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虛假健康信息傳播"七寸"在哪? 謊言何以蠱惑人心

2017年11月27日07:24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虛假健康信息何以頻頻蠱惑人心

  調查動機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食藥監總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其中將食品和保健食品標簽虛假標識聲稱行為作為一項重點整治內容。

  在保健食品虛假宣傳中,有一類最為突出,即形形色色的虛假健康信息,其中既有夸大其詞的虛假醫療、保健食品廣告,也有各種冠以專家說法之名的偽科學,可謂害人不淺。治理虛假宣傳必須抓住要害,虛假健康信息傳播的“七寸”在哪兒?《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隨著信息傳播渠道日趨多元,人們在生活中遇到虛假健康信息的情況逐漸增多。

  不久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加強健康教育信息服務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健康信息供給服務力度,規范健康教育信息生成與傳播,加強健康教育信息監管,提升健康教育虛假信息處置力度。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虛假健康信息成因復雜,對人們生活的危害逐漸增大。

  虛假醫療廣告挖坑不淺

  今年暑期,一名叫劉洪斌(有時稱為劉洪濱、劉洪彬)的老太太“紅”遍大江南北。

  據相關媒體報道,“頂著各種不同頭銜的所謂專家‘劉洪斌’從2014年開始出現在各大衛視”。

  現居住於上海市閔行區從事傳媒行業的徐女士對媒體上的各類虛假醫療健康信息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還有閱讀的習慣就會發現,一些地方的小紙媒每天都會有不下4種醫藥廣告。”徐女士說,“白癜風可以治、癌症可以治、牛皮癬可以治,什麼都可以治,甚至藥到病除。很多親戚朋友會問我這些信息是真的嗎?廣告上的信息不需要審核的嗎?我每次都會告訴他們不是這樣的,然而現實狀況很復雜”。

  據徐女士介紹,醫療廣告必須經過出版方有廣告審核資質的專人審核。包括藥品及醫療器械在內的醫療廣告都不得含有夸大療效、保証治愈等類似詞語,不能用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醫生患者等作為形象代言。麻醉藥品、毒性藥品等類型不得刊登廣告。廣告投放方必須提供醫療有關的正規証件執照,否則不得刊登等。“這些在相關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

  “有些地方小媒體之所以投放這麼多醫療保健廣告,也有現實的無奈。”徐女士告訴記者,“醫療廣告向來都是廣告大戶,不管是報紙還是雜志,對於這樣的廣告也很頭疼。登或者不登都是在博弈中取舍。如果廣告方能夠提供相關資質,並且樂意配合審核人員改動相關用詞,打個擦邊球什麼的,大家都很樂意接這樣的廣告。”

  “但是通常碰到的情況是,廣告方隻能提供最基本的保証,而且都堅持用那種很聳人聽聞的標題。對於這種醫療廣告,大的媒體一般不會登,但有些小的媒體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是太過分就好。等到有人來投訴了,再撤下來。雖然大家都知道醫療廣告很多都是虛假的,但真正投訴媒體並不算多,但難免還是有人會因此上當受騙。”徐女士說。

  不久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通報15個虛假廣告案例,其中12個為虛假保健品和藥品廣告。

  徐女士的一名親戚曾患白癜風,專業的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告訴他,這個病隻能抑制,很難完全治愈。不過,這名親戚從媒體上看到很多治療白癜風的廣告后,想嘗試一下。

  徐女士對記者說,“親戚看到能治愈的廣告后就信以為真,別人勸他,他就會說‘廣告都登了,怎麼會是騙人的?要是騙人的,這醫院怎麼能生存這麼久’?最后,親戚還是去了,但現在依舊沒有治好。因此,對於虛假醫療廣告來說,大家還是要提高警惕意識和科學素養,全面禁止並不現實”。

  求醫心切易相信“偽科學”

  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也為虛假健康信息傳播提供了渠道。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的劉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他最近為手機上五花八門的健康信息感到煩心。

  “最近這段時間也不知是怎麼了,爸媽特別相信微信上一些來歷不明公眾號的醫療保健信息,並且還在朋友圈、親戚群中廣為轉發,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還真按這些保健信息去做。”劉先生說,“父母不僅不聽兒女的勸告,相反還認為我們不懂醫療保健常識,不懂科學。雖然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們操心,但真的很想讓他們看得清楚一點,也很擔心一些所謂的‘健康飲食’或者‘江湖偏方’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劉先生告訴記者,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長輩越來越注重養生、注重身體健康。然而,長輩使用智能手機時間不算長,又容易以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一些信息,喜歡盲目而熱心地分享,三人成虎,造成和加劇了這種情況。“虛假健康信息害死人。你相信並轉發虛假健康信息,可能就出現在鄰居另一個長輩的朋友圈裡。何況有的虛假健康信息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不但完全不靠譜,甚至可能會傷身體、害家人,這就更不能坐視不理”。

  對於當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虛假健康信息,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楊大夫對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楊大夫告訴記者,追求健康是心之所向,也是一種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各方面快速發展,健康問題越來越引發人們關注。但局限於醫療大環境、醫療水平以及全民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同,許多慢性病、勞損性疾病通常並不符合人們的常識性認知,常常是難以徹底治愈的。

  “例如,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破壞、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多發於膝、手指、頸椎、腰椎部位,基於目前醫療水平,徹底治愈的可能性偏小,臨床主要以緩解疼痛為目的,使其盡可能不影響平時生活質量。”楊大夫告訴記者,“有的患者求醫心切,苛求根治,加上社會環境經濟利益的驅動,醫療保健機制、監管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虛假醫療、醫藥信息的滋生。”

  在楊大夫看來,被媒體曝光的神醫“劉洪斌”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劉洪斌頂著多個頭銜,有些患者因求醫心切的心理導致其盲目接受、嘗試。就虛假健康信息最大的危害來講,經濟損失還是其次,關鍵是一些藥物進入不同的個體,會因人而異產生一系列的反應和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類似這種不切實際、夸大其詞的醫療保健信息還有不少。全民健康是大的發展趨勢,希望相關法律法規能夠進一步完善﹔工商、醫藥監管部門嚴把審批關,增加監管力度﹔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從源頭上切斷醫療信息背后的利益鏈﹔相關改革措施和制度設計傾向於公共醫療衛生保健﹔從健康宣傳方面提高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最終形成一條健康的醫療保健鏈條,促進社會醫療健康信息的良性傳播。”楊大夫說。(記者 杜曉 實習生 馮一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