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知乎訴"大神說"案開庭 問答也是作品應受版權保護

任曉寧
2017年11月16日13:3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問答也是作品,應受版權保護

  知乎通過訴訟,呼吁對問答類作品進行版權保護。資料圖片

  11月2日,國內知名問答社區網站知乎訴微博賬號“大神說”(原名“知乎大神”)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一案在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中關村法庭開庭。為了這一天,知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准備。

  這是國內第一起問答類作品侵權案件,也是國內首次由互聯網信息平台代表用戶發起的跨平台版權訴訟案件。當天法庭審理后沒有宣判。對於案件后續結果,《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問答作品容易被侵權

  “月入10萬,難嗎?”“好朋友之間是如何變淡的?”在知乎平台上,看到這樣的問題后,會有人寫出自己的答案,回答精彩的人會獲得高點贊數。但這些回答問題的人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版權就有可能被侵權了。

  早在兩年前,知乎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試圖為用戶維權。在11月2日的法庭上,知乎方面表示,新浪微博“大神說”運營者阮某及其背后運營平台深圳蜂群互動有限公司未經知乎及其用戶許可,擅自在新浪微博上以圖片的形式大量轉載原告平台上用戶的問題及回答,供廣大互聯網用戶瀏覽。通過大量抄襲、復制知乎網用戶的提問及回答,“大神說”迅速獲得大量用戶關注,然后二被告利用該微博進行廣告經營,謀取巨額經濟利益。

  知乎起訴說,發現上述侵權事實后,知乎多次向新浪微博進行投訴。新浪微博接到投訴后,刪除了“知乎大神”昵稱和涉案的侵權文章。但是二被告僅將微博賬號昵稱改為“大神說”,不僅未對網站上的其他侵權文章進行自查、刪除,還在原告投訴后繼續轉載原告知乎網上的文章。因此,二被告的行為侵害了原告對涉案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對於侵權行為,阮某的代理人在法庭上予以承認。他表示,之前以為注明作者及來源就可以,不知道之前的行為侵權。在知道侵權后,他已經及時刪除侵權文章。

  折射出內容維權困境

  知乎起訴進行維權,被告在法庭上承認侵權,看似簡單的維權行為,其背后卻耗費了知乎一年半的時間。

  2016年4月,知乎發出針對“知乎大叔”“知乎大神”“知乎姐姐”“知乎醬”“我們都愛看知乎”等一系列微博營銷賬號侵權行為的公開聲明,指出這些賬號長期以文字、截圖等形式,未經授權轉載知乎網站的問題及回答,均屬侵權行為。

  按照知乎的用戶協議,版權歸屬用戶。知乎在沒有獲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無法越俎代庖代為維權,於是,2016年5月,知乎發起了第一次被侵權用戶的召集,“肥肥貓”“是贊”等7位用戶當時給予了知乎授權。2016年7月,知乎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起訴微博營銷賬號“知乎大神”一案正式立案。

  “道阻且長,行之將至。”知乎法務負責人何穎詩這樣形容當時的維權情景。由於之前鮮有以平台名義發起訴訟為原創作者維權的先例,這個過程充滿了各種困難和不確定性。何穎詩告訴記者,當時,有一位用戶直接從澳大利亞把授權書快遞過來,這讓他們非常感動。

  在選擇用哪些作品起訴這件事上,知乎也多方面考量。“由於《著作權法》對抄襲未作具體規定,現行做法是判定一個內容是否可以落入抄襲或是合理使用時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而不同地區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對案件都可能會有不同看法。因此在前期篩選階段,我們就把標准聚焦在這幾點上:篇幅較長、有獨創性、專業性、盡量避開多圖內容(比如引用網絡圖片等)。”何穎詩說,這是知乎版權團隊和律師團隊基於目前大環境所做出的判斷,他們希望盡力抓住以往大量版權訴訟案例中的共性,提高証據被認可的成功率。

  “這次起訴的7篇作品,是用戶在知乎網及其手機APP上發表的針對不同問題做出的解答,是根據用戶獨特的生活經驗/體驗或知識儲備形成的獨創性表達,構成了我國《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姜向陽說。她還透露,由於這起案件中需要公証的侵權內容量巨大,“如果全部打印出來,可以填滿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最終,知乎舍棄了傳統的逐頁截屏方式,公証出了一個30小時56分鐘16秒的視頻作為証據。

  起訴只是個開始

  起訴“知乎大神”,對於長期被侵權的知乎及知乎用戶來說,只是個開始。何穎詩告訴記者,之所以首先起訴“知乎大神”,是因為在冒用知乎名義、未經作者許可轉載內容的一批營銷號中,“知乎大神”是粉絲數最多、侵權行徑最惡劣的,其運營方從中獲取了可觀的利益,卻付出了很少甚至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其實,不僅僅是知乎遭遇大規模內容侵權,在微博、微信或一些自媒體平台上,侵權行為也比比皆是。“侵權層出不窮和維權難導致內容生產者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從長期來看,這肯定是不利於供給側的穩定和不斷豐富。同樣,這樣的抄襲行為也在破壞整個行業內容版權合作所蘊含的巨大可能,也讓版權保護機制形同虛設,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的生命力。”何穎詩說。

  根據第三方平台維權騎士的調查,目前自媒體作者的個人維權,尤其是訴訟仍然面臨較多的問題,例如取証難,地區歸屬劃分不清,花費時間久等。根據維權騎士的數據,在自媒體作者調研中,有超過一半的自媒體作者遭遇侵權,他們的勝訴率都不到20%。

  何穎詩告訴記者,知乎這次起訴也只是一個嘗試性行為。知乎希望通過這樣的嘗試來開創打擊碎片化抄襲行為的可行之道,為原創作者提供可參考以及可復制的維權方式,幫助每一個專業、認真的創作者獲得應有的尊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