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10期

以“四向四做”為指導,完善新聞人才培養體系

賴黎捷 葛曉卉
2017年12月12日10:53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11·7”講話中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即“四向四做”。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系統梳理“四向四做”的理論脈絡,並以之為指導,結合當前我國高校新聞教育實際,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為統攬,以新聞評論為抓手,以“走轉改”改革實踐教學是進一步完善新聞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四向四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人才培養﹔教育

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了中國記協理事會代表及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對新聞工作者提出四點希望,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取向,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此次講話是一個理論體系完整、思想內容深刻、觀點表述新穎的重要講話。﹝1﹞

深入學習講話精神,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和宣傳思想工作一系列講話,特別是結合他於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領會“四向四做”新聞人才標准,並將標准落實到新聞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是新聞教育的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

一、深刻領會“四向四做”,培養卓越新聞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11·7”講話中提出的4點希望,是對新聞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關鍵問題的又一次深化與提煉。此次講話精神與2016年“2·19”講話、2013年“8·19”講話等一脈相承,為培養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明確標准,指明了路徑。

(一)堅持“政治家辦報”,培養政治堅定的新聞人才

“政治家辦報”是毛澤東關於報刊新聞工作的一個重要思想。1956年,毛澤東在同吳冷西的談話時對此做過集中闡釋: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書生辦報的最大缺點是“多謀寡斷”,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2﹞“政治家辦報”的幾點核心要義包括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即辦報為了誰的問題﹔領導干部要親自抓報紙,即報紙是什麼的問題﹔練就高超的辦報藝術,把報紙辦得既嚴肅又活潑,即具體怎麼辦報的問題。﹝3﹞

對“政治家辦報”提出新的時代要求,是“2·19”講話的一個重要內容。﹝4﹞在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媒介新格局中,在當今中國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的國際新形勢下,守好輿論這個陣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成為其首要內容。講話提出了“五個事關”,深刻闡明了新聞輿論工作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與長治久安的極端重要性。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輿論環境空前復雜。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顯得尤其重要。堅持政治家辦報,還要管好用好互聯網,增強陣地意識,鞏固新聞輿論陣地。在具體工作中體現為“四個牢牢堅持”,其中黨性原則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在“11·7”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放在首位,將政治堅定作為衡量新聞工作者的第一個標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樹立非一日之功,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紛繁蕪雜的國內輿情環境中,隻有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堅定的信仰,才能確保政治立場正確。與之相適應的是,努力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融入新聞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堅持正確輿論觀,培養引領時代的新聞人才

輿論導向問題歷來都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2·19”講話中將輿論導向作為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提出要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他還特別強調了都市類報刊、新媒體、非新聞類節目都要講導向。在“11·7”講話中,輿論導向的內涵則被明確闡釋為以正面宣傳為主,引領全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引領時代潮流,服務國家大局和社會發展需求,成為衡量新聞人才的又一重要標准。

(三)創新觀念和方法,培養業務精湛的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創新觀念和方法,是對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強調要抓好理念創新,以創新思維打開工作新局面,並把重心放在基層。理念、手段、基層工作“三個創新”是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三條基本路徑。“2·19”講話則把人才培養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上加以強調,將其作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全媒型、專家型人才首次被明確為新聞人才業務能力的新標准。“11·7”講話則凸顯創新意識的重要性,鼓勵新聞工作者勇於突破自我,為新聞工作者的全面成長和成才指明了方向。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培養具有人民情懷的新聞人才

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是關乎輿論導向的重大問題。“以人民為中心”淵源已久。1905年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提出並全面闡釋了黨的出版物的黨性問題。毛澤東在提出“政治家辦報”的同時,強調黨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是宣傳成功的基石:要使廣大群眾認識到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5﹞。全黨辦報、群眾辦報一直是我國新聞實踐的一個重要原則。

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在習近平總書記“8·19”講話中得以重申: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6﹞。從人民利益出發,以人為本一直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觀點。在“2·19”講話中,他明確要求新聞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基層一線,深入了解民情。把“黨和人民放心”作為衡量新聞工作者的標尺。在“11·7”講話中,他再次強調人民性的問題,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黨和人民信賴”的更高要求。

