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做好中國新聞獎評選審核工作
中國新聞獎評選是新聞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國記協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宣部領導同志很關心,每逢評獎前后都會給予關注、關懷和指導。新聞界同志對評選也十分關心和支持。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中國新聞獎都應當評得更好,審核工作也應當做得更好。
為什麼要建立審核委員會
建立審核委員會,概括地說,是堅持問題導向,回應多方呼聲﹔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實踐的需求。
建立審核委員會是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的需要。這些年,新聞界的工作和成績有目共睹。新聞作品的數量年年增長,質量不斷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聞媒體還經常出現政治性或者文字性差錯,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例如,有報紙轉載國際新聞時將美國原總統奧巴馬寫成“奧馬巴”;有媒體報道兩會代表委員返回當地,寫成“坐高鐵返回,領導在機場迎接”﹔把開會“致辭”寫成“辭職”……出現類似問題,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也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多家﹔不是網絡媒體搞直播或視頻字幕上的錯別字,而是嚴肅媒體在重要新聞版面上的差錯。出現這些問題的,不但有新興媒體,也有傳統媒體﹔不但有地市級媒體,也有中央新聞單位,這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近年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新聞單位嚴格落實“三審制”,新聞工作者要增強職業精神,新聞單位負責人要提高責任意識,嚴格把好關。
中國新聞獎是新聞界的風向標,理應帶頭嚴起來、實起來。2013年,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加強中國新聞獎的評前審核。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邀請新聞教學研究專家和地方記協、新聞單位代表座談,結合評獎的實際情況提出建立審核委員會、加強定評前審核的工作方案。有關審核的工作方案經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宣部批准后施行。可以說,建立審核委員會,開展審核工作是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和評選工作實踐做出的一項重要改革。
建立審核委員會是提升中國新聞獎評獎公信力的需要。經過各地區各單位遴選,進入中國新聞獎定評的作品,理應能夠代表和體現各地區、各單位新聞採編業務的最高水平。但實事求是地說,以往,向中國記協報送的參評材料,經評獎辦公室進行資格審核后,就直接進入評委會定評環節,對作品文本的審核不夠,致使一部分帶有硬傷的作品進入了定評會。這固然與新聞單位各環節把關不嚴、報送單位遴選出現問題有關,但也表明確實需要加強定評前的審核把關。審核委員會通過審核,剔除那些不符合標准的參評作品,有效防止作品“帶病入圍”,保証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能夠成為新聞作品的典范,從而增強了中國新聞獎評獎的公信力。
建立審核委員會是適應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新聞戰線取得了很大成績,媒體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但應當看到,由於傳播格局、輿論生態、媒體形態發生劇烈而深刻的變化,主流媒體的輿論主導地位面臨很多挑戰。一些媒體和網站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將收視率、收聽率、點擊率、發行量等作為主要指標。有的記者為搶發新聞,無視新聞採訪規則和審核程序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虛假新聞時有出現﹔有的記者深入實際不夠,習慣於跑機關、抄材料,或借助網絡摘抄拼湊,導致報道失實﹔還有的記者作風浮躁,採編審核把關不嚴格,在報道中出現政治性或者文字差錯,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人曾經這樣概括:求快不求准,對新聞真實性把關不到位﹔求新不求實,盲目追求社會熱點﹔求便不求全,忽視對新聞專業性的追求。新聞人是這樣,新聞媒體也存在有制度不執行的問題。中國記協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傳統媒體過去建立了初審、復審、終審“三審制”,但是也存在有制度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嚴格的情況,一些網絡媒體等新媒體甚至未建立嚴格審核制度。這給中國新聞獎評獎工作敲響了警鐘。要認識到新形勢下加強對新聞作品審核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決不能因為媒體融合放鬆對包括新媒體在內的各種媒體准確及時傳播新聞信息的基本要求﹔決不能因競爭加劇而為了時效忽視對事實真實性、准確性的職業追求﹔決不能因為“人人都有話筒、個個皆辦自媒體”的輿論生態而放棄新聞人對全面性客觀性的專業要求。從近三年審核工作實際來看,有必要通過建立審核機制,使各報送單位切實嚴起來、實起來,捍衛中國新聞獎的權威性,營造風清氣正的評選工作環境,促進新聞事業健康發展。
