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7年·第8期

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落實到新聞人才培養中

蔡 雯
2017年11月23日10:25 | 來源:● 蔡 雯 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落實到新聞人才培養中

  摘要:新聞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與當下中國新聞業發展與新聞輿論工作需要相一致。新聞傳播學科的建設水平,體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要看能不能培養出忠於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真正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優秀人才。將“馬新觀”教育與社會調研、新聞實踐相結合,能夠取得比單純學習理論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新聞教育 新聞人才觀

  進入21世紀以來,媒體格局與新聞輿論環境發生持續而深刻的變化,使新聞傳播院系的人才培養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新聞教育改革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熱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則是這一熱點中更受重視的重點。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應用到新聞實踐中的產物,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應用和指導新聞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新聞思想、毛澤東新聞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具體內容不僅涉及新聞本質、新聞的本源以及新聞傳播的規律等許多根本性的問題,還包括新聞傳播、宣傳、文化、傳播政策以及組織內部交流的思想。其核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新聞事業的工作性質、工作原則和工作規律的一系列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指導思想,為新聞傳播實踐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也為新聞人才培養明確了基本立場和方向。

  近幾年,為了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新聞教育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從組織專家編寫“馬工程”教材到開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專門課程,從部校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到實施培育卓越新聞人才的“千人計劃”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開展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的工作,新聞傳播學科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學科,要借助這一發展機遇,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並力爭使有條件的新聞院校建設成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學科,依然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確立正確的教育方向,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邁出新的步伐。

  樹立正確的新聞人才觀,立足中國國情辦新聞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中國的新聞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關系到教育改革的方向。

  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的師生座談會上談到,“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沒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是不可能辦成功的。這裡可以套用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這段話體現了中央對大學教育的辦學主張,那就是立足中國國情,走自己的道路。這與我們提倡的具有國際視野、借鑒他國先進經驗並不矛盾,學習與借鑒是手段和途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人才,才是中國教育的歷史使命。對於新聞教育來說,人才培養目標則要與當下中國新聞業發展與新聞輿論工作的需要相一致,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落實到新聞教育中的實踐目標。

  新中國成立之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推進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理論。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結合中國的新聞宣傳實際對新聞事業發展做出過理論闡述,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最新的一次闡述是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發表了即席講話。他在講話中對廣大新聞記者提出4點希望:一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守黨和人民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二是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三是要堅持正確新聞志向,提高業務水平,勇於改進創新,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四是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於奉獻,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這四點希望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也為新聞院校的人才培養指出了方向和目標。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猛、社交網絡傳播十分活躍,傳統新聞媒體的轉型還處於非常艱難的時期,社會輿論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院校也在努力適應這些變化,積極探索教育改革。

  總體上看,新聞院校都非常重視新技術新媒體的運用,重視對媒體業務改革的跟進,並在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調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同時大家也感到,相比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的教育和培養要更難把握一些,困難也更大一些。傳統媒體的衰落對新聞業的損害已經在學界引起關注,很多人對新聞業的前景感到擔憂。這些變化對在校學生也有影響,如在一些新聞學院,堅守新聞理想、熱愛新聞專業的學生比過去有所減少﹔學生在實習等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媒體存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的困擾,如有償新聞、有償不聞、新聞報道違背倫理、“標題黨”等。因此,新聞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聞業和新聞工作,如何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為公共利益服務的自覺性和責任擔當,還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而這對新聞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落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要找到恰當、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處於關鍵時期,面臨著較為復雜的輿論環境。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對新聞教育進行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新聞傳播學科的建設水平,最終要體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即要看能不能培養出忠於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真正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優秀人才。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得新聞信息的來源與方式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社會化媒體興盛,輿論環境更加復雜。這種變化迫使我們思考,專業新聞媒體如何真正做到對社會的守望、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和對公眾的正確引導。新形勢逼迫專業化的新聞生產要重新確立自己的新聞傳播標准,這一標准必須高於其他機構或個人的內容生產水平。因為數字化、網絡化雖然帶來了信息傳播的便利,但是也造成人們面對海量信息的困境,眾聲嘈雜,良莠難辨。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已經出現多元化的社會階層和利益集團,社會矛盾沖突較為激烈。要化解矛盾,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就需要主流新聞媒體能夠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上,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擔當“社會守望者”“矛盾協調者”的角色,通過客觀、平衡、公正的報道揭示真相,維護正義,促成社會各方的相互諒解、溝通並達成共識。這也正是職業新聞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該承擔的職責和使命。我們要讓學生看到新聞工作的社會價值,培養他們的專業精神,就要探索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更好地在新聞教育中加以落實。