二、以“四向四做”為指導,優化新聞人才培養體系

在“四向四做”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居於首位,其實質是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以確保堅定的政治立場。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馬克思主義就是政治家辦報的檢驗標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應該成為統領輿論工作和新聞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南。

(一)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為統攬,提升新聞宣傳素養

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新聞從業者不僅要在理論上准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深刻內涵,更應將其運用於新聞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觀察事物,分析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如何系統、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如何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新聞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統領地位?如何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並將之作為終身信仰指導新聞實踐?這是當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領域亟須攻克的重要難題。

在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和李大釗創辦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而在當代高等院校新聞傳播教育中,清華大學率先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等相繼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實踐。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大多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納入通識必修課模塊,部分高校在文理基礎課中將其作為必須選修的人文類基礎課程,如復旦大學將“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作為必選課,更多的高校以系列講座形式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如四川大學。

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統領地位,打造以之為核心的課程群,將其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提升師生新聞宣傳素養的一條有效路徑。重慶新聞學院自部校共建以來,努力建設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的課程群,改革教學模式,幫助師生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已有的通識必修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納入學科基礎必修課模塊,同時還開設“媒體閱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導讀”課程,組織“新聞理想者部落”,開展專題研討會。“媒體閱評”從新生入學之始便引導其培養良好的新聞閱聽習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新聞評價標准,進而提升其新聞作品鑒賞能力與批評分析能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導讀”進一步拓寬學生對經典理論的學習視野,強化學生對關鍵問題的理解和把握。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避免消極抵觸情緒,學校組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專家教學團隊,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將課堂延伸至線上、線下,帶領學生實地調研。此外,學校還邀請業界、政界、學界聯合設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用講義”,構建簡明扼要的“知識點解讀+行業典型案例訪談+學生自主設計習題”三個模塊組成的教材框架,編寫學界認可、業界認同的實用教材。學生自發成立的“新聞理想者部落”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與專業知識學習緊密結合,邀請業界精英,組織“政治家辦報”“輿論與真實”“娛樂與導向”等專題研討。

(二)以新聞評論為抓手,樹立正確的輿論觀

輿論引導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內容。要樹立正確的輿論觀,首先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社會底層百姓的真實狀況和心理狀態。當前我國網民已超過6億,接近總人口的一半。網民迅速崛起,成為“新意見階層”﹝7﹞。被稱為草根的普通民眾直接參與新聞信息傳受活動,而且人人可以成為記者和編輯,新聞傳播活動真正實現了平民化、草根化和非專業化。﹝8﹞大學生處於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其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之中。面對當今社會海量信息的現實狀況,他們在迅速獲取第一手信息資料的同時,也容易受到諸多虛假信息、錯誤信息的干擾和誤導,易產生錯誤的觀念。在輿情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新態勢下,如何把握時機發出聲音,適時引導輿論,是當代新聞傳播人才更應具備的基本功。

在新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新聞評論”課佔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對新聞採寫編基本功從事實呈現到觀點表達的綜合運用,又是在社會調查研究基礎上對新聞事實的判斷分析和觀點提升。近年來,重慶新聞學院逐步探索以“新聞評論”為抓手,以系列微課、國情講座、輿情分析、新聞發言人等課程為拓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輿論觀。我們圍繞“新聞評論”研發系列微課“新聞V評論”,每期10分鐘,在網站和公眾號同時發布﹔圍繞“新聞評論”拓展線上評論寫作實踐空間,創辦“言吧”微信號,作為日常新聞評論習作展示的平台,力求將其打造為當代大學生的輿論陣地。我們還開設“國情教育”系列講座,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商委、市外經貿委等市級部門負責人講學或帶領學生實地調研,引導學生關注並深入了解市情、國情﹔開設“輿情監測與分析”“新聞發言人與輿情引導”等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輿論觀,培養輿情識別能力、輿情分析能力、輿情引導能力。

