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記者徐建國:一場論壇引發媒體思考
人工智能,是今年互聯網大會上的高頻詞,也是媒體特別關心的焦點詞,風光無限。
今年大會就有一場論壇是專門為人工智能而設的,主題是“人工智能:讓生活更美好”。而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言時,無論是阿裡巴巴的馬雲還是蘋果公司的庫克,也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人工智能的話題。
說一個小細節。關於人工智能的論壇安排在12月4日上午9點,預見到這場論壇會比較火爆,我跟同事7點多就從駐地出發,趕去會場。可沒想到的是,到的時候,整個會場早已沒有座位,很多人都隻能擠在會場后排,通道都被圍得水泄不通。5分鐘后,會場的安保人員就開始“限流”了。一個我認識的媒體記者,很郁悶地發朋友圈說,就出門上了個廁所,就進不來了,真是急壞了。后來他隻能轉戰其他論壇了。
媒體人為什麼這麼關心“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以及未來的新技術,對傳統媒體到底是一場災難,還是一件幸事?當機器新聞時代來臨以后,媒體人還能干什麼?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媒體人都急切想知道的。
傳統媒體人的擔憂,或者說當前的整體焦慮,是有因可循的。在很多傳統媒體,尤其是都市類媒體人看來,目前紙媒的困境,是受互聯網沖擊所致。大家一直尋找轉型之路,甚至放棄紙媒進行轉型,但真正成功者,鳳毛麟角。
如果說互聯網開始進入下半場的話,那麼,在上半場,傳統紙媒可以說是傷痕累累。轉型為什麼這麼難?或許因為,現在傳統媒體絕大多數對技術很迷茫,意識還停留在“馬車時代”。
在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智能產品力爭扳回一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呢?在今年互聯網大會的報道上,我們做了一次紙媒技術上的探索和嘗試。我們把手機QQ推出不久的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到了互聯網報道的三期特刊上。QQ—AR技術,說得簡單點,就是把整個版面做成一個二維碼,通過掃一掃識別出的是版面上的圖文,然后在手機端跳出預設的動畫畫面。對這項技術的應用,能讓靜態的新聞紙張動起來,讓報道也更“互聯網”了。
《錢江晚報》其中一期特刊的封面主圖是烏鎮民居的剪影,而當打開手機QQ掃一掃,神奇的一幕就出現了。如同你戴了一副增強現實眼鏡,在你眼前浮動出烏鎮小橋流水的水墨動畫片,還有全球互聯網領軍企業的大佬頭像、公司品牌LOGO及“黑科技”產品等。我們的這款特刊產品,在互聯網大會報道上獨樹一幟,如同互聯之光博覽會上的“黑科技”一樣,受到同行及嘉賓大佬的關注,在開幕當天就迅速躥紅。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看了《錢江晚報》增強現實報紙后表示也很驚喜,說,這是一份好報紙。
運用增強現實技術,這是我們在紙質新聞報道上的首次嘗試和探索,這在國內傳統紙媒上應該也不多見。
我把這樣的一次嘗試作為例子來說,更想表達的是,技術的趨勢不可阻擋,如果能緊跟傳播的前沿技術,不斷地自我革新、突破,那麼,目前正遭遇四面楚歌的傳統紙媒,或許能贏得一線生機,至少是希望。增強現實技術在紙媒上的使用,不僅能讓新聞報道煥然一新,打造出更加豐滿的表現形式,而且,事實上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今后,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新聞或是廣告,都可能是動態的、立體的。因此,我們應該相信並有理由自信,以數據化和智能化為主導邏輯的互聯網下半場,帶給媒體、媒體人更多的是福音。人工智能會給新聞操作方式帶來改變,推動創新轉型,我們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應對。就像馬雲在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說的那樣: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