  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聞教育機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新聞理論研究和教學方面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經驗,有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學者,近幾年又有多位教授被聘為“馬工程”教材編寫工作的首席專家,他們不僅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還為各地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做了大量輔導培訓工作。學院重視發揮這批學者的作用,讓他們更多地為本院的學生開設講座、上黨課、指導學習。借助北京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的平台,學院成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匯聚校內外的專家力量,開展課題研究,組織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教材編寫工作,對北京市新聞宣傳文化系統從業人員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培訓,並計劃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數據庫,打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傳播交流平台,匯集該領域的政策文件、學術活動、研究動態、研究成果等,促進該領域的信息交流。

  十多年來,人大新聞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成效顯著,如跨學科(與法學、國際政治學專業合作)培養復合型新聞人才、跨媒體傳播實驗教學、新聞傳播案例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成果,獲得過國家教育成果獎等多項表彰。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們自身素質較高,思想活躍,善於從各類信息渠道上獲取知識和信息,但也容易在信息轟炸中產生困惑。為了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國情、社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學院根據中宣部要求,充分利用首都優勢,在北京市屬媒體開展的“市情培訓”和學院開展的國情講座基礎上,開展國情教育課,圍繞當前政治、經濟、改革、司法、黨風廉政、民族宗教等工作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等主題和重點熱點敏感問題,邀請中央和北京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講授,進行國情、市情普及。學院黨委團委和學生會每年在暑假都組織學生開展“新聞學子走基層”活動,由黨委書記和專業老師帶隊,下到田間地頭、廠礦車間,進行採訪和調研。近幾年,連續在暑期組織“一帶一路”沿線調研,以學生黨員為主體,完成了大量調研報告和新聞作品,社會反響好,學生也很有收獲。這些教育實踐說明,將“馬新觀”教育與社會調研、新聞實踐結合在一起,往往能夠取得比單純學習理論更好的效果,老師和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更高。

  在新聞教育中不回避矛盾和問題,鼓勵獨立思考、大膽創新

  去年11月7日,我作為記協理事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印象深刻的是,他說,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既看樹木,也看森林,不要一葉障目﹔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是隻有表揚、沒有批評、揭露,有的時候,正能量也來自於批評、揭露。這番話提醒新聞工作者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理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與輿論監督的關系,要求我們對批評報道的重要作用有正確的認識。“既看樹木也看森林”,實際上是給出了我們進行新聞報道、尤其是進行輿論監督時如何防止以偏概全、防止一葉障目的方法論,這不僅對新聞實踐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對新聞教育也有深刻啟示。

  當前,我們處在重要歷史發展時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非常復雜,各種理論與思潮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尤其需要關注。今年中央召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並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哲學社會科學中的絕大部分學科都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對於幫助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認識和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文化培育大學生。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優勢,緊密圍繞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對於新聞院校的學生來說,專業性質決定他們更加關注現實社會,更多接觸各種社會現象與問題,新聞教育不能只是象牙塔中的知識灌輸,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要幫助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現實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職業擔當,獨立思考,敢於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談到的,“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些話對新聞教育工作者是一種鼓勵,我們應該針對目前新聞改革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回應中國當下改革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實現理論創新,並將最新的理論成果運用於新聞人才培養,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科研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新聞人才培養”【項目編號:RMXY2016C021】的研究成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