上述課程體系的搭建僅僅是開端。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在輿論學的研究、評論類等核心業務課程及輿情分析類課程三方面進行拓展。樹立正確的輿論觀,還需強化效果意識,把握好時度效。“時度效”既是價值觀又是方法論,也是一把標尺,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供了衡量標准。在上述課程的基礎上,對輿論學的基礎研究和介紹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輿論觀。評論類和報道類核心業務課程也應進一步細分和深化,如可以開設“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新聞述評”等課程,深入講解“時度效”的內涵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社會調查、輿情分析類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則有助於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輿情,理性分析與判斷,從而樹立正確的輿論觀,如我們可以開設“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網絡輿情研究”“網絡數據分析基礎”等課程,引導學生運用社會調查工具開展調查研究,運用數據挖掘知識,開展網絡輿情研判等。

(三)以“走轉改”改革實踐教學,錘煉良好的新聞作風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不僅是用戶,新聞工作者也要面對鋪天蓋地的海量信息。數字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獲取更為便捷,門戶網站、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體上有無窮無盡的新聞線索。互聯網時代的記者需要克服信息獲取的極大便捷帶來的惰性。去媒介的交流,面對面的採訪,與電話、郵件採訪,甚或網上粘貼復制相比,顯得難能可貴。然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有思想、有溫度的作品隻有扎扎實實深入基層方可獲得。到現場採訪,用事實說話,依然是新聞報道的基本規律和基本要求。新聞工作者應有基層意識,如何將基層意識貫穿到新聞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卓越新聞人才的專業本能,是當前新聞人才培養的又一重要命題。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在我國新聞界廣泛開展已經6年有余,正逐步成為一項常態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要幫助新聞工作者克服電話、微博、微信等便捷的信息獲取手段帶來的工作惰性,避免脫離群眾、閉門造車,偏聽偏信無根之語,應鼓勵編輯、記者走群眾路線,學習群眾鮮活的話語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吸引其注意力,以踏實求真的調查核實精神獲取群眾的信賴。“走轉改”對於回應社會需求,彌合社會分歧,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強化“政治家辦報”意識,都有著重要意義。“走轉改”是新聞戰線的一場正本清源的實踐活動。﹝9﹞

我國新聞教育在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后也面臨著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學生人數的增加,雙師型師資的匱乏,都給新聞實踐教學帶來了挑戰。部校共建為媒體與高校的深度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以“走轉改”改革實踐教學,帶領師生深入基層,是培養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的未來新聞工作者的關鍵環節。

經過數年探索,重慶新聞學院探索了以真實任務為驅動、以真實評價為目標、以專業教師與編輯記者“1+1”聯合指導為特色的“走轉改”實踐教學模式。以2015年為例,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和學校協同策劃,遴選9位市級媒體骨干編輯、記者,帶領2012級48名學生分赴西安、蘭州、敦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與重慶有關的故事。2016年,結合“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國家戰略,以“新聞學子看扶貧”為主題,54名新聞學子深入重慶4個扶貧重點區縣走村串戶進行實地訪問,尋訪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2017年,以“訪市井尋重慶匠人,探企業求精良制造”為主題,110名新聞學專業學生分赴合川、江津、榮昌、永川等基層,深入市井生活、深入企業一線,尋訪重慶“非遺”傳人和技術達人,宣傳工匠精神。

以“走轉改”等理念指導新聞實踐教學,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和運用落到實處,不失為培養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的一條有效路徑。(賴黎捷為重慶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葛曉卉為重慶新聞學院廣播電視領域碩士生)

參考文獻:

﹝1﹞鄭保衛.堅定方向 做好導向 確立志向 把握取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11·7”講話﹝J﹞.中國記者,2017(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華通訊社.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215-216.

﹝3﹞高長武.“政治家辦報”的核心要義﹝N﹞.學習時報,2016-04-14.

﹝4﹞楊振武.把握好政治家辦報的時代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6-03-22.

﹝5﹞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6﹞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7﹞周瑞金.“新意見階層”在網上崛起﹝J﹞.炎黃春秋,2009(3).

﹝8﹞童兵.新媒體時代輿論表達和輿論引導新格局﹝J﹞.新聞愛好者,2014(7).

﹝9﹞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讀本﹝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120.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