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十年,陳凱歌有望 憑《妖貓傳》 扳回一局

“極樂之宴”視覺效果相當震撼
張容榕飾演的楊貴妃有著胡人血統
片中的唐城大氣磅礡
白居易和空海追尋楊玉環之死的真相
導演陳凱歌
《妖貓傳》根據日本作者夢枕貘的奇幻小說改編
上周五,《妖貓傳》、《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部風格類型完全不同的電影同日上映。從票房表現來看,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略勝一籌,首周末進賬2.41億元。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和鄧超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分別進賬1.96億元和1.44億元。
不過,《妖貓傳》的口碑相當兩極。喜愛這部影片的觀眾甚至將它放於和《霸王別姬》相對照的位置,而不喜歡的觀眾則認為這只是“另一部《無極》”。問題來了:在《霸王別姬》和《無極》之間,隔著多少部《妖貓傳》呢?
票房 陳凱歌或創十年最佳
上周五,同日上映的《妖貓傳》、《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與已上映一周的《芳華》展開“激烈厮殺”。
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首映日當天,成龍主演的科幻題材電影《機器之血》以30.3%的排片率位居第一,首日票房收入7809萬元﹔《妖貓傳》以23.7%的排片率,收入7405萬元﹔《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稍弱,27.4%的排片率進賬5956萬元。在三部新片的擠壓下,《芳華》的排片率降至11.8%,但37.7%的上座率反而超過了三部新片。接下來的周末,《芳華》順利奪回單日票房冠軍寶座,兩天分別進賬1億元和1.05億元,排片率也逐漸回升。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新上映影片的累計票房以《妖貓傳》的2.68億元領頭,《機器之血》緊隨其后進賬2.14億元,《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以1.58億元排在第三。《芳華》的累計票房已經超過8.6億元。口碑方面,《妖貓傳》的豆瓣評分為6.9,《機器之血》得分5.0,《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得分6.2。
近十多年來,相對於高速發展的國內電影市場,陳凱歌導演的作品票房卻不盡如人意:2005年的《無極》1.75億元﹔2008年的《梅蘭芳》1.09億元﹔2010年的《趙氏孤兒》1.82億元﹔2012年的《搜索》1.73億元﹔上一部電影是2015年的《道士下山》,票房為4億元。而這次《妖貓傳》的首周票房表現不俗,目前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總票房會超過5億元,有望成為陳凱歌近十年來在市場上表現最好的電影。
口碑 兩極化爭議掀起熱潮
不過,《妖貓傳》引發的爭議不少,口碑嚴重兩極分化,豆瓣評分也比上映時有所下滑。在超過86000位評分者中,有37.7%給出三星,12.2%給出五星好評,同時也有13.8%的觀眾打出一星和兩星的差評。圍繞《妖貓傳》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影片呈現的繁盛大唐,究竟是誰眼中的唐朝?二是影片講述的故事,是否過於簡單斷裂,在情感上難以動人?
敘事:
前后兩段明顯割裂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相比充滿哲理和思辨的原著,電影採用了更為大眾化的處理方法。整部片子可看做一個懸疑推理故事:宮中妖貓作怪導致白居易(黃軒飾)被革職,於是,他和來自日本的空海和尚(染谷將太飾)開始探尋楊貴妃之死的真相。影片前半段節奏緊湊,懸念重重﹔后半段節奏放慢,逐漸解開妖貓之謎……
片中人物眾多,除了空海、白居易、唐玄宗、楊貴妃,還有“金吾衛”陳雲樵及妻子春琴、大詩人李白和高力士等等。故事線索清晰,環環相扣。從這個角度說,《妖貓傳》是一部很商業性的電影,以懸疑故事為線索,披上歷史的外衣,表現形式通俗易懂。但是,影片的后半段存在非常明顯的斷裂。從極樂之宴到馬嵬驛兵變,楊貴妃之死的真相完全靠阿部仲麻呂遺留的日記來揭示,結局中一段虛構的愛情故事也表達得非常倉促。
著名導演謝飛在豆瓣上發表評論:“商業類型片的外衣與藝術片的內涵追求相結合是可以的,但做好不易。”他認為,佔據主要篇幅的兩個人物白居易和空海淪為串場解說,探案推理的主干劇情以集錦綜藝式的人物、場面、細節展開,都難以豐滿、深入,感染力也就弱了。謝飛表示:“對這部作品我並不是失望,感受到了制作者的才華與努力,它引起了我很多思考。為什麼許多過去創作出傳世經典的、極富才華的創作者,如此用心、用力,包括巨額的用錢,拍出來的作品卻常常不盡如人意?不僅票房、評論不如預期,更談不上流傳下去成為時代經典。是個人出了問題?還是環境出了問題?”
