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寫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之際

方莉 楊舒 劉坤
2017年12月04日06:0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機器人在熱心地為參觀者指路。本報記者 金振蓉攝/光明圖片

白牆黛瓦迎來初冬的暖陽,枕水人家打開千年的木門,江南水鄉烏鎮再一次匯聚世界的目光。

“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12月3日上午,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在千裡之外連通論壇現場,並隨后通過網絡向全世界傳播。這一幕,也正是人類進入信息新紀元,互聯網無遠弗屆,正在形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

1500多位嘉賓、20場分論壇、5大議題,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在浙江烏鎮舉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來自世界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負責人、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將圍繞“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展開熱烈討論。

這是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我國舉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

這是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加速挺進的新征程上,一次重要的研討。

世界關注烏鎮,全球矚目中國。互聯網聯通世界,中國向世界展現“互聯網之光”的中國成果,擁抱互聯網,中國正以自信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展現中國之變,讓世人觸摸未來之光,與人類共享互聯網發展的美好前景。

新藍圖,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希望與國際社會一道,尊重網絡主權,發揚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在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賀信裡的這句話讓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印象最為深刻。在他看來,中國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發展,並帶動世界互聯網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共同繁榮,建設命運共同體。

從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賀詞中提出“命運共同體”,到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講話提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從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視頻講話提出網絡空間治理的“四大目標”,到此次大會賀信中提到“四個共同”,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始終指向“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核心主題。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蘊含著當今互聯網時代人類利益攸關、命運相通特征的倡議和方案,充盈著對人類共同命運與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彰顯了中國方案的智慧與擔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支振鋒表示。

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中國方案,從中國江南水鄉烏鎮傳出,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成為引領互聯網國際合作的友誼之聲。我們看到,中國正與各國人民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統籌規劃海底光纜和跨境陸地光纜建設,提高國際互聯互通水平,打造“網上絲綢之路”,與絲路沿線各國形成更為緊密的數字經濟發展共同體﹔積極支持《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通過和貫徹落實﹔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塑造與規則制定,加快推動中國信息化標准走出去﹔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就推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統提出中國主張……

“當前世界各國都把網絡發展當作重心,塞爾維亞一直堅定地支持中國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倡議,這將是全球新的網絡空間政策的開始。”塞爾維亞貿易旅游與通信部國務秘書塔提亞娜·馬迪奇對“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非常認同。

新征程,提升網絡強國建設“加速度”

動動嘴唇,不用發出聲音,唇語識別系統就能立刻分辨出你在說什麼﹔一張紙質試卷,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馬上就能識別內容,批改給分﹔半米高的無人駕駛小車載著貨物,可獨立完成快速送貨﹔僅憑主人聲音指令,智能家居就能實現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樂播放……在本屆大會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上百項最新最“潮”的中國互聯網技術亮相,不斷刷新著中外觀眾對於互聯網技術的認知,更濃縮著中國這一東方古國領舞世界互聯網潮頭的身影。

三年多來,數以千計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在烏鎮被展示、體驗。世界互聯網大會正成為全球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的匯集地,成為觀察世界前沿技術的新窗口。“中國成果與全球科技巨頭同台競技,並駕齊驅,展現出中國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豪邁。在互聯網領域,無論是服務的普及程度,還是人們使用服務的方式,目前中國都已遠遠領先西方,包括數字技術、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已在中國孕育成熟,並在世界各國應用。”在開幕式現場,連續四年參加互聯網大會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對記者說。

時間回到2014年,中國網信事業發展進入第20個年頭。當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話語拉開了我國網信事業深化改革的大幕。

以人民為中心、培育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核心技術是關鍵……幾年來,一系列深刻精辟的論斷,一整套著眼長遠的布局,成為建設網絡強國的行動指南。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一個“變”字,或許是過去23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具概括力的關鍵詞——

從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如今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3%﹔電子商務交易額約佔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1萬億元,位居全球之首﹔分享經濟爆發式增長,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過億……

“中國正在加速邁向網絡強國,其中至關重要的正是數字經濟在經濟增長中扮演的加速器作用。”作為全球網絡安全領域的著名專家,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全球副總裁布魯斯·邁康納表示,“我注意到,當前中國正在加強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正如習近平主席說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寒蕪際碣石,萬裡風雲來。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古老的烏鎮將見証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昂首邁進的鏗鏘腳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處提到網信相關內容,既指出了中國互聯網建設在過去五年取得的歷史成就,又擘畫出網絡強國的新時代藍圖。

新體驗,共享互聯網美好生活

“‘一鍵問診’按鈕很醒目,輕輕一按,就能與家庭醫生面對面,24小時都有醫生在線。”上個月,董玉玲給父母購買了家庭版“微醫”智能健康終端,這個常年和父母異地而居的桐鄉人終於放心了。

董玉玲是烏鎮互聯網醫院家庭醫療體系的首批受益者。2015年底,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這是一個基於“微醫”手機應用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每日接診量超過3萬人次。目前,“微醫”已在17個中西部省市落地互聯網醫院,有2400家醫院、26萬名專家可通過“微醫”和發達城市及邊遠山區的百姓相連,讓患者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大醫院、名專家的就醫服務。

小城因互聯網而改變,只是互聯網惠及民生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信事業,將“互聯網+”提升至國家戰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互聯網正越來越快“飛入尋常百姓家”,釋放著全方位的民生福利,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著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寬帶提速和降費年年持續、大力推進,截至2016年底,全國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達49Mbps,移動互聯網戶均接入流量是2014年底的5倍多,“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從承諾變為現實﹔互聯網為精准扶貧提供了新思路,2016年,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深入實施,3.1萬個貧困村實現了寬帶建設和升級改造,15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截至2016年底,農村快遞網點已發展到近9.5萬個,淘寶村達到1311個,依托農村電商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許多農民拔掉了“窮根”﹔互聯網讓更多普通人圓了創業夢想,隻需要一個終端、一根網線、一個好創意,人們就可能成為新時期的“網紅”,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我們很驚喜地看到,中國互聯網行業在過去幾年中快速發展”,來參會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特別留意到,中國的網上支付、共享單車和電子商務等給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那麼未來30年,互聯網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絡而存在。”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這樣預言互聯網的未來。

精彩還在繼續。這裡有黃鐘大呂,也有百家爭鳴﹔這裡有頭腦風暴,也有暢所欲言。

“全球數字經濟:深化合作,增強互惠”“大連接時代:創新 智能 變革”“網絡傳播與社會責任——新時代 新機遇 新擔當”“包容互鑒:網上文化交流共享”“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共識與前景”……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與會嘉賓將圍繞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互聯網與社會、網絡空間治理和交流合作等五個方面進行交流研討,為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貢獻智慧、凝聚共識。

且聽風吟,且賞花開。讓我們傾聽虛擬與現實的親密對話,讓我們靜待互聯網文明結出豐碩之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