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7:人工智能 技術很酷

樊凡
2017年12月19日13:3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工智能 技術很酷

  技術是推動媒體進步的動力。2017年,人工智能技術再一次成為傳媒行業呼聲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今年年初,《南方都市報》寫稿機器人“小南”首篇春運報道作品共300余字,報道生成用時不到一秒,還寫出了“車次主要是K字頭和普列,基本都是無座票,一站到底,路途會比較辛苦”之類的語句﹔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21時37分15秒,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機器人自動編寫稿件,25秒出稿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八大項﹔

  8月19日,封面“小冰”在《華西都市報》首開報紙詩歌專欄,獨家發布它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裡》,引發讀者熱議﹔

  今日頭條的“張小明”(xiaomingbot)對體育賽事報道的出稿速度幾乎與電視直播同步……

  在新聞的智能推薦方面,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客戶端均在利用智能算法進行內容精准分發和個性化推薦……

  從今年的人工智能技術與傳媒行業的進一步深入融合來看,人工智能所起到的作用日漸明顯,其在財經新聞、體育新聞等數字新聞領域已經鋒芒畢露,用戶可以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精准信息服務。正如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傳播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智能編輯部發展報告》中所提出的那樣: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媒體日常生產的全部環節,包括線索發現、內容採集、內容寫作、內容分發、效果反饋、內部協同、自動處理等。

  人工智能技術在傳媒行業廣泛使用過程中將取代記者的觀點甚囂塵上。不可否認,人工智能更擅長對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的篩選和處理,其生產的新聞在整體性、精確性和高效能方面比人類具備更多的優勢。

  但是,通過深層次的分析不難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所生產的新聞大多是已經高度模板化和套路化的內容,而這恰恰減少了傳媒人在重復勞動上的時間成本,解放了傳媒人的勞動力,讓其能將精力集中於新聞更深層級的挖掘和思考。

  2017年即將過去,我們仍然需要澄清的是,新聞從來都是一種極富“專業性、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在新聞寫作過程中,記者們唯有創作出更具專業性、思想性的新聞內容,才不至於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替代。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