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網絡傳播》>>2017年第9期

體翼結合 文化傳播無限可能

范周 關卓倫
2017年11月14日15:08 | 來源:網絡傳播
小字號

【導語】互聯網經濟擁有一種奇妙的動力,它在眾目睽睽之下已經撬動了等級和官僚結構的千斤巨石,這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最終會走向何方,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那必然是一座賦予這世界更多能量的活動之城

什麼是賦能?顧名思義,就是為某個主體賦予能力和能量,並以這種能量化不可能為可能,化可能為理所當然。喬布斯和他的“蘋果”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用極簡而又極強的產品為上至強如巨賈政要,下至弱如老病婦孺都賦予了改變生活方式的能力。而所謂能力者,絕不僅僅在於獲取能力、擁有能力,而是在於能夠為他人賦能,讓周圍的世界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互聯網+”正是如此,將人作為主體,科技與產業並作支撐的兩翼,深受“互聯網+”影響的文化傳播自然也就被其賦予了無限可能。

打破常規,賦能於“體”

顛覆與重構思維。首先要強調的是,互聯網對於人類思維和觀念的改變是顛覆性的。恩格斯曾經說過,“人的思維最本質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僅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這實際上揭示了一個道理,即人類的思維方式是隨著人類實踐方式的變化而發展的﹔不同時代的人類,會形成具有其所在時代特征的思維方式。因此,“互聯網+”實踐方式將導致人類思維方式產生深刻變革,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互聯網+”的實踐思維。所以說互聯網實現了對人類傳統思維觀念的沖擊,先是解構,使傳統的思維方式瓦解﹔然后重構,使其被重新認知。

重新定義的被稱為“互聯網思維”,它是突破性的、開放性的、多維性的和創新性的。這種“重構”思維的可貴之處在於它賦予了人們重新想象一切的能力。醫療、教育、文化、金融、電信、零售、能源等所有行業都能夠被重新想象,過去人們總是對媒體充滿神聖感,認為隻有坐在演播室裡才能叫做媒體,能上電視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現在的互聯網賦予人們一種叫做“去權威化”“去中心化”的概念,人人都是媒體,既沒有所謂的高高在上,也沒有絕對的擺老資格,所以衍生出“自媒體”這個概念。微信微博、網文電台、網絡直播等各路英豪,悉數登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方唱罷我登台,信息傳播方式由被動到主動、由單一向交互、由中心到平等、由權威向包容。人們可以大膽去想象很多事情,比如從“草根”成為“網紅”,比如與世界另一頭的史蒂文森•霍金“對話”。這體現了對文化發展過程中許多傳統觀念的顛覆,一方面不斷改變著人類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提供著人類更多新的思路。

豐富與延展能力。互聯網對人類能力的賦能與延展也是多方面的,這對於文化的傳播有著極大的助益。一個比較顯著的例子是群體智慧的形成,這也是“分享經濟”的一種體驗模式,“每一束光都有其價值”“眾聲喧嘩”也能奏出理性的樂章。互聯網的出現為人類的信息交換和智力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組織模式,在互聯網這張沒有中心的大網上,每個人既是知識的分享者,也是知識的享用者,集思廣益、集腋成裘,人類的個體智慧在這裡得以彼此完善,形成群體智慧的同時使得個體智慧也向更高延展,喜馬拉雅、知乎、分答,這些知識付費模式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另一個例子是反螺旋式傳播,人們對於自己贊同並廣受歡迎的觀點往往愈加附和,反之對於無人理睬的觀點則趨向沉默,這種效應的結果是受歡迎的一方聲音會越來越強大,另一方則越來越沉默。如今,互聯網使人類有能力“反抗”這種人雲亦雲,突破“寡不敵眾”的限制。隨著受眾參與性大大提高,受眾可以自由支持和發表少數意見,少數意見有可能發展成為與多數意見勢均力敵甚至超越和改變多數意見。“網絡水軍”“公關洗白”等操作就是遵循這種效應,通過輿論煽動,引導少數意見最終成為“一邊倒”。

突破想象,賦能於“翼”

以科技為載體。科學技術是文化發展的載體,文化的傳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互聯網+科技”為文化傳播賦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間,VR、AR技術在聲光電的交錯中為網絡游戲、電子競技及演出會展、電商平台等提供了更立體、更鮮活、更多元的表現形態。“飛豬App”使足不出戶環游世界成為可能,“淘寶buy+”讓身臨其境逛逛商場成為日常﹔北京798藝術區展出的“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以聲音影像、空間交互、網絡藝術、數字模擬技術及VR、AR等虛擬技術為主打,一經亮相便引爆整個市場,一周內吸引了近50萬人次前來體驗。如今文化發展對科技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要裡子更要面子”成為市場選擇的大勢所趨,“互聯網+科技”正在賦能著文化向更廣闊、更縱深的領域繼續耕耘著。

以產業為支撐。互聯網為文化產業賦予了許多新形態,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

第一,跨界。互聯網使產業之間的界限趨於模糊,行業之間不斷交叉滲透,許多文化業態選擇以多元方式進行跨界傳播。早年騰訊提出的“泛娛樂”戰略融合發展模式抓住了市場需求,以網絡平台為基礎,展開電影、音樂、動漫等多領域、跨平台的商業拓展,貫通資金、制作、宣傳、發行和衍生品各個環節。

第二,融合。“互聯網+”的加號,不是簡單的1+1,而是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2016年底,中央提出“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文化產業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日趨融合,衍生出多種多樣的產業形態。與此同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愈演愈烈,傳統媒體互聯網化、與新媒體整合並購、打造平台一體化成為了大趨勢。

第三,細分。一些區域型的特色文化產品,將可以使用互聯網,通過創意方式走向全國,設計師品牌、族群文化品牌、小品類時尚品牌都將迎來機會﹔而明星粉絲經濟和基於興趣的社群經濟,也都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后,互聯網還能促進文化分享和分配的效率。正如上文所述,互聯網經濟擁有一種奇妙的動力,它在眾目睽睽之下已經撬動了等級和官僚結構的千斤巨石,這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最終會走向何方,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那必然是一座賦予這世界更多能量的活動之城。

(范周: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關卓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