明星隱私權的讓渡,更多的是基於公眾知情權的考慮。但是,這種讓渡,不能超過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所能正常承載的范圍。

“通俗地講,就是你可以在公共場合拍攝明星,但是你不能跑到明星的家裡去拍,或者拍明星未成年的孩子,就這麼簡單。”陳明濤舉例說。

從利益保護的位階來看,“沒有什麼比公共利益要受到優先的保護”。陳明濤認為,任何人行使個人權利時,絕不可以超越公共利益的外部邊界。“明星的一言一行更容易涉及公共利益,因此,也就要受到更多的限制。”陳明濤說道。

“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劉雅弘馨說,明星的發展離不開粉絲的支持,但是追星並不意味著追到明星連最后一點兒隱私都不剩。

“‘私生飯’屢禁不止,除了要靠公司加強對藝人的保護,粉絲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小泰告訴記者,“大家最好還是不要過度地窺探明星的隱私。”

“我覺得恨,其實就是覺得他們的行為干擾了明星的生活。明星都沒辦法正常生活了,很多事情都要遮遮掩掩。”佳佳對“私生飯”則是又愛又恨,用她的話說,恨比愛要多一些。在她看來,真正喜歡一個明星的時候就不希望打擾他。“過度跟蹤、窺探隱私還不如自己努力,能夠有一天和他們並肩,這樣才厲害!”

“作為明星的仰慕者,應當尊重明星的隱私權。欣賞明星的才藝,更要尊重他們的生活與隱私。”劉雅弘馨表示。

朱巍則認為,粉絲喜歡一個明星,更多的是喜歡明星展現給粉絲的職業狀態。粉絲愛的其實還是明星職業發展的東西。“所以大可以把明星看成是一種產品,這種產品也有下線、休息的時候。”朱巍建議說,“那就讓他好好休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