建立審核委員會是培育新聞人才的需要。中國新聞獎是中國新聞界的標杆,獲獎作品是我國新聞作品的典范。優秀新聞獎的作品作為高校培養未來新聞人的范本,是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抓手。唐緒軍2013年在《中國新聞獎也須“走轉改”——改革中國新聞獎評選機制建言》一文中提到,“有的新聞院校老師不敢把中國新聞獎作品作為教學范文拿出來跟學生討論,因為有的作品經不起推敲,這是件很令人擔憂的事”。現在的新聞學子是未來的新聞工作者,今天的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應當努力成為新聞教學的范文。中國新聞獎的審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部活的新聞教材,每個審核案例都是一堂生動的課堂教學。審核委員會的工作,就是讓那些存在差錯的作品通過專家審核淘汰出去,使最終的獲獎作品成為新聞學子和新聞工作者學習的榜樣,發揮評獎工作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今年2月,中央巡視組在對中國記協黨組反饋巡視意見時,專門對中國新聞獎評獎工作提出了要求。中國記協黨組在巡視整改報告中提出,加強對新聞評獎工作的總攬和研究,評選工作重大事項必須經黨組集體討論和研究,嚴把評選關、審核關,努力提高中國新聞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中國記協黨組對今年的評獎工作格外重視,黨組5位同志將全部參加定評會。評獎由中國記協黨組總攬和研究,這是落實巡視整改的要求,也釋放出嚴格審核、嚴格評選的信號。
審核委員會的獨特貢獻
開展工作3年來,審核委員會取得了很大成績,中央領導有肯定,新聞界有好評。至少有三點是大家認同的:一是因為有了審核,中國新聞獎更受關注了。二是因為有了審核,中國新聞人、新聞輿論工作更受人關注了。三是因為有了審核,新聞界對好新聞的共識也在增進。新聞報道創新,不能偏離基本要求﹔對內容的把關、對質量的追求,不管什麼時代都是新聞工作者不懈的、永恆的追求,而且越是競爭激烈,越是要體現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精神和主流力量﹔越是眾聲喧嘩,越是要體現新聞媒體引導輿論的“主心骨”“壓艙石”“定盤星”作用。
實踐証明,審核委員會為中國新聞獎權威性公信力的提升做出了獨特貢獻,在提高參評作品質量、引領新聞界嚴細深實作風、匯聚業界學界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力提高了終評新聞作品的質量。近幾年,一個明顯的改進是參評作品中常見字詞誤用的數量大幅減少,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混淆不清的情況也基本不見了。過去反映最多的“的”“地”“得”不分、一逗到底、頓號用法不規范、廣電作品重新制作等問題少多了。這說明,審核工作以及審核后的情況通報對業界的指導效應是明顯的。審核委員會的工作減少了獲獎作品特別是一等獎作品中存在的瑕疵,大大增強了中國新聞獎的權威性,同時也增強了推薦、報送這兩個評選環節工作的認真程度和嚴肅性。這說明,因審核工作的倒逼效應,參評作品的質量有了提升。
有力引導了新聞從業者弘揚職業精神。3年中,經過全體審核委員的集體審議,2014年撤銷了149件作品的參評資格,2015年撤銷了168件,2016年撤銷了217件。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有:文字作品主要是文字差錯,包括字詞誤用和表述不當等一些低級差錯﹔廣播作品主要是字詞誤讀、內容失當以及技術失范等﹔電視類作品存在導向性偏差、內容的錯誤、畫面的錯誤、解說詞的錯誤、技術性錯誤、字幕文字的錯誤、插播廣告的錯誤等﹔網絡作品除了有文字類、廣播電視類作品相同的錯誤外,還有帶自身特點的錯誤,例如隨意的文字表達和圖片使用等。國際傳播作品除了以上問題外,還有導向問題等。這說明我們有一些編輯記者乃至負責人,把關意識不強,工作不夠“嚴”、也不夠“實”。
審核委員會的工作對編輯記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對於審核委員的意見,我們建立了報送單位、推薦單位、作者答疑的制度,創造了大家共同討論問題、共同面對錯誤、共同解決爭議的機制。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難以一時達成共識的,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權威解釋。道理常常是擺在桌面上,使得個人受教育、社會得教益。評獎辦公室通過印發《審核工作報告》以及在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審核差錯百例等形式,及時把評選中發現的參評作品差錯情況轉達到相關單位和編輯記者,發揮評獎對新聞業務的引導示范作用,推動新聞工作者著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提升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大家反映,審核工作對編輯記者培養深入嚴謹的採訪作風、精益求精的寫作態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了他們秉持戒驕戒躁、初心不變的職業情懷,承繼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
