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版權之困的背后 行業混戰傷了誰
深受版權之困的網易雲音樂,日前高調宣布用戶數量破4億,而這距離此前破3億僅過去了7個月。盡管如今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數量持續增長,但仍舊無法掩蓋飽受詬病的版權問題。這背后,映射出的並非只是一家企業的艱難自救,還有在線音樂市場對於“版權”二字長達數年之久的利益之爭。
版權流失艱難自救
作為一家於2013年才正式上線的在線音樂平台,網易雲音樂的出生比QQ音樂、酷狗音樂等多家平台晚了近十年時間,這對於網易雲音樂而言,意味著從出生之初就需要面臨不小的挑戰,即從其他已在業內布局多年、基本已將市場瓜分的在線音樂平台口中爭奪用戶。
在不少用戶心中,選擇在線音樂平台有一個基本標准,那就是曲庫中的音樂數量充足,能夠滿足自己聽歌的需求。可近年來,隨著各個層面對版權愈發重視以及最嚴版權令的發布,在線音樂市場一直彌漫著一股硝煙,而這股硝煙的源頭正是來源於對音樂版權的爭奪。不少在線音樂平台為獨攬版權紛紛豪擲重金,當時有消息顯示,2015年底,騰訊約擁有20多家獨家音樂版權,與之相對應的版權費用或高達十幾億元,且這並非行業個例。較高的版權費用,一方面讓部分平台失去了搶佔版權的先機,另一方面也讓部分平台望而卻步。
在該背景下,網易雲音樂逐漸顯現出自身在版權方面的短板,同時也因版權問題面臨多起訴訟,不僅有酷狗等其他平台起訴網易雲音樂涉嫌侵權,網易雲音樂也反向起訴對方存在侵權行為。其中,對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問題產生較大影響的一件事是,原本自2015年開始與QQ音樂達成的版權戰略合作,於2017年8月瓦解,當時引發的結果是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唱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以及其他部分詞曲版權公司、音樂公司旗下的大量音樂版權,均不再轉授給網易雲音樂,這對網易雲音樂而言無疑是一次沖擊。
經歷一系列事件后,不少用戶表示,網易雲音樂曲庫中越來越多的音樂因版權問題接連下架。“目前包括田甄馥、王菲等歌手的一些作品已經無法在網易雲音樂上收聽、下載,且現階段仍陸續有其他音樂作品下架”,用戶張雪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面對當下出現的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表示,“從7月底至今,平台下架歌曲的數量約佔曲庫總量1%的比例。優質的音樂版權是音樂平台內容的基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網易雲音樂也一直在積極採買版權,努力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音樂內容”。
分銷、獨家利益難平
“作為一家在線音樂平台,未來網易雲音樂面臨著一條怎樣的發展之路,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版權的缺失如今已經成為網易雲音樂現階段發展過程中一塊不可回避的硬傷。”音樂評論家於華表示。
而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網易雲音樂版權問題的背后,映射的是行業基於版權引發的利益爭斗。在投資分析師許杉看來,擁有滿足用戶需求的音樂版權,是讓用戶選擇該平台的敲門磚,尤其是版權爭奪戰發起之初,在線音樂市場上平台眾多,為了鞏固自身用戶的黏性,同時將其他平台的用戶爭搶到自己旗下,當時不少在線音樂平台選擇與唱片公司達成獨家版權協議,從而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從正面看,獨家版權確實讓相關在線音樂平台獲得了其他平台不具有的版權優勢,但從反面來看,獨家版權協議也增加了成本,盡管在線音樂平台紛紛試圖通過付費模式、會員模式獲得更多收入,但國內用戶的付費意識仍在培養階段,高額的獨家版權費難免帶來生存壓力,並成為在線音樂平台整合並購的導火索之一。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時騰訊在收購擁有酷狗、酷我的海洋音樂集團時,雖然海洋音樂集團擁有第一份額,但之所以選擇委身騰訊,最大動力是版權成本,且此前海洋音樂集團試圖赴美上市也是為了獲得資本,以平衡版權成本和變現難等問題。
其實在線音樂平台與唱片公司根據版權達成協議並非隻有獨家一條路,還可以採取分銷的方式。“但對於分銷,在線音樂平台也會有自己的考量,每一次版權協議的簽訂均會有時間期限,獨家版權價格較高,卻能在該段時間裡形成獨一無二的競爭力,分銷雖然能讓平台借助轉授權獲得收入,減少版權成本給自身帶來的壓力,但版權所帶來的獨家競爭力也會被弱化,這就要求平台需要建立包括版權、體驗等各方面在內的綜合競爭力,以此來籠絡用戶,這也是一種挑戰”,許杉表示。
行業混戰傷了誰
其實,此前一系列針對音樂版權的混戰,不僅傷害了部分在線音樂平台的發展,對用戶也是一種傷害。不少用戶表示,自從各個平台開始爭奪獨家版權后,不僅需要在手機中下載兩個甚至更多的App,還得一個一個地在App中搜索自己想要聽的歌,聽歌反而變成一件麻煩的事。版權混戰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面對這一情況,政府層面也已有所布局。國家版權局於今年10月約談了騰訊音樂、阿裡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太合音樂等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等20余家境內外音樂公司和國際唱片業協會等主要負責人,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出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採購獨家版權,要全面授權音樂作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音樂版權集體管理活動。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表示,網絡音樂服務商搶奪獨家版權、哄抬授權價格,不利於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獨家授權的模式還可能導致盜版的反彈。在國外,唱片公司很少出現將整個曲庫授權給一家音樂平台獨家使用的情況。
在網易雲音樂看來,未來,音樂版權的轉授和共享將是大勢所趨。同時另一方面,網易雲音樂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彌補版權上的缺陷,並於2016年11月正式啟動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另外還在日前與台灣第一大數字音樂平台KKBOX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打造全球最大的華語音樂宣傳平台,共同發掘和推廣優秀的華語歌曲和華語音樂人,“網易雲音樂未來發展方向將專注於產品體驗升級、加大內容投入、健康版權體系打造和音樂上下游解決方案建立等方面,以為用戶提供更優質和豐富的音樂體驗”。
如今體驗已成為用戶選擇在線音樂平台的關鍵因素之一,網易雲音樂之所以在音樂版權數量較少的情況下,仍在短時間實現用戶增長也與此有關,並以較為精准的個性化歌單推薦、小眾化歌曲吸引用戶。行業評論人王毅認為,此前的音樂版權爭奪依靠的是資金實力,而隨著未來發展,平台服務和用戶體驗將成為在線音樂平台拼搏的第二戰場,並決定誰能搶佔更多用戶的使用時間,提升用戶活躍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