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資本頻頻布局搶食市場紅利 演唱會直播競爭白熱化

王嘉敏
2017年12月01日05:55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搶食市場紅利 演唱會直播競爭白熱化

  11月27日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僅限VIP觀看的初音未來2017上海演唱會現已收獲了超過96萬次的播放量。從2012年試水到2014年開始蓬勃發展,從流量歌星到二次元虛擬偶像,演唱會中直播平台在不斷拓展用戶群體的同時,隨著各類資本頻頻布局,市場競爭也在逐漸升級。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演唱會直播市場規模可達79.8億元,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演唱會直播領域也打響了一場紅利爭奪戰。

  資本頻頻布局

  從2012年試水,到逐步成為不少樂迷、粉絲的消費選擇,演唱出直播市場發展迅速。2014年,樂視音樂直播的汪峰“鳥巢”個唱,成為國內首次採取網絡直播付費的演唱會,實現7.5萬人次付費觀看、200余萬元的網絡直播票房,吸引業內外廣泛關注,更讓不少資本看到演唱會直播市場背后的潛在空間,並不斷投入其中。

  現階段,不少處於業內領先地位的平台均開始在演唱會直播領域展開布局。其中在視頻網站方面,包括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PPTV等均在演唱會直播上有所動作,比如騰訊視頻推出了LiveMusic,優酷土豆推出U-Music系列直播演唱會。而在音樂平台方面,QQ音樂、樂視音樂、酷狗、阿裡音樂等也均舉辦過演唱會直播。與此同時,直播平台也不甘示弱,不僅YY LIVE直播了張靚穎演唱會,映客直播也在2016年全程直播Bigbang演唱會,吸引不少粉絲和歌迷的關注。

  直播將演唱會從單一場館解放到千萬個視頻終端前,傳播效應隨之升級。與此同時,視覺音樂在目前泛音樂的經濟形態裡是一種比較有商業前景的音樂形式,從廣義上來講,音樂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從工業化過渡到科技化和互聯網化的過程中,而線上演唱會直播已經成為未來音樂發展的大方向。

  搶佔用戶群體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鏈條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終端消費者的流失,一方面因為成本越來越高,原本能開十場演唱會,最終可能隻開兩三場,真正能去現場的是最鐵的粉絲,原本可去可不去,或者願意花點錢去體驗的准樂迷就可能被攔截、排擠掉了。而音樂產業自身也在尋求變化,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出口,改變站在每一個資源關口的人先拿走自己利潤的習慣方式,通過串聯的方式放大產業產值,因此對於現階段的演唱會直播平台來說,拓展受眾群體是搶奪市場的關鍵。

  有調查顯示,在眾多召開實體演唱會的歌手群體中,直播平台往往青睞於擁有龐大粉絲隊伍的偶像歌手與經典實力型唱將歌手兩大類。因為前者能實現更大的互動盈利方式,但在擴大市場上存在難度。而后者粉絲雖然絕對值不高、互動性較差,但其粉絲人群結構分布廣,可以利用關系鏈擴大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元偶像也正逐漸得到重視。此次在騰訊視頻LiveMusic獨家上線,僅限VIP觀看的“初音未來2017上海演唱會”,便可看做是演唱會直播平台將用戶群體向二次元拓展的一次嘗試。但歸根結底,必須有優質的內容才會有人買單,否則難以實現長久的盈利。

  短期難現寡頭

  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直播市場規模達150億元,其中演唱會直播佔13.3%,預計2020年我國直播市場規模將達600億元。若按此進行計算,2016年國內演唱會直播的市場規模已達19.95億元,2020年則能達到79.8億元。

  在巨大的市場紅利面前,演唱會直播市場的競爭也逐漸加大。投資分析師許杉認為,現階段演唱會直播仍處於培育發展期,屬於各方資本集合力量共同將市場蛋糕做大的階段,且演唱會直播的商業模式還未完全完善,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短期內不會出現寡頭壟斷的情況。

  與此同時,行業評論人王毅也指出,直播形式的演出分為線上線下兩個部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例如對AR、VR、3D音效、全息投影等技術的運用,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體驗。未來音樂市場一定是一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能讓參與者共享的全新生態體系,這也是未來演唱會直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