有力推動了新聞界形成嚴格把關的風氣。應該說,大多數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是重視對新聞作品的審核把關的,但基本上是體內循環,是業界的專業審核。為了加強溝通,審核委員在結構上實行了“三結合”,學者、記者、管理者相結合,中央媒體、地方媒體、高校院所相結合,以更好地匯集力量,達成共識。這樣有利於推動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嚴格實施審核制度,倒逼新聞行業以制度規范新聞採編流程,推動許多新聞單位完善了“三審制”,嚴把發稿、審稿、終審環節,有的還建立“採編校印”四審機制,不少網絡媒體參照傳統媒體結合實際建立了嚴格的審核制度。同時有利於推動各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做好把關審核,按照《評選辦法》規定,認真審閱報送作品,從政治、導向、語言文字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等方面全面審核,避免審核工作流於形式、走過場。特別是由於差錯作品也要公示推薦單位、初評單位,河北、福建、吉林、山西等省區市記協和專業初評委員會加強了審核把關。
由此,完全可以說,評審工作不僅是關口、是防線,而且是導向、是引導、是動力。審核委員會的工作不僅要堅持,而且要做得更好。
審核工作怎樣做得更好
今年的審核委員會由41名審核專家組成,既有遴選出的留任委員,又有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的新任委員。他們都是來自新聞教學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的專家學者,專業水准高、責任心強,同時,各位審核委員沒有參評作品,比較超脫。
堅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為中國新聞獎評選當好參謀”。“大處著眼”,指的是審核委員會擔負的使命,在政治方向上嚴守紅線,保持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保証中國新聞獎的權威性。“小處入手”,指的是審核委員會承擔的主要職責,即找出參評作品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差錯。“當好參謀”,指的是審核委員會扮演的角色,即重在提出意見。審核委員會在中國新聞獎評選的流程中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就是在正式評選前對申報材料做一次篩選,把那些不符合“評選標准”、存在各種各樣問題、不宜獲獎的參評作品排除在定評之前。雖然審核委員會無權決定哪件參評作品可以獲獎,但是它有責任對哪件作品存在硬傷不宜獲獎提出建議。所以,要堅持好方向,把握角色定位,為評委會當好參謀,為定評會優中選優做好基礎性工作。
堅持24字方針,即“一字一句,一分一秒﹔隻辨是非,不論優劣﹔集體過堂,暢所欲言”。審核委員對參評作品從政治、導向和專業技術等方面進行全面審視。必須秉持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對每一件參評作品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地認真看、認真聽。由於審核委員會的職責在於給參評作品挑錯,避免不符合要求的申報作品蒙混過關,因此認定對錯是關鍵。可以說,一字一句一標點,看的是文字,改的是錯誤,引領的是新聞界的風氣,展示的是採訪、編輯、版面工作流程的嚴,體現的是寫作文風的實。一分一秒一鏡頭,審的是畫面,揪的是問題,引領的是新聞界的風尚,展示的是採編制播工作運作的細,體現的是思想挖掘的深。同時,每個委員都可以暢所欲言,講審核意見和依據,包括對同一件作品、同一位參評者的不同意見和依據,並如實提交評獎辦公室。評獎辦公室要本著既充分尊重審核委員會的意見,又充分尊重新聞工作者意見的原則,將參評作品、參評者的實際情況與《評選辦法》的規定反復比對作出判斷,鄭重地向定評委員會作出報告,供定評委員會參考。
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即“一個標准、一個要求、一條底線”。不能有導向性錯誤,這是一條底線﹔不能有事實性錯誤,這是一項基本要求﹔不能有表達性錯誤,這是一般准則。共同討論問題,集體“過堂”,最終的審核決定由全體審核委員會集體做出,避免以少數人的意見代替整個審核委員會的意見。通過集體“過堂”,大家暢所欲言,保証審核意見的客觀、全面。
審核委員會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鄭重的,也是非常辛苦的。相信大家一定能夠不忘初心,不辭辛勞,恪盡職守,細致工作,為推動新聞界弘揚高標准、嚴要求、多奉獻的精神,為助推新聞隊伍踐行“四向四做”的新要求,為實現中國新聞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本文根據中國記協主席張研農在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工作會上的講話整理,有刪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