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問題的問題》:打向敷衍與虛偽的一記耳光

“任何人來到這裡——樹華農場——他必定會感覺到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戰爭,和戰爭所帶來的轟炸、屠殺,與死亡。專憑風景來說,這裡真值得被稱為亂世的桃源。”這是老舍小說《不成問題的問題》的開篇語,這部短篇小說是《貧血集》中的一篇,寫於1943年。最近,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半個多世紀前一個小農場故事中映射出的問題,至今仍然有現實意義。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大后方重慶,物產豐富而且不愁銷路的樹華農場,在農場實際負責人丁務源主任手裡,卻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態。丁務源愛財、沒有理想、凡事都敷衍了事,“沒有問題”是他的口頭語。可是丁主任因為圓滑、極通人情世故,讓人雖知其無能卻又對其無可奈何,甚至還有不少人愛戴他。后來農場來了一位自稱“全能藝術家”卻拿不出來一張作品、賴在農場不走的財主兒子秦妙齋,和丁務源打得火熱。
影片最大的矛盾沖突發生在第三幕。不滿一直虧損的農場股東佟老板聘了從英國讀完博士、一心想要農業救國的尤大興,想讓他接替丁主任管理農場。尤大興有技術也有熱情將農場改革好,但是因為他要開除游手好閑的員工、趕走騙吃騙喝招引狐朋狗友的假藝術家秦妙齋,引起了懶散慣了的農場員工的不滿。而這種不滿正好被丁主任利用,他借人之手把尤大興逼走,重新坐穩了主任的位子。
這部電影曾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主演范偉也憑借在該片中的表演問鼎金馬最佳男主角。影片中,編劇對於細節的設計是一大亮點。電影的劇本改編是使文學語言向鏡頭語言轉化,編劇梅峰和黃石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家三太太和股東家佟小姐兩個重要的女性角色,並設計了秦妙齋辦農場畫展、丁務源在新主任上任后故意扮慘相的細節,合理的改編給了觀眾更多幽默又深刻的體驗。此外,黑白畫面的呈現形式、平和的敘事節奏也是本片的特色。平靜的講述,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人公們暗流涌動的心理斗爭中去。影片的畫面特點和敘事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老電影《小城故事》,是需要反復去咂摸回味的。
筆者走出放映廳聽到前面一位姑娘向身邊男伴抱怨說:“真不明白這麼一個講小農場小故事的片子,評價為啥那麼高!”的確,不同於其他抗戰題材影片的腥風血雨、生離死別,《不成問題的問題》裡偷雞蛋的農場工人、忸捏作態的太太小姐,實在不能引起觀眾血脈僨張的劇烈情感體驗。但無論是在戰時還是現在,個體的選擇,最終會影響到國家這個大整體的走向。如今,我們仍然逃不開對於人情世故分外小心的考量、對於固化的“規矩”想去改變卻發現應者寥寥的無力。希望這部片子如同打向敷衍與虛偽的一記耳光,讓更多人反思與回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