視覺:
極樂之宴濃墨重彩
《妖貓傳》籌備了6年,拍攝期5個多月,后期制作又花了將近一年。為了再現大唐盛世,劇組從2011年起在湖北襄陽造出了一座唐城。雖然是奇幻片,但全片隻有3%是綠幕,其余均是實景拍攝。陳凱歌透露,劇組為影片做了大量有關唐代的研究:“我想用視覺呈現長安城的宏大,所以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做設計,確保一切都是正確的。但說到正確,其實很多東西要依靠我們的想象力。比如城牆,其實跟幾千年前的不一樣。我希望這個場景是標志性的,所以你們會看到城牆像月亮,宮殿則是圓形的像太陽。”當唐城的布景搭好后,陳凱歌邀請原著作者夢枕貘到現場看:“我看到他眼中含著淚水,他說,太棒了,難以置信。”
從影片呈現的效果來看,實景拍攝的唐城雍容華貴。亭台樓閣、擺件器物、服裝道具,無一不體現制作組的心血。片中濃墨重彩的那場“極樂之宴”,效果堪稱震撼:飽和度最高的紅色、綠色、黃色和諧地融為一體,還有變成漫天花瓣的老虎、變成仙鶴的少年、變出牡丹的酒池……為了讓觀眾得到最大限度的視覺享受,陳凱歌拒絕了3D制式,片中一個鏡頭最多出現了八重光。
陳凱歌說:“唐朝有別於其他朝代的主要特點是自由開放,對外國人很包容,也是詩書鼎盛的時代,非常了不起。在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哪些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的,這就是中國畫風。用什麼東西替代爆米花大片,用什麼東西証明中國電影在進步,這可能要跟絢爛多姿的唐文化有一些連接,才可能有一個新的途徑、新的道路被開辟出來。這是我在拍《妖貓傳》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但是,也有觀眾批評這種美輪美奐的視覺場面只是外在的,來自日本作者夢枕貘,而沒有呈現出盛唐另一面的復雜性。
象征:
楊玉環是盛唐符號
原著《沙門空海》是充滿東瀛色彩的奇幻小說,而非歷史小說。陳凱歌邀請王蕙玲擔任編劇,刪減了很多歷史人物,讓故事圍繞妖貓和楊貴妃、唐玄宗這兩條線索展開,交叉點則是“極樂之宴”。有評論認為,關於安史之亂、馬嵬驛兵變,在電影中只是淪為故事背景。在一篇名為《〈妖貓傳〉犧牲了中國文化的基因,更沒有唐文化》的批評中,作者認為影片的底色是歷史的虛無,這個奇幻故事產生於日本作者的想象,而陳凱歌和王蕙玲都沒有做進一步處理。
還有一種批評集中於《妖貓傳》成了一個“人人都愛楊貴妃”的瑪麗蘇故事。中法混血的張榕容飾演楊貴妃,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楊貴妃形象,而片中幾乎所有男性都為她傾倒,除了唐玄宗,還有來自日本的阿部仲麻呂、白鶴少年丹龍和白龍。
而在陳凱歌看來,《妖貓傳》隻寫唐代的輝煌是不夠的:“楊玉環曾經是唐朝的高傲象征。很多証據証明,唐玄宗對她的寵愛不僅是因為美貌,還有地緣政治的價值。我們選用的說法是她有一半胡人血統,她的受寵是傳遞給四野八荒的信號。對我來說,人永遠比時代更重要,尤其是楊玉環。在中國文化裡,永遠在說要下一盤好棋,但一盤好棋是由每個棋子的位置決定的,否則滿盤皆輸。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個體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