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來源:《新聞愛好者》
很長一段時間,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很多媒體都很忙,而忙的同時也很“盲”,盲目、茫然,跨界融合、中央廚房、廣告經營、資本運作……前段時間,朋友圈有這樣一條信息,《澳大利亞媒體的“中央廚房”已紛紛夭折》《國內最早的“中央廚房”已經熄火》。文章裡說,煙台日報傳媒集團的“中央廚房”在運行了幾年后,全媒體中心的記者、編輯又重新回到了他們原來所在的子報編輯部、記者部。曾經的試點示范,在今天又恢復到分灶吃飯的原點。改革是大勢,但怎麼改、怎麼融合?是所有的媒體都要建“中央廚房”嗎?是所有的媒體都要大而全,文字、音頻、視頻全活兒嗎?我認為社會越發展,分工應該越精細。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從‘相加’到‘相融’,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他還指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很多人、很多媒體還沒有想清楚,處於一種盲目、茫然的狀態。如此下去很有可能邯鄲學步,忘了根本。
大家可能有這種感覺,就是傳統媒體覺得自己特別難,有時候甚至有一種恐慌,街談巷議佔據了大部分版面和空間,而我們的輿論導向卻無法形成,就更不要說影響力了。所以,有人就說傳統媒體沒落了,不改不行了。我們真的沒落了嗎?我們要改什麼,什麼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新春走基層的故事。我們的記者王冰和趙磊連續跟拍了專門給高鐵維修集便器的小伙兒田莊和他的小伙伴,節目叫《高鐵上的掏糞男孩》,於2017年1月18日播出。一條10分鐘的片子在央視新春走基層的節目中很普通,沒想到一經播出,3天內央視新聞微博的點擊量超過2000萬次,轉發10000+、留言20000+,留言中大部分網友為掏糞男孩點贊。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田莊每天要接待3家以上的媒體。大年初二,田莊走進中央電視台的《家和萬事興》節目現場。3月中旬又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開門大吉》和“五一”特別節目等。節目中報道的掏糞男孩田莊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90后“網紅”了。
一個普通的崗位、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何以感動大家,我們記者總結說:“真實、真實、再真實。”掏糞男孩的工作時間是夜晚,當所有動車都回維修站的時候,記者連續跟拍了幾天都覺得和採訪對象之間隔著什麼。后來王冰跟著田莊當學徒,連續三天和採訪對象一起工作,還在田莊的指導下,自己動手體驗了故障清除的過程,然后把自己惡心到家、酸爽透頂的感受和採訪對象交流,小伙子的“殼”一下子卸掉了,他覺得王冰是可以理解他的哥們兒而不是拿著話筒採訪的記者。片子裡,田莊和家人說自己是動車機械師,不敢和家人說自己是掏廁所的﹔每次洗手都用鋼刷刷指甲縫﹔從來不主動和人握手,女朋友嫌他臭等細節都被挖了出來。作為“90后”,如果只是拼艱苦,在任何年代都比比皆是,這些小伙子還特別用心做了MV、小動畫,告訴你乘坐高鐵上廁所時瓶蓋、別針、一次性勺子、叉子都可能成為故障點,讓大家注意。
這個片子的熱也讓我們冷思考,這是春節特別節目,是下了功夫做的節目,那麼,日常呢?如果我們日常也保持這樣的高水准,何愁沒有話語權呢?!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這正是:用真心動真情,遍地是基層﹔隻為應付走,艱苦也是秀。習近平總書記的“48字”方針裡,我最有感觸的是“成風化人”,這是高級的宣傳,也是最難的宣傳,潤物無聲。
說完基層,我們再說說高層。
今年3月18日,中央電視台重磅打造的原創系列時政微視頻《初心》正式上線,一經推出就引發“現象級”傳播,僅“央視新聞”的“三微一端”和“央視新聞”移動網自有平台24小時閱讀量就達4.1億。截至3月26日,總閱讀量達12.36億,創全網時政微視頻傳播新紀錄。隨后,所有商業網站也都推送和轉發了這個系列的微視頻。短短3集的微視頻加起來僅20分鐘,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寧德等地的生活和工作片段。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細節非常觸動人心,也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理念的生動注解。
小切口詮釋大情懷,而這每一個故事,都是編導們從上千小時的新聞視頻、幾十萬字的同期抄錄中,以及兩去延安、三到正定、四赴福建的多方採訪中精心“挖”出來的。除了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1993年、1995年的採訪視頻外,當時這個系列裡大量視頻其實是保存在地方手裡的珍貴資料。我問參與創作的編導,最難的是什麼?她說:“最難的是和地方打交道,這些珍貴的資料,大家都知道是寶貝,誰也不敢給,誰也不敢碰。創作團隊反復做工作,最后搬來中宣部才把相關的資料順利拿到手。”
這個片子我們在做的時候沒想到這麼轟動,就覺得應該去做,盡力做好。“80后”編導寇琳陽說,應該做,就去做,要做就做好,拋開私心雜念,保持我們對新聞的飢渴和初心,恰恰是這個系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經驗。很多時候,我們給自己設了很多門檻、禁錮,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敢,不要抱怨別人超越了自己,是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腳。
這個系列的微視頻,不是大屏幕播完然后剪一版給小屏,而是專門針對小屏設計的,沒有一句解說詞,剪輯、節奏、畫面要求,包括每集七到八分鐘的時長,都是基於手機用戶考慮的,很適合手機用戶觀看。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要求:“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創新發展。”
戲曲界有句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不管在什麼時候,保持初心、保持定力、保持創新的活力,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好作品等於話語權,做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有定力,不僅體現在對業務的堅守上,更體現在我們在紛繁復雜的輿情面前不博眼球、不隨波逐流。作為主流媒體應該知道:什麼時候發聲?怎樣發聲?避免蹭熱點、避免跟熱度。在這樣一個信息洪流中,不隨波逐流、保持定力,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體現在每一個細小新聞的處理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概括提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強調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我想,媒體的改革不光是把形式改得更花哨,更重要的是要把新聞的內容改得更真實,形式更貼近。新聞改革不但是形式的新穎,更重要的是內容的深化、三觀的端正和立場的鮮明。大家都說新媒體來了,傳統媒體不行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敵人叫新媒體,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國際歌》裡有句歌詞:“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作者為中央電視台駐河南記者站站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