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不是精英》收視亮眼但評分不高 制片人回應

王莉
2017年12月13日15:50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觀眾眼睛毒對行業是好事”

  雷佳音表情搞怪

  劇情笑料十足

  兩人被網友封為“大米味精”組合

  雷佳音、鄧家佳扮演一對歡喜冤家

  在江蘇衛視播出的都市生活劇《我不是精英》將在本周五迎來大結局,韋晶(鄧家佳飾)和米陽(雷佳音飾)的情感走向令觀眾期待。該劇匯集了雷佳音、鄧家佳、許娣、王姬、李建義等實力派演員,加上歡樂的台詞和緊湊的節奏,收視成績亮眼。但也有人吐槽一些劇情的設定太不嚴謹、過於俗套,比如臥底不專業、500強企業太兒戲、“傻白甜”女主角逆襲等,目前該劇豆瓣評分僅有5.8分。

  近日,該劇制片人張維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她表示:“現在觀眾的眼睛都很毒,口味也越來越挑剔,但我覺得是好事,能倒逼我們去做好的作品。”

  題材都市題材不能遠離生活

  《我不是精英》一開始,男主角米陽是警界精英,女主角韋晶是外賣小妹,男方母親極力反對二人的感情。為了贏得未來婆婆的歡心,韋晶發奮圖強,“幸運”進入500強企業,此時的米陽卻被“下放”做起了社區民警。“當時選這個題材,就是想探討精英話題。有好工作、好家庭、好收入,但當有一天這些外在的東西失去了,你還是精英嗎?”制片人張維說。

  該劇改編自網絡作家金子的同名小說,原著聚焦職場故事,改編成劇集后則更側重情感部分。對此,張維坦言:“當下中國的電視劇市場,觀眾其實不太愛看純商戰戲。”劇中,韋晶的晉升之路背后隱藏著陰謀,而米陽被“下放”也與一次臥底行動有關。“故事的起點就是兩個人身份的轉變,這種轉變會否影響愛情和家庭,是這部劇想展現的。”張維說。

  近年來,國產劇熱衷於大IP古裝題材,都市題材的熱度有所減弱,但也不乏《我的前半生》這種“爆款”出現。在張維看來,都市題材劇要想引起關注,最重要的是不能遠離生活。“現在發展速度太快了,時下流行的話題,過段時間可能就不流行了,這就要求劇集制作的時效性要強。以前‘坐在寶馬裡哭還是坐在自行車后座笑’的討論正熱時,我們就拍了《我的經濟適用男》﹔而現在精英人群裡出現很多關於婚戀觀的討論,電視劇制作也要跟上。”

  演員雷佳音私下很活潑搞怪

  從演員陣容來看,該劇堪稱“戲骨”扎堆:擔綱主演的鄧家佳和雷佳音均是實力派年輕演員,此外還有因《我的前半生》走紅的“丈母娘”許娣、《北京人在紐約》女主角王姬、《人民的名義》裡“季檢察長”李建義……

  “這部劇最成功的就是選角。”張維笑著說,“我們是在《我的前半生》之前開拍的,當時雷佳音還沒有現在的熱度。他和鄧家佳是第一次搭檔,他們在一塊的感覺和狀態挺好,而且兩個人現場會飆戲,你好我比你還好。再加上王姬、許娣、李建義等幾位老師,創作環境特別好,彼此之間互相搭戲,你來我往,會對劇本做進一步加工。”

  劇中,雷佳音扮演的米陽可萌可酷,是不少迷妹心中的“最佳男友”人選。張維說,私底下的雷佳音與《我的前半生》裡的“陳俊生”大相徑庭,是一個活潑搞怪的人,“一點都不冷酷,特別隨和、特別逗,喜歡跟人開玩笑。他一直沒有代表作,可能也有點郁悶,拍這部劇時他憋著股勁,很投入,希望展現最好狀態。”

  前瞻觀眾的成長有利於產業

  “類型扎堆”是國產劇市場近年來的一個怪現象:“大女主”戲火就都去拍“大女主”戲,玄幻劇火就都拍玄幻劇。張維認為,這並不是影視劇獨有的現象:“去年黃瓜豐收,今年農民不也都去種黃瓜麼?畢竟電視劇的制作和發行是一個市場化的商業操作,必須考慮觀眾的喜愛度,因此流行什麼就拍什麼。但題材選對了並不代表一定會火,還是得取決於故事。”

  對於觀眾提出的《我不是精英》中的不足,張維坦言:“現在觀眾的眼睛都很毒,口味也越來越挑剔,我覺得是好事。長久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不希望拍爛劇,觀眾能倒逼我們去做好的作品。”在張維看來,觀眾一直在成長,“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看著美劇、韓劇長大的,他們的審美要求隻會往上走,整個產業需要作出及時反映。”對於國產劇市場的現狀,張維認為:“環境很浮躁,制度有缺陷,人才積累少。光靠北電、中戲這些學校的培養遠遠不